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會比較合適呢?

農村泉水有點甜


小時候最喜歡去吃酒席了,因為酒席上有很多好吃的,平時是吃不到的,而且去吃酒席,小孩子是不用給錢的可以坐凳子跟大人們一起吃,吃了還打包些回家熱來吃,媽媽給10塊、20塊錢這樣代表心意就可以了,大家都吃得開心,酒席熱熱鬧鬧的,現在想想都很懷念呢,而現在農村吃酒席給的禮錢也是越來越多了,是以前的幾十倍呢,一般給多少錢會比較合適呢?

其實,吃酒席給多少禮錢,不同的地方具體數額也不同,但一般也是看情況來給的,一般平時大家吃酒席給多少數額的就給那個數額的,要是關係比較親的話就給多些,這是比較常見的,大家也都能接受。

一、按當地習俗給禮錢

記得以前我們那邊辦酒席,特別熱鬧,因為人多嘛;來吃酒席的人越多,辦酒席的那家就特別開心,因為都是村裡、附近村的人,去吃酒席,那是一種尊重、人情,至於禮錢給多少,沒什麼要求,意思下就行了,而當時給的彩禮錢一般都是給10塊這樣,後面生活變好些了,就升到20塊、30塊......;還記得那時候去吃酒席就給10塊錢這樣,媽媽帶著我們三兄妹一起吃,一張桌子一般就坐8-10個人,兩家就湊夠一桌了,現在想想就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但在當時大家都這樣也沒覺得有什麼。

現在我們那邊吃酒席給的禮錢最少是200元了,100元已經拿不出手了,因為那是10年前的禮錢金額了;因為平時吃酒席有不少是村裡、附近村的,關係也不是特別親的,都是按照當地習俗“默認”的200元禮錢給的,不多不少,不用擔心沒面子。

二、關係好的,多給三五百塊

吃酒席是種人情往來,在農村是少不了的,而給禮錢也是有講究的,像關係比較好的話,一般會比當地習俗“默認”的禮錢多一些的,多給三五百塊錢也是比較常見的;像

我們這邊嫁女兒,孃家人辦酒席,來吃酒席的跟嫁女的那家關係比較好的,一般都會多給禮金的,至於多給多少,也是看自己個人經濟能力來給的。

之前吃村裡的酒席,酒席上就聽到同桌一起吃飯的人談到給禮錢的事情,然後有個大姐就說到嫁人的那女孩的幾個親姑姑都是封了好多的,有500元、800元甚至1000元的;其實這個禮錢真的是挺多的,因為村裡人一般就給200元,有些給300元。

三、農村辦酒席名目多,給禮錢量力而行

現在農村辦酒席也是比較多的,除了嫁娶喪事,還有入新居、升學、老人過壽、小孩滿月酒等等,各種名目,不像以前一般都是嫁娶喪事才有酒席,酒席名目多了,也是要經常吃酒席的,有些一年甚至吃10次以上的酒席,給出去的禮錢有幾千塊錢呢,而這錢可不是少數目呢,這也是農村常聽到有人說害怕吃酒席的原因。

鄉居小菜覺得,吃酒席也是一種人情往來,不去又不合適,去了又得給禮錢,給多了自己也有些壓力,所以量力而行看自己能力去給就行了,像一般關係的,村裡一般給200元,自己隨禮200元就可以了,若是關係好點的,但自己也不是很有錢的那種,可以多給一百也就是隨禮300元就可以了,條件比較好的,給500元這樣也是可以的。





相豫


在農村吃酒席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因為現在農村有很多以前特別好吃的菜,幾乎平時很難吃到,因為只有在辦酒席的時候,人家才會請專門做酒席菜的師傅去做菜,而平時我們根本就吃不到那個味道,因此現在如果在農村有人家辦酒席的話,我就特別開心,因為可以吃到那些特別好吃的菜。

那麼問題來了,在農村一般別人請你去吃酒席,你一般會給多少錢給他們隨禮呢?

在我的印象當中,在十幾年前我們去吃酒席,可能隨禮的錢有,就才二三十塊錢,當然那是在十幾年前,可能二三十元算是不少了。而且農村人去赴酒席,一般都是一大家子四五口人一起去吃,基本上一個桌子坐的大部分都是自己家裡的人。在以前,小時候由於農村人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差,只有在吃酒席的時候才能夠吃到比較豐盛的菜,所以每到酒席的時候,菜一上來幾乎不用一分鐘就會立馬被掃光,真的就像好像沒有吃過飯的人一樣,都是靠搶的。


