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橋市場)

這段時間,看了下寧波人物讀者的留言,發現不少讀者想要聽聽望湖市場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講一講這一承包了一代寧波人記憶的地標:望湖市場。

在江湖中,有一招神鬼莫測的技能,善用者,將無敵於天下;濫用者,將於萬民唾罵。

而望湖市場便是獲得這一神技的地方,於是寧波城乃至周邊區域的人都紛紛趕往此地,憧憬著可以獲得這一“神技”,然後逍遙於江湖……

而這一“神技”是什麼呢?且聽慢慢分解!

- 1 -

望湖市場前身

古時,靠近南門有一個極為熱鬧的地方,那裡就是老寧波口中的倉橋頭。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古時寧波城地圖)

它臨近城外的三市,寧波鄰里四鄉的人趕往三市前都會順便來這裡購買所需的物品,那時這裡還有一家倉橋百貨商店,不過更讓寧波惦記到現在的反倒是“倉橋”面結面。

而靠近倉橋頭兩、三百米的地方有著另一個熱鬧地,那裡便是望湖橋頭(古時寧波城地圖中標紅的地方)!也就是現在望湖市場所在的區域。

起初,望湖市場是在火車橋(現在的南門街道婦保所)邊上的臨時菜市場。一塊橫放著的水泥板便是一個攤位,支撐石板的水泥墩還打著鏤空的洞,如果不是石板上放的百貨,還真以為這就是一個菜市場,這便是望湖市場的簡易棚頂時代,也就是老寧波口中的望湖橋市場。

據老寧波所說,後來望湖市場又搬到了靠近二中操場那裡。最早的望湖布料市場後來也搬到了靈橋市場。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曾經綠油油的望湖市場(圖片來源於網絡)

- 2 -

望湖市場一期

1986年,望湖市場搬到了現在的位置,沿著長春路北側的廢棄河道興建而起,那是最早的望湖市場一期一區。

當時關於望湖市場一期開業的事情時常出現在報紙上,很多老寧波人都記得它是10月1日開業,其實那是試營業,正式開業是11月8日,那一天的寧波日報頭條都是這個新聞,佔據了極大位置,可謂是全城皆知。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開業那天的寧波日報(圖片來源於寧波日報)

80年代變形金剛開始在寧波流行,望湖市場的玩具店老闆便在一大塊石板上擺滿了變形金剛,放學後,攤位附近總是圍著不少孩子。老闆看到孩子們過來,便會說道:“五毛錢一個!買的話至少買四個!”如果這時提出只買一個的要求,老闆便會開始罵罵咧咧。不過當咬咬牙買下它,手上拿著4個不同款式的變形金剛時,那時心中的鬱悶早已被喜悅衝散。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1993年,望湖市場一期改造完成,望湖市場成了寧波乃至浙東最早的服裝集散地。那時一層和二層一打通,整個二層便成了服裝區。

90年代去望湖市場,看著老闆一邊叼著煙一邊給你包衣服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熟客還會互相遞下煙聯絡感情。

而對那時的寧波人來說,在煤油燈或者蠟燭的照明下挑衣服也是習以為常的。那時望湖市場的電路還沒改造完成,停電是經常發生的,從起初的煤油燈到後來的蠟燭,再到之後用電瓶發電,在半明半暗的環境下買賣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那個年代的煤油燈(圖片來源於老寧波)

當時望湖市場的服裝區屬運動服套裝和牛仔褲賣的可謂火爆,90年代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套運動服套裝,這在望湖市場只要50、60一套的運動服,如果放在其他百貨商店,一下子200、300就花去了。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當時流行的運動服套裝)

這種物美價廉的商場風格也使得寧波人急著往望湖市場鑽,逢年過節,望湖市場更為擁擠!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當時的昇陽泰商場)

這也使得不少人賺到了第一桶金。

曾經陳冠希代言過的太平鳥的創始人張江平起初就在在望湖市場擺攤賣牛仔褲開始,後來生意越做越好,攤位也擺到了第二百貨,這之後便誕生了“太平鳥”。

當時還有個經營戶叫王偉良,他成為杉杉牛仔華東地區總代理後,將批發中心放在瞭望湖市場,銷量因此翻了好幾番……

二樓的服裝區往裡走,能看到往下的兩個樓梯,那裡便是買鞋子的,這種夾層式的設計也是獨具特色。

那時的寧波人的眼中只有三檔鞋子:回力、雙星、雜牌!

現在很多人穿回力據說是老一輩的影響,那時穿著回力的寧波人走起路來那是神采飛揚,這30塊一雙的鞋子可是有錢人的象徵,而身邊有錢的朋友去望湖市場買鞋子時候都是好幾雙一次性買的。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當時盛行的雙星牌鞋子,擁有鮮明的梳子標誌(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對大部分寧波人而言,他們對雙星更為熟悉吧!雙星其實也不便宜,也得20塊左右一雙。當時,寧波的學校還都是煤渣跑道,馬路也石子路為多,一雙雙星穿個2、3星期便得宣告報廢了。

