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啊,佔領新大陸!"——揭祕魚類登陸

生命起源於大海,隨後演化出來各種形態的動物。比如節肢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刺胞動物等。而魚類則是最早的脊椎動物,所以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陸生脊椎動物實際上都是從魚類演化而來的。但是並非所有的魚類都能演化成陸生脊椎動物,那我們究竟是哪一種魚類演化而來的呢?這是當代的動物學上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

時間回到泥盆紀早期,當時地球上的地殼在不斷的發生劇烈的運動,陸地也在緩緩上升中,大面積的水域變成了陸地、窪地、沼澤和淺水環境,並且那個時候氣候炎熱,海洋中嚴重缺氧,於是很多植物被迫登上了陸地,這些原始的裸蕨植物開始轉化成具有根、莖、葉的更為高級的蕨類植物。這些蕨類植物在很快的時間內就佔領了陸地,並且大大改善了陸地的生態環境。

蕨類植物

緊隨其後的是一大批無脊椎動物,它們也不堪水中的生活以及水中霸主魚類的迫害,紛紛向著陸地進發,並且很快的適應了陸地的生態環境。海洋中的氧氣含量不斷減低,而它們曾經的食物也一個個在陸地上跳的很歡,在氧氣和食物的雙重危機下,魚類也決定做些什麼。

然而魚類想要從水生生活改變成陸地生活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它們需要具備一系列適應陸地生活的身體結構,比如能直接在空氣中呼吸的呼吸系統,能夠支撐在陸地上運動的運動系統,以及防止水分大量散失的防水系統等,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勉強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且漸漸擺脫水的束縛,向著陸地進發!

內鼻孔

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等待以及大量的魚類死亡,終於,在硬骨魚中出現了一種內鼻孔魚

,它們具有內鼻孔的構造,可以把嘴巴閉上而不影響呼吸的魚類,而如今具有這種特徵的魚只有肺魚矛尾魚

然而,肺魚是一種行動緩慢的魚類,它們的鰭纖細無力,不能在陸地上支撐自己的身體重量,所以只能在淺水和淤泥中生活,並且它們的牙齒也只能壓碎一些有殼的無脊椎動物,並不能積極地追捕獵物。結果導致肺魚並不能跨越乾旱的陸地,尋找新的水源;也不敢潛入深水區,因為那裡有更為恐怖兇殘的掠食者。

肺魚

那能怎麼辦?只能忍著唄。於是肺魚獲得了超乎尋常的忍耐力,以至於它們可以在乾旱的時候通過休眠熬過去,在艱難的環境中得以存活至今。至於它們到底能不能發展成陸地脊椎動物,科學家們對此抱有很大的疑惑,很顯然這種遇事就忍的傢伙不符合我們祖先的風格,而另一支總鰭魚類則不同。

矛尾魚

總鰭魚類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滅絕了,直到1938年,在南非發現了存活至今的矛尾魚,為我們揭開了魚類登陸的秘密。(詳情可見: )。

總鰭魚類身體強壯,肌肉發達,並且它們的鰭是有骨骼支撐的,並且能靈活的向各個角度旋轉,十分類似原始兩棲類的四肢骨結構。並且它們的口腔內有尖銳的牙齒,能夠捕捉並且支付其它生物,它們發達的尾鰭也能賦予它們快速遊動的能力。科學家們推斷這些總鰭魚類為了捕獲食物,為了生存,開始向著陸地不斷演化,最終演化出來最初的陸生脊椎動物,也是最原始的兩棲類——

魚石螈

魚石螈

在早期登陸大潮的時候,那些最早登陸的生物們在廣袤的陸地上競爭還不是那麼激烈,因此這些魚石螈很快就在這片嶄新的環境中站住腳,並且此後在路上不斷繁衍、分化。最終衍生出了其它兩棲類、爬行類、鳥類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類等各個類群。

矛尾魚

總的來說,總鰭魚類是脊椎動物登陸最早的祖先還是被更多人認可,但是事實的真相真是如此嗎?究竟誰才是人類的祖先?或許我們要等到未來才能揭曉。

文|臭臭

字數|1397

生物發展史上的大事件——魚登上了陸地

話說魚類進化

攀緣的井蛙 錦鱗記2:濁水渾魚每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