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國年輕的足球運動員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向寧家居達人


39歲的鄭智還能入選國家隊,歸化的足球遠動員越來越多,裡皮說是因為中國足球青黃不接,有潛力的年輕球員太少了,真的如此嗎?其實中國足球從不缺少優秀的有潛力的年輕人,只不過被這樣那樣的原因荒廢了。

那麼目前中國年輕的足球運動員遇到的最大問題有哪些呢?

  • 缺少完善的青訓機制

中國家長向來都是讓孩子學習文化為主,即使為了能上更好的學校要培養其他的興趣,也會選擇琴棋書畫這些比較文藝點的。中國孩子要想往職業球員方面發展,一般都要選擇體校、或者專門的培訓學校。這類型的學校其實也只能教一些基礎技能之類的,很難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提升。

由於中國足球聯賽在世界範圍內水平不高的原因,所以一般人們最多關注到中超,中甲關注的人都少很多了,更何況是梯隊,越高的聯賽才可以賺到錢,俱樂部們不會花太多的錢和精力去搞梯隊,就算有也是非常不重視,中國也沒有很完善的梯隊之間的比賽,有潛力的球員得不到很好的培養。

  • 缺少一線隊的鍛鍊機會

除了商業性質的運作,中國年輕球員很少有機會到國外聯賽去學習和鍛鍊,就算是在中超,如果沒有很過人的天賦,球隊是很少會讓年輕球員上場的,看下中國的大名單,24歲的韋世豪其實年齡也不算小了,而且表現也不錯,在中超聯賽是本土球員進球最多的,但是在國家隊只能做替補。

像現在足壇上鼎鼎有名的C羅、梅西都是十幾歲即成名,在聯賽和國家隊都坐穩主力位置,21歲的姆巴佩現在已經不是說冉冉升起的新星了,早已經是世界足壇的中流砥柱,20歲時的羅納爾多已經是世界足球先生了,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年紀輕輕就可以在一線球隊踢球鍛鍊。

  • 漠視其他方面的教育

為什麼在中國,家長不支持小孩去踢球,因為在中國如果選了足球,就意味著其他教育方面跟社會脫節了,在中國如果體育特長生,就算文化分低就可以上很好的學校。在中國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嚴重,中國孩子在踢球時,就比較漠視其他方面的教育。

國內很多青少年在球場的鬥毆事件就是個例子,年輕人本來就是比較容易衝動,比較容易因為對手的某些言語和動作而讓自己的心態崩盤,心態不好很難讓自己在球場上集中精力踢好足球,這些大都都是因為在學校沒有接受到好的心理教育導致的。

  • 心態不好容易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很多年輕球員取得了一點成就就飄飄然了,覺得自己最牛,看不起別人,訓練時容易懶散,不聽教練指揮。中國有很多有潛力的年輕球員,年少時很厲害,後來心態飄了,不思上進,最終別人一直在進步,自己卻越來越退步,成年以後幾乎就消失在球場上了,沒有比賽的機會了。

  • 不自律,容易墮落

受到社會上的一些影響,中國孩子從小就玩手機、玩遊戲,更有甚者,小小年輕就學會抽菸酗酒,養成了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年輕球員更容易受到這些影響,泡吧玩遊戲經常到深夜,第二天哪還有精力踢球,再好的天賦也會被消耗完。

中國有太多有潛力的年輕球員,長大後表現平平,有些甚至年紀輕輕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比如05國青“黃金一代”,只要稍有點年齡的中國球迷,都會記得他們的名字:陳濤、蒿俊閔、周海濱、馮瀟霆、郜林、趙旭日、朱挺、董方卓……而陳濤更是20歲便於梅西齊名共同入選世青賽最佳陣容,如今兩人的境遇天壤之別,而董方卓也同樣可惜,曾當時天價的轉會費轉會曼聯跟C羅、魯尼做隊友,本來有機會在豪門立足,可惜由於不自律和傷病最終令人唏噓。

歸化球員只是治標不治本,中國足球要想崛起,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多去挖掘、培養有潛力的年輕運動員,解決根本問題才是中國足協當下最需要去做的,相信中國足球的明天會更好!