雖然現在,農村人的生活水平好了很多,但是現在很多人特別懷念以前在農村辦酒席吃到的那些特色菜。現在在農村吃酒席,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一大家子都去赴宴,因為很多酒席可能都是朋友家的,因此一般可能都是一個人或者夫妻兩個人去赴宴。而且現在年輕人平時都在外面打工,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老家,本來時間就沒有多少天好在過年的時候那些人集體辦酒席,所以基本上有些酒席,只是給了禮金並沒有時間去吃。

除非是自己家的親戚辦酒席,而剛好一家人都在的話,那麼就會一家人去赴宴。不過在農村,酒席隨禮的錢一般也不會很多大致普遍在兩到三百元左右,除非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可能會隨個500塊錢左右,但是普遍的都是兩到三百元。當然會有極個別的人手裡可能只會給100塊錢,而且全家人都去赴酒席,這種一般都是比較小氣的人,估計親戚關係也不會太好,所以才會給這麼少的錢。

所以我覺得在農村,如果是自家的親戚的話,隨禮錢最好不要給他太少,否則就讓人感覺你不做送這段親戚關係,當然也不用去攀比去給非常多。其實一般在農村,給個兩三百塊錢,別人絕對不會說什麼,但是如果一家子人去吃,只給100塊錢的話,現在人絕對是看不下去的。而且,去赴酒席只給100塊錢,說實話要是換做我是絕對拿不出手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這麼認為呢?


少三番


問:農村現在去吃香碗酒席,給多少錢才拿得出手呢?

人在人情在。人情錢是個讓許多農民頭疼的事,給少了拿不出手,而給多了又遭不住。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不僅遭不住,還可能助長不良酒席風氣,讓愛好辦酒席者欲罷不能,因為辦一次酒席就能收人情錢,只要成本控制得好,一場酒席下來就能賺不少錢。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了,人情錢不都是迎來送往的嗎?收了別人的人情錢,日後不就要還回去嗎?事實上,有好些村民自己並不喜歡辦酒席,是典型的「只出不進」家庭戶。

由此可見,某些酒席辦得多的村民,或多或少都有賺頭。


雖然對誰家愛辦酒席、誰家以辦酒席賺錢的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誰也不好不去,鑑於酒席這座大山壓力太大,那去村裡吃酒席,給多少錢才拿得出手呢?

一、按簿還情,你送多少來,我還多少去


辦過酒席的農民,手裡都有一本賬本,上面記錄著自家辦酒席時收到的人情明細,誰家來沒來過、誰家隨了多少,即便過了十幾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都記載著呢。按簿還情雖然有個參考,但有些人確實沒來過,而在目前的人情世故上又不得不去,這種情況給多給少都是虧,都無所謂,只不過給少了會拿不出手,這種情況只消給個最低的行情價即可。



另外,人情簿的參考作用有限,因為人情錢的行情如同市場,存在著一個行情價,但一般都是隻漲不降。刺楸家裡十年前辦過酒席,當時普遍行情是給30元、50元,而目前有的人情也沒還完,但行情已經漲到200元了。雖然不同時期的購買力不同,但總體上看來是漲了的。

二、十年前收多少人情錢,十年後也只給對方多少

不僅十年前,就算是二十年前的人情,只要有人情簿存在,隔了多少年都不會忘。通情達理的人會隨行情隨人情錢,但有極少數人在吃酒席時仍按照十幾二十年前收到對方給的錢數來給。

例如,刺楸曾聽說,某家兄弟較多,弟媳剛嫁過去不久嫂嫂女兒出嫁,給女兒辦酒席時弟媳給了5元人情錢,而當弟媳的兒子娶媳婦時,嫂嫂就真只給了5元人情錢。



對於這樣的人,真不知是應該表揚他們還是批評他們。表揚是因為他們堅持不哄抬人情錢,能夠遏制瘋長的人情錢和濫辦酒席的風氣,而批評則是因為他們有點小氣且不會算賬。

以上就算被正式對農村吃酒席給多少人情錢較合適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農村現在去吃酒席,一般給多少錢合適?農村辦喜酒,一般都會封紅包,那該封多少呢?封多了,自己心裡也不爽,太少了,又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封多少。

像在我們家這邊,去吃酒席都是要封紅包的,一般都是看親戚的一個遠近來給紅包。像我舅舅的兒子結婚了,請我們家過去,我媽就封了1000元,如果是隔了好幾代的親戚了,我媽一般會封兩百。



還有,如果是我先辦酒席。你來我這裡只封了50塊錢,那下次我去你那裡也不會封很多的。如果是時間隔的不久,一般會封50或者100塊錢還回去。如果隔開了六七年,就會給成200左右,也不會給太多。禮尚往來,都是這樣。可能有的人就會覺得了,我家窮,傾盡了很多給了50,在他們眼裡你家有錢,更應該給多。我認為這個想法是不行的,別人的錢也是辛苦掙的,不是誇大風來的。你給多少,別人也會還多少。