後來,耐克、阿迪、喬丹入駐寧波一百、二百,寧波人也漸漸穿起外國品牌。

那時的學生除了買鞋以外去得多的便是望湖市場一期二樓邊上的那家文具店,裡面除了文具還有各種玩具和體育用品。

那時買體育用品都喜歡去這裡,因為比寧波體育用品商店便宜好多。不像現在的各種籃球牌子盛行,斯伯丁、耐克、威爾勝,那時有名的還是火車頭,甚至還有足球隊取名為火車頭隊。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 3 -

望湖市場二期

1995年,望湖市場二期於12月30日開業。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如果說一期承載著大多數寧波人的回憶,二期則是望湖市場走向輝煌的標識。

熟悉一期的老寧波都知道,一旦出現連雨天氣,一期準被淹,長春路和梅園社區的水總會倒灌進來,讓一期的商戶們苦惱不已。

如果是兇猛的颱風天氣,積水漫過膝蓋也是常有的事情,不過卻無法淹沒商戶們的熱情,躺在石板上,生意照做。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門口抽水時的場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颱風過後,望湖市場的路邊變會出現不少人,都在擺著攤位地價處理物品。“襪子5塊一打”“皮帶3塊一根”……陣陣吆喝聲此起彼伏。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門口長春路上攤位搶貨時的場景)

而二期因為比一期高了十幾個臺階便沒有這個問題,二期的攤位也大了不少。

據老寧波所說,望湖市場輝煌的時候,那時一鋪難求!二期4.5平米的攤位可以租到19W、20W一年,而相對較小的一期,也得11W、12W一年,望湖市場那十幾個15平米以上的大攤位更是得30W、40W一年。

甚至當望湖市場內的店鋪租滿時,後頭的梅園社區也開始了生意,車庫、車位供不應求,一間車庫一半開商鋪,一半當倉庫,甚至還有不少人將有車庫的房子買下來後,將隔斷打通,只為擴大面積。

造成望湖市場一鋪難求的便是它的名氣,據老寧波所說:“如果那時望湖市場收2元一張門票錢的話,一天可以賺個好幾萬!”

夏天早上6點50開門前,門口已經圍得水洩不通,商戶、物業、購物者裡三層外三層,當下午4點關門時,得提前清場,不少寧波人看著卷閘門關上仍舊戀戀不捨。

生意的紅火使得商戶們是累並快樂著,大大小小來自各地的貨物從凌晨2、3點開始一直卸到早上10點左右,一邊整理貨物一邊賣貨是望湖市場常見的事情。

而這樣的望湖市場就是淘寶市場的實體前身……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門口理貨,直至現在還存在著(圖片來源於網絡)

- 4 -

望湖市場“神技”

望湖市場龐大的人流量也使得這裡成了一個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紛爭。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裡買東西)

起初,買家和望湖市場賣家的關係是這樣的:

“老闆,這衣服多少一件?”

沉默……

“老闆,這衣服多少一件?”

沉默……

“老闆,老闆,這衣服多少一件?”

“哦!你說這件啊!50一件!”

“50一件啊!那件呢?”

沉默……

“老闆那件紅色的多少?”

沉默片刻,“紅色的那件40!”

“哦,那40的那件吧!”

漸漸地,買家和望湖市場賣家的關係是這樣的:

“老闆,這衣服多少一件?”

沉默……

“老闆,老闆,這衣服多少一件?”

“哦!你說這件啊!50一件!”

“能不能便宜點?40一件?”

“40一件,我一分賺頭都沒有,45一件吧!”

“哦,好的,就45一件吧!”

這還是和善點的,如果是不和善的就是要買就買,不買別家!那時候買家與賣家爭吵是常有發生的事情,每天都有爭吵,甚至還會打架。

再之後,買家和望湖市場賣家的關係是這樣的:

“老闆,這衣服多少一件?”

“這件啊!50一件!”

“能不能便宜點?20一件?”

“20一件?我一分賺頭都沒有,30一件吧!”

“25一件,不買的話我去別家了!”

“好好好,你誠心買的話,我也虧點賣給你。”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裡砍價時的場景)

在很多人心目中,望湖市場是教會他們砍價的地方,他們通過多年經歷,漸漸地摸索出望湖市場的砍價語言,“出價砍一半,還價我就走。”而他們也將這裡獲得的神技應用到寧波各個市場,即使到現在,這門神技還伴隨著他們大殺四方。

- 5 -

“小香港”

在老寧波心目中,他們稱望湖市場為“小香港”。這裡是追夢的地方,也是享受的地方,多少人依靠望湖市場起家、買房,無論過去多少年,望湖市場的記憶一直珍藏在腦海中。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望湖市場周邊一角)

梅園社區有一對80多歲的夫妻,他們有著這樣的記憶:33年前這裡商戶並不是很多,家門口的青石板路也只有小區裡的人才會踏響。漸漸地,踏響青石板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整個小區也開始熱鬧起來,但還好也就清晨和旁晚頻繁點。而2000年左右開始,凌晨也開始響起踏板聲,一直持續到晚飯時間。這就樣持續了十幾年。

現在他們的子女經常提出要給他們去網上去商場買衣服,但老兩口總會拒絕道:我們走幾步路到望湖就行了,這裡面熟悉……

即使到現在,買零食到“二號橋”、買傢俱到“三號橋”、買百貨到“望湖橋”、買水產到“路林”的寧波記憶還深深印在那個時代生活在寧波城人們的腦海中……

寧波望湖市場回憶錄

註明:本文圖文資料來源於老底子寧波人、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