小五說球


偏重一線隊員,缺乏梯隊機制

在熱熱鬧鬧的中國足球國家隊與俱樂部隊的背後,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從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的官員與教練預言:中國足球輸球的日子還在後面!他們表示,中國足球隊輸球並不可怕,只不過是輸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於中國青少年足球基礎連年萎縮的慘痛現狀,中國足球可能輸掉明天。

“我國至今沒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大綱。”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常務副總經理陳宏說,“如果我們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機制,中國足球永遠沒有出路!”現在如果說中國足球這個項目“死定了”,當然是危言聳聽,但是,中國足球未來的一段路將越來越難走,並非悲觀的判斷。

事實上,中國足球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足球只是在國家隊或者俱樂部一線隊層面上“流行”。“流行”意味著被關注,意味著鉅額投入,意味著熱鬧與風光。可是,在二三線乃至基層足球因為被忽視而每況愈下的背景下,一線隊的“流行”,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宮殿,投入再多,也難逃低水平循環的噩運。

人口基數雖大,足球人口匱乏

“十三億人中間為什麼就挑不出十一個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國足球隊戰敗之際,總有球迷發出這樣的質問。但是,一些從事青少年足球訓練工作的官員和教練表示,這種算法是不對的。應該問,十三億中國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據有關方面統計,1990年到1995年,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數達到歷史最高的六十五萬人;2000年至2005年,則降至十八萬人,而當前在中國足協註冊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僅有五萬多人。

相比之下,鄰國日本人口僅有中國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餘萬註冊在案的青少年業餘足球運動員。

2000年前後,足球學校如雨後春筍似的冒出來。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國內足球學校面臨的最大難題。

曾在十年前擔任重慶渝海足球俱樂部主教練的馬渝昌回憶說:“當時暑假計劃招三百人進行培訓,結果一天之內就有五百多人報名。但是到2005年的時候,重慶市足協招夏訓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來個人。”

完全走向市場,培訓鏈條斷裂

四年前,曾揚言要打造“百年俱樂部”的上海中遠俱樂部與普陀區足協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訓中心。四年後,中遠俱樂部早已易主,而這家足球培訓中心呢?“唉,這批孩子都‘失蹤’了,他們都給浪費了……”普陀區足球學校校長隗禮讓提起此事,滿是遺憾。

在原有的計劃經濟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訓練體制是一個線型培養和選拔體系。由國家撥款,確定編制,經過教練員首選,採用純計劃的組織形式進行。

推向市場後,這些都被打亂了。

中國不少足球俱樂部產權關係不明確,投資者頻繁更換,他們多注重短期廣告效益,較少注重俱樂部長遠發展;足球產業開發不成熟,俱樂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資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隊建設中。而一些俱樂部寧肯花重金去買“天價”球員,也捨不得在梯隊建設方面投入。

選材質量有限,陷入惡性循環

國內不少足球學校仍然沿用脫離普通學校、集中訓練的模式。陳宏認為,不少足球學校,其實是把家長管不住的孩子收進來,根本不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職業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長去‘搏’的,花錢讓孩子去踢球,希望培養出第二個范志毅。”沈雷說,“現在這樣的家長越來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沒有幾個家長願意讓孩子踢足球。”

“現在足球人才的選材質量大大下降,讀書不好,放棄高考這條路,才去練足球。這樣下去,中國足球會陷入惡性循環。”上海市普陀區體育局副局長楊建新說。

眾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訓練的官員與教練均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體教結合”是一條不錯的路。重慶七中體衛藝處主任肖慶林強調:“中國青少年足球人才,絕對不能是讀不了書才去踢球的人!”

