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行業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揭示高溫超導機理

據科技日報,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陳仙輝教授與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合作,在揭示高溫超導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陳仙輝教授和張遠波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成功獲得單層的鉍2212超導體,並在實驗中發現該單層銅基超導體和相應的塊體銅基超導體具有完全相同的超導轉變溫度、載流子濃度依賴的相圖和反常的正常態行為。

這些發現為高溫超導體二維理論模型提供了堅實的實驗基礎,也為高溫超導體的實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中科院專家認為,在物理學界研究中,中國的超導研究是與國際水平最接近的。我國不但率先在世界上實現了鐵基高溫超導,而且在材料、實驗和機理研究中均取得了突破。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估算,至2020年國內超導限流器潛在市場容量約為1500億元左右,我國需求最廣的將是220千伏等級的超導限流器。而超導變壓器、超導儲能、超導濾波器及其他超導產業的未來需求同樣具有很大的潛力,一旦目前的生產成本和技術瓶頸得到突破,超導材料即能迅速獲得大規模應用。

超導行業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揭示高溫超導機理

超導材料(superconductingmaterial)在達到一定溫度時,電阻將為零且具有抗磁性,這一溫度被稱為臨界溫度。臨界溫度越高,超導材料的製備也就越容易。此外當磁場強度和電流超過一定水平時,超導材料由超導態轉變為正常態,分別稱為超導材料的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超導材料在電力傳輸、信息通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

超導技術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電工技術,國內超導研究與產業化水平居世界前列。超導研究歷史中已有10人獲得5次諾貝爾獎,超導技術也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電工技術,多國已將發展超導產業上升至戰略高度。

超導材料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所具有的三個特性,零電阻性、抗磁性和約瑟夫森效應。這三點特性使超導材料能夠在智能電網、基站建設、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發揮作用,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日等國相繼開始了對超導材料的大規模研究與商業化運作。

超導行業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揭示高溫超導機理

超導專家趙忠賢院士獲得2016年度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內超導研究與產業化水平均居世界前列,不但率先發現了諸多高溫鐵基超導體、創造最高臨界溫度記錄,而且所生產二代高溫超導線材相關性能指標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超導體具有完全導電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等特性,在強電、弱電、抗磁性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隨著新型超導材料的不斷髮現與產業化進程加快,預計世界範圍內到2020年超導產業產值將達到2400億美元,其中高溫超導應用將佔60%-70%;超導材料為超導產業鏈核心,其成本約佔超導產品價值的40%-50%。

超導體根據組成和轉變溫度的不同可分為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高溫超導材料是目前超導研究的重點方向,高溫超導材料是目前超導研究的重點方向高溫超導材料(HTS)通常指液氮溫度以上超導的材料,較高的臨界溫度使得高溫超導材料成為更接近實際應用的超導材料,主要有鉍系(BSCCO)、釔系(YBCO)材料、MgB2超導材料、鐵基超導材料等。

超導行業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揭示高溫超導機理

當前,我國高溫超導材料行業仍處在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國家高度重視、發展長期向好。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技術、城鎮化等的深入推進,高溫超導材料市場需求能力日益增強,消費結構不斷改變和持續升級,這些都為高溫超導材料產業造就了新的更大的市場需求。

樂晴智庫,深度行業研究!

微信公眾號:樂晴智庫精選(ID:lqzk767)

網站:www.767stoc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