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位於西長安街(即群眾俗稱“韋郭路”)兩側,分東崔家莊、西崔家莊兩個行政村。東崔在路南,西崔在路北,是長安區西部大學城中兩個古老的村莊。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西崔家莊西鄰二郎溝(今長安區政府),東接韋曲土橋,地形南塬北川,西坡東河, 水繞村而過。6個村民小組,400餘戶,1600多人,由馮、胡、李三大姓氏組合成群體,經營著川道中的水稻、茭白、蓮菜、韭菜等蔬菜及北塬上的糧食作物。韋郭公路繞村南而過,航天工業504所(現改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分院)、長安博物館和長安區行政中心落戶村西,西北政法大學坐落村南千餘畝耕地,金堆城鉬業花園和長安廣場在村東建成,聖閤家園數十棟高樓在村北拔地而起。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東崔家莊兩個村民小組,180餘戶,680多人,95%以上屬趙姓。他們賴以生存的菜田全部被西區彎電站、西北政法大學、金堆城鉬業公司、西安吉源(集團)公司、毓秀園住宅小區和西安翠華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徵用,住房和宅基地被西安星火(集團)公司預徵後,只得重新尋找生活出路和自身價值,開始在村東建立長樂綜合市場,開設門店,招租經營。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據北宋旅行家張禮和當今著名學者史念海、武伯綸等人考證,崔家莊東、西二村,在唐代城南的天門街上,史稱“翠臺莊”。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遊城南記》

史念海夫人曹爾琴教授,在校注張禮《遊城南記》中,闡明瞭今崔家莊的名稱和具體位置:“翠臺莊和天門界均在畢原上。天門界又在翠臺莊東。翠臺莊在今崔家莊東。天門界的命名乃和天門街相關。據《唐六典》和《長安志》,宮城南門有五門,正中為承天門,亦稱天門。承天門外有東西大街,謂之‘橫街’。橫街之南為皇城,皇城南面三門,正中為朱雀門。朱雀門又南對外郭城南面正中的明德門,其間的街道為朱雀街。從明德門南出,城外有端直大道可直到終南山。從朱雀街連接明德門外大道,是萬年長安兩縣界。萬年縣治所在宣陽坊,長安縣治所在長壽坊。張禮說俗稱之為天門街,也是不無道理的。”

關於天門街,唐代詩人許渾曾有《天街曉望》和《長安歲暮》記述當時天門街的繁榮昌盛景象。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據老年人回憶,今西崔家莊原有15畝地大的一座崔府君廟,內有五間大殿供奉著高約3米的府君爺和府君婆兩尊坐像,殿內牆上有多幅彩畫。新中國成立後,府君廟被縣政府改建為長安縣第八完全小學,並將村中菩薩廟、觀音廟拆除。崔家廡四周的崔家營、茅坡、侯家灣、上下塔坡、張家村、首帕張堡、水磨村、魯家灣等十多個村子的學生均在此就讀。20世紀70年代府君廟(群眾稱“大廟”)才被拆毀,如今崔家莊小學門前只留廟前兩棵古槐。這座古廟和細柳的府君廟供奉的同是崔珏崔府君,每年古歷六月初六府君爺的生日(也是村中古會日)。這天,兩廟同時進行祭祀活動。清代陝西巡撫畢沅《關中勝蹟圖志》對此作了較為詳盡的記述。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崔家莊鄰近的崔家營和溫國堡(郭杜街道所轄)崔姓分別約佔總戶數的95%和40%以上,而東、西崔家莊卻無一“崔”姓住戶,多數為趙、胡、馮、李、孫等姓。至於這一帶除了府君廟,是否還是唐代相國崔珏的封地或別墅,還有待進一步考察。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多少年來,崔家莊為國家養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傑出英才。據初步調查,突出的有:太平天國壯士後裔、西安城南享譽盛名的郎中馮炳文(字孝恕);1951年3月在抗美援朝戰鬥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李世剛;蘭州軍區測繪隊戰士、1961年8月在青藏地區工作中被敵殺害的革命烈士李忍生(1939—1961);還有西安交通大學工科教授胡選利,在書畫藝術上有較高造詣的退休教師胡翰林,長安區政協委員、西安美院本科畢業、長安美術館館長孫易天,西安美院國畫系畢業生、動漫創意新手馮斌等。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先後考上碩士生、本科生及大專生的計有246名。

韋曲街道( 東、西) 崔家莊村

(西崔家莊村房屋徵收工作啟動大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