不擇手段造假,起點缺乏誠信

肖慶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經歷,耳聞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隊應該是1991年齡段,但是有一個絕對主力,現在已經二十一二歲了。”沈雷說:“假冒年齡已經成了我國青少年足球比賽的一個‘毒瘤’,要割除這個‘毒瘤’,難度很大。”

隗禮讓說:“現在青少年足球訓練、比賽非常急功近利,因為好的成績決定了教練的工資、職稱、獎金、位置……”錦標主義,以及錦標背後牽涉的巨大利益,導致不擇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純真與簡單染上了不應有的虛假與汙濁。

上海市足球協會青少年部主任玄剛說:“其實中國足協對青少年足球比賽中假冒年齡這一頑症,也是深惡痛絕的,但想不出特別有效的管理辦法。現在普遍採用的是用測骨齡的方法來‘打假’,但測骨齡是一個選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齡的辦法,誤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狀況同憂

中國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國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這是記者在調查中獲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數字:中國足球學校女生數量從最多時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鄉”美譽的上海市楊浦區,白洋淀足球場每年只能招到幾個青少年女足選手。上海普陀區足球學校女足教練錢惠說:“現在要動員一個女孩子踢球太難了。泱泱大國,踢足球的女性才兩千多人,而美國有上百萬人。”


艾希收米


問題很多,小的不說,嚴重影響青年發展的阻力有兩個:

1、缺乏好教練,中國的青年教練大多數是退役下來找工作接下來的崗位。自己當年踢得就爛,退役了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充電就直接上崗,肚子裡沒有貨,教出來的弟子能好去哪裡?歐美的教練都要經過歐足聯的培訓機構,系統學習拿到證書才能上崗。

2、沒有好的、系統的青少年聯賽。中國的頂級聯賽中超都是問題百出低水平運作,青年聯賽更加沒有系統。94年甲A宣佈職業聯賽開始,至今25年,當年聯賽業餘的組織、規則問題到現在還存在,踏步不前;當年一幫糙哥踢得咋樣現在還是咋樣,停球繼續10米開外。問題早已經發現,25年時間沒有去改進。青年聯賽斷斷續續,沒有系統的全國青訓聯賽,就沒有檢驗青訓成果的舞臺。青年隊都是在打打區域比賽、商業盃賽,甚至都是隊內對抗賽,沒有跟高手過招怎能提升自己。歐美的青年聯賽非常健全,孩子們在高對抗聯賽中得到提高和鍛鍊,才能出人才。沒有高對抗的聯賽,都是紙老虎。

這兩點,日本聯賽也經歷了這麼多年份,但是日本將歐美的好東西全都吸收到自己的聯賽,利用在自己的青訓裡,虛心的結果就是進步,日本成年隊的成績讓國足羨慕,卻沒看到別人的遠見與付出。中國足協,該醒醒了。


飛旭溧溧


中國球員最大的缺陷不是技術和戰術意識的不足,而是自信心不強,在強者面前的自卑和怯弱。沒有自信心,就沒有技術和戰術。正如裡皮說道,中國球員在國家隊打正規比賽,發揮出的競技水平不到俱樂部裡的40%。為什麼?因為中國球員在俱樂部裡依賴外援已經成習慣,在沒有外援的國家隊裡沒有自信,不知道如何踢球,緊張,怯弱!


張琪ZQ


單純從技術層面上說 最大的問題就是動作不規範 不專業 包括:從跑姿到腳法以及運動中的傳接球技術 射門技術和缺乏對比賽的閱讀能力 戰術的理解能力 快速決策的思維能力


中圈弧


中國年輕的足球運動員,最大的最緊要的問題是,始終找不到自己身上的動力源泉。這個與他們身邊的教練的訓練方法不得要領關係很大,即問題就出在教練的訓練方法上。


諸子百家1234


中國足球根基不深,小孩踢球少,比賽少,經驗少,一代不如一代,趙成現在要歸化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