我們這邊給錢,一般是最近親戚的給最多,當然還有朋友,他們也可能給的多。一般村裡的,不會給太多,具體金額還是看各個地方的情況吧。像我一個湖北朋友,她去喝喜酒,包的紅包最低都是500或者1000,甚至有人2000,所以她說喝喜酒都把她喝窮了。而我一般去喝喜酒都是200,關係好的500。

其實我覺得給多少關鍵是看個人、地方吧,我覺得別人來參加你的婚禮,已經是最大的誠心了,錢多少無所謂,重要的是心意。像有人不遠千里參加婚禮,給了200,你也不能說這個人不好吧。人家過來的時間、車費也花了不少呢。總之量力而行就好,都是禮尚往來的。


壯鄉小美


新農民川子為你答疑解惑!我們這邊的酒席在去年還都是100元,但今年已經全部漲到了200元,我在五一假期吃了3天酒席,每家都是隨200元的份子錢。按理說份子錢應該會按照過去的禮單計算。比如說別人來自己家裡是50元,那去別人家裡的時候只需要隨上50元的禮金就可以了,但隨著物價的不斷增加,大家都在漲錢,只能隨著大流跟著漲。

聽奶奶說在60年代的時候,禮金才不過幾毛錢,那個時候隨上1元錢就是大禮了,而到了70年代的時候,禮金普遍都是2元、5元。在80年代的時候禮金普遍在10元左右,到了90年代的時候禮金就漲到了20元、30元。在新世紀初的時候禮金已經漲到了50元,在08年之後禮金普遍為100元,一直到去年都是100元,而在今年很多人已經將禮金提升到了200元。

不過也有一些人家還是隨上100元,隨上這麼多錢也沒什麼,畢竟按照過去的禮金隨的,只要隨上的禮金不比人少,那就不會有什麼人說的。畢竟吃酒席要本著禮尚往來的原則,保證每個家庭都不會吃虧,但因為家裡的孩子多少問題,所以還是會有吃虧的情況出現,一般農村人都不會計較。

在農村吃酒席需要看什麼身份,這樣才能知道隨禮多少。如果是關係比較普通的家庭,只需要隨上200元的禮金就行,但如果是朋友關係的話,那就需要隨上300元或者500元的禮金。如果是親戚的話,一般會根據親情的遠近,來決定到底隨多少錢。如果是外甥這樣的近親,一般根據酒宴的類型,隨上五千元一萬元,其他的親戚也要隨上500元、1000元。

一般隨禮還是講究個人心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關係好的隨多一點的,大家怎麼看呢?


新農民川子


農村現在吃酒席,一般隨禮多少才合適?

我是來自湘北的農村人,隨禮多少錢才合適?這個我還真的沒有認真思考過。

中國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講究禮尚往來,講究人情世故。因此,人情開支必不可少。

以我個人經歷,聊一聊農村的酒席隨禮。

記得小時候,我是最喜歡去別人家裡吃酒,吃酒就意味著可以敞開肚皮,吃頓飽飯,那個年代的人,都餓。去親戚家,倒理所當然,去隔壁鄰居家,就會經常遭到父母呵斥。那時候辦酒,因為經濟落後,物質匱乏,基本上都是素菜為主,會有少量的魚肉葷腥。辦的酒席數量也少,隨禮以實物為主,布匹,蛋,母雞,麵條等等,伴有少量現金,在五塊錢之內,如果是一個生產隊的,都是打白條,年終由生產隊統一結賬。

慢慢隨著時間推移,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條件也開始好轉,再來看農村酒席,已經可以和城市裡的酒席媲美,甚至還超過。農村人實在,憨厚,酒席基本上都是以大魚大肉為主,相反素菜只是起一個裝飾作用,隨禮也開始水漲船高,10塊,20,50,100,……現在一般都是200,稍微關係親近一點,就300,500,甚至成千上萬了。

農村人講面子,講排場,不管是辦酒席的菜餚,還是隨禮的份子錢,都喜歡攀比,給現在的農村人帶來了新的困擾。很多家庭,很多農民,可以說是因為人情開支,苦不堪言。

如今在我老家,政府部門為了狠剎人情風,出臺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效果。

我個人是人情開支的受害者,每年的人情開支大大超過了預期,也希望這股歪風邪氣得到整治。但必要的婚喪嫁娶,還是覺得應該互助互幫,特別是需要大家援手的時候,不應袖手旁觀。

有理有度的酒席,還是應該有,隨禮的份子錢,參考現在的物價,我個人感覺200元之內比較合適。

既讓主人酒水成本上不虧,體現“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讓隨禮者能承受,不會因為禮金多寡而糾結,怨聲載道。





