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一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調查發現:

無論家庭收入多少、父母教育程度如何,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動就越強。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並且,大腦活躍程度與兒童聽到多少詞彙無關,但與會話輪流次數強烈相關。

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兒童,在之後的標準化測試中都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聊天雖好,可是,大部分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會越來越不想和父母聊天。這是為什麼呢?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心理學教授巴里西博士在《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一書中揭示了孩子不願意交談的四個基本原因。

原因之一:不被傾聽。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想法幼稚,聊天的時候,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壓倒性的說教。導致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話語權和選擇權,也就漸漸不願意和家長聊天了。

原因之二:反覆嘮叨。

嘮叨會讓孩子一次又一次經歷糟糕的感覺,為了避免這種痛苦,孩子開始屏蔽父母。

原因之三:含沙射影。

有些家長總想借聊天的機會教育孩子,會使孩子產生戒備心理,不願意繼續聊下去。

原因之四:過多批評。

如果孩子經常被批評,聊天時,他會啟動防禦機制,用沉默來保護自己,以免受到傷害。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可想而知,如果父母總是在說“作業寫完了沒有?”、“怎麼又拖拖拉拉的!”、“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就會慢慢把自己封閉起來。

其實,想讓孩子敞開心扉也不難,只需要掌握一些聊天技巧,做出一些改變。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技巧一:放下身段,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

用平等的態度聊天,才會讓孩子忘記隔閡,放下包袱暢所欲言。

一旦孩子開始表達,不要打斷他,即使有細節問題也要先忍住,等他講完再提問。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受重視,自然就會越來越愛表達。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技巧二:問小不問大,從小事中找到切入點。

如果我們泛泛地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在學校做了什麼?”類似的問題,孩子的回答基本就是“好”、“都差不多”,聊天很難繼續下去。

所以,我們要問具體的開放性問題,比如:“今天學校裡有沒有發生好玩的事情?”、“課間做了什麼遊戲?”用小事打開話匣子,引導孩子說下去。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和父母聊天多的孩子,測試中會取得更高分數

技巧三:態度中立,同理孩子的感受。

負責處理情緒的大腦前額葉要到25歲以後才發育成熟,因此孩子的情緒控制力非常有限,聊天時會經常表達生氣、委屈等負面情緒。

這時,家長要接納和理解,先幫孩子處理好情緒後,再解決問題。

這種共情的對話方式,不僅可以和孩子的溝通更順暢,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和社交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