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芳芳今年五歲了,她的爸爸媽媽都是特別不喜歡說話的人,雖然像全天下所有愛孩子的父母一樣愛著芳芳,但是和孩子的交流卻很少。周圍鄰居對他們一家的評價就是:“他們一家人都是膽小又自卑的人。”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先不說芳芳的爸爸媽媽如何,芳芳在幼兒園的各種表現就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和擔憂。在幼兒園裡,當別的孩子都在開心地玩著搶椅子、跳遠比賽和拍球比賽等有趣又充滿挑戰的遊戲時,芳芳從來都是拒絕的。

其實芳芳不是不喜歡玩遊戲,當不比賽的時候,芳芳也喜歡玩拍球和跳遠,可是一旦加入了比賽環節,芳芳就退縮了,幼兒園老師經過觀察和與芳芳的談話瞭解到,原來芳芳是害怕競爭,害怕輸給別人,更害怕證實自己不如別人,這種對競爭和輸贏的恐懼影響了芳芳的行為。

“孩子這麼小就開始自卑了,這可怎麼辦呢?”芳芳的媽媽想著。雖然她知道自己也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這種自卑心理來自於她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可是,她並不希望孩子也這樣。芳芳媽媽想要改變,不想讓這種影響再波及到芳芳,可一時也不知道有什麼好的方法。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對於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現實社會中其實有很多,只不過有的家長並沒有深入瞭解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有自卑的傾向,那麼對於自卑來說,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呢?

自卑心理對孩子的未來有哪些危害及表現

1、逆來順受

自卑的孩子總是會有一種害怕得罪別人的心理,害怕別人不和自己玩,因此對身邊朋友的一些行為總是表現的逆來順受,即便自己不開心,也不敢說出來。

2、缺少幸福和快樂

來自百度百科的解釋:自卑感是指在和別人比較時,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情緒體驗。設想,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那麼這個人還怎麼擁有幸福和快樂?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3、缺少理想,缺乏人生目標

一個孩子一旦有了自卑心理,那他更多的關注點都會在於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如何才能不會讓別人看不起,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都沒有什麼自信,因此,一個自卑的孩子最缺少的,往往就是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

4、自尊心過強,對別人的批評表現的特別敏感

人們常說,一個人越是想掩蓋什麼,就說明他越缺少什麼。如果一個人有過強的自尊心,恰恰能反映出他的自卑心理已經顯現。因此,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出自尊心過強,完全無法承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的性格特點時,父母應該注意這也許是孩子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拒絕競爭,害怕失敗

競爭會給人壓力,但競爭也有它的樂趣。但是對於自卑的人而言,卻無法享受競爭的快樂。

就像文章開頭所講的故事那樣,一個自卑又缺乏自信的孩子,一個不相信自己會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在他們心裡,失敗是必然的結果。因此,他們害怕比賽,更害怕能證明自己不如別人的失敗。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孩子產生自卑的原因

1、父母的言行不當導致

父母的言行對於孩子的成長和性格發展所產生的作用不可估量,父母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說一些貶低孩子的話,或者總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雖然對於父母而言是想激勵孩子,但是卻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了一顆自卑的種子。

2.父母本身也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影響孩子

先不要說孩子,其實有相當一部分的成年人也有自卑的心理傾向,如果孩子的父母都是自卑心理比較明顯的人,那麼在言行之間就很容易引導孩子,也是用自卑的心態去思考問題,看待世界

3.認為自己外表不如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而言,他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形,身高等決定自己形象的因素,那些認為自己長相不如別人,或者因為長相問題經常被別人嘲笑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4、家庭情況等影響

人是社會的人,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人們在社會上生存時,總難免會去和別人比較,對於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對於一些家中父母離異或者特別貧困的孩子而言,容易在和別人的對比中漸漸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從幼兒時期起,由於無力、無能和無知,必須依附父母和周圍世界,就會發生一定的自卑感。他還認為,攻擊不是由於感到自尊,而是由於感到自卑所引起,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表現。

一個自卑的人很難擁有快樂,擁有大的成就和擁有幸福的生活。那麼,如果一個孩子出現了自卑的心理現象,我們大人該如何幫助他們去擺脫自卑的陰影呢?

父母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從“自卑”走向“自信”

1、注意自己的言行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暴力對孩子心理上的影響,相信不用多說,每位父母都多多少少能意識到。因此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後變成為一個性格健全的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誇獎有依據,有一句鼓勵有愛意,批評講策略。家長不光要盡力保護孩子的人身安全,也要儘可能的保護孩子的心靈不要受到無謂的傷害。

2、調整自己的心態,用自己自信的姿態去影響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包括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擁有一個自信的勇於挑戰自我的人格,那麼孩子自然也容易受到來自家長的正向影響。

3、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小的挑戰,擁有成功的經歷

父母應該時常陪伴孩子去完成一些小的挑戰,並且通過努力戰勝這些挑戰。讓孩子時常擁有一些成功的經歷,這對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瞭解自己的能力,也能讓孩子知道,即便有些事情自己現在還無法做到,但是自己會成長,還有潛力。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極有可能是自卑心的前兆,家長要注意引導

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作為父母,我們不光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操心孩子的學習還考試,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的成長。

今日話題互動:親愛的讀者朋友,您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是否懂得注重孩子的內心感受呢?如果您有自己的相關經驗,我們熱切期盼您的分享與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