會哭的罌粟花


我有一個親戚,小舅子結婚兩個姐夫每人1萬元彩禮,當時那個不情願呀出去打一年工才掙多少錢呀?就一個小舅子結一次婚給就給吧,可結婚沒到半個月就離了,再結婚給了多少就不知道了,還有一家小舅子孩子過滿月,丈母孃直接給兩個女婿每人兩千塊錢的任務,攀比心太重了當時可能覺得禮單上總共有多少多少錢,貼在牆上給別人看,可村裡誰不知道誰呀


現在普通關係都是200元,因為都在飯店包桌一桌下來不連酒水五六百,關係近點的就300或500隨份子都是禮尚往來,量力而行就好

我們村的通告,倡導文明節儉辦事理念,最大限度地減輕當事人經濟負擔,堅決反對混吃混喝現象,杜絕幹活人不見吃喝坐一片之陋習,宴席要求,限涼菜六個,熱菜四個,蒸碗四個,魚和肘子可選擇使用不準上整雞,提倡帶賀禮者一人不帶其他家眷,結婚彩禮不準超過6萬元,不知道酒席成本降低點份子錢會怎樣?


新農民曉龍


我在山東萊蕪,在農村,一般是十塊錢起步,我小的時候還有五塊錢起步的,現在十塊二十五十一百都會有。

因為現在整體經濟狀況也好了很多,在農村一百元是比較普遍的,如果是在單位上班,那麼200塊錢是比較普遍的。

但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慣,比如我知道的在山東淄博,一般這種份子錢是300塊,所以具體隨多少錢,也是根據啊每個地方不同的習慣來的。就像同樣是在山東,山東萊蕪和山東淄博是不一樣的。

拿我自己來講,我的鄰居剛剛生完小孩兒,那以前我們並不認識,只是一個單純的鄰居關係。但是我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呀,以後要跟鄰居長期來相處的。為了表達我的誠意和祝福 要把自己擺在一個親戚的位置上。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綜合各種因素吧,取中隨了200元份子錢。大家以後就可以常來常往,也有利於促進鄰里之間的關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農村的發展其實是越來越快了,大家的生活也是越來越講究。可能在之前隨份子之後,你是在主家家裡吃飯,所以說開銷就比較小,但是現在一般都會選擇在飯店,那麼份子錢太少的話也會比較尷尬。雖然在農村常說錢場不如人場,但我們也要承認,通過份子錢的多少也能看出兩個人的私交或者是情感。

所以份子錢的多少也是取決於私交,一般的話可以隨大流,但是私交比較好的,還是要特別注意。

最後,隨份子其實是你來我往的事情,有來有往,兩個人才會相處的越來越好。所以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情感最重要。



琵琶小妖女呀


我說件真實的事情吧,親身經歷的。

今年春節愛女結婚,婆家湖南衡東縣楊橋鎮。我們一家人都過去了,親身體驗了一把湖南農村的民俗鄉情,我真為他們點贊。

婚禮舉辦的頭天晚上,親家一家人都在包50元一個的紅包,說是來客都有紅包。我很好奇,隨便問一下客人的禮金情況,親家公說一般情況下客人都是隨100元的禮金。男客除了返給紅包外另外再給一包芙蓉王,女客一把雨傘🌂。客人如果再吃上一頓酒席,這些禮金肯定是賠錢的呀!

他們卻說,娶媳婦了怎麼可能賺錢呢。

這種民風我很欣賞。

不說我們這裡的了,說出來給他們無法比。


紅色老人


座標,河北邢臺

每個地方的有每個地方的習俗,不過隨份子是共通的,只不過是有多有少,我就說一下我們河北邢臺這邊農村的吧。

首先,我們這邊被邀請去吃酒席的一般都是自家的親戚,或者是比較不錯的朋友,還有就是同事,基本上都是能去的儘量去捧場,實在去不了的也會讓別人捎過去。

從前幾年開始,基本上只要是通知了的最少也是一百,一百兩百居多,個別關係好的可能就更多了。畢竟,現在物價高速飛漲,一桌十個人,每桌差不多三百左右,有的在鎮上到店裡辦還有的在家裡叫來包辦酒席的廚師,大肘子,排骨,大蝦該有的全都有,給的太少了也實在拿不出手!在更早的時候,參加酒席差不多拿席五十塊錢就夠了,這種事本來就是有來有往的事,不會賺也不會太虧。

不過有次去參加同學的婚禮,發現他那邊農村是一人拿錢,拖家帶口,拿一份錢,一家子佔半張桌子。這麼多人也是隨一兩百,絕對是虧本的節奏,而且吃完還得打包,那還是第一次見這樣的,表示頗為震驚,這位我們那邊都是一家去一個男的,果然是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

下面找了幾張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