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洋河最近並不好過。


近日洋河股份披露2019三季度財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10.98億元,同比增長0.63%;淨利潤71.46億元,同比增長1.53%。與此同時,股價應聲下跌,跌幅超3%,截止11月1日下午15:00,洋河股份總市值1506.84億元。顯然,對於這份成績單,資本市場並不滿意。

為了穩定市場,提振市場信心,洋河股份同時拋出了一份不低於10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

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然而,這樣的舉措,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對比同一梯隊的白酒企業的業績,顯然洋河股份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實在有些難看。

2019年以來,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雙雙業績亮眼,市值水漲船高,達到歷史高位。2019年上半年,茅臺營收已達393.88億元,漲幅達到了18.24%,淨利潤也達到了199.51億元,漲幅為26.56%。

五糧液同樣表現不俗,營收271.51億元,同比漲幅達到26.75%,淨利潤更是大漲了31.30%,達到了93.36億元。

排名四、五的瀘州老窖和山西汾酒,今年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上半年瀘州老窖營收增長同比達到了24.81%,山西汾酒營收漲幅也達到了22.3%。

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洋河股份走到今天,究竟經歷了什麼?

2002年,洋河股份靠著1億元起家,當時還只能算是江蘇地方的一箇中型酒廠。然而,此後的幾年裡,洋河創造了驚人的發展速度,被業內稱為“洋河速度”。2008年,洋河股份營收躍居行業第四,2009年,成功在A股上市,2011年,洋河成為白酒行業第三家銷售額過百億的公司。

自2005年以來,洋河股份連續七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高於行業平均增幅近30個百分點。

直到今天,我們一定還記得那句深入人心的廣告語,“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比海更高遠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懷,洋河藍色經典”。

洋河股份在廣告營銷上簡直不遺餘力,據洋河股份的財報顯示,2008年至2010年,洋河投入的廣告促銷費用分別為1.07億元、1.43億元和4.35億元。

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結果證明,鋪天蓋地的廣告確實為洋河帶來了巨大的效益。

然而我們不要忘記,任何企業的根本還是產品,沒有好的產品,氾濫的廣告只會為企業留下隱患。

也正是在洋河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被媒體爆出其在四川宜賓高縣等地收購散裝白酒,用於勾兌生產洋河白酒產品,一時間,洋河股份成為眾矢之的,一個名揚大江南北,張口閉口談夢想、談品質的酒企,最後竟然連基酒都要從外面購進,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這樣的產品還有品質可言。

急速擴張的情況下,洋河暴露出嚴重的生產能力不足,產能設計佈局滯後的問題,消費者調侃洋河是一個靠廣告營銷做大的酒廠,沒有歷史底蘊,更沒有品質可言。

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2009年上市前後,是洋河股份最為輝煌的幾年。到了2012年,國內白酒市場經歷了一輪大整頓,白酒市場人心惶惶,都以保命為主,特別是高端白酒受挫嚴重。

洋河股份主打高端白酒的藍色經典系列遭受嚴重打擊,銷量持續下滑。這直接導致洋河股份的增長開始放緩。

最先鬆動的是洋河的大本營江蘇地區,從最近幾年的市場反饋來看,江蘇本地人不再熱衷洋河,他們寧願選擇川酒或其他品牌的白酒。

儘管這幾年洋河股份對內升級釀酒生產基地,對外併購各地酒廠,但產能上去了,產品研發的投入卻一路下滑。

趕超五糧液逼宮茅臺的蘇酒,今被所有人看衰。洋河大麴:我太難了


2015年到2018年之間,洋河股份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從0.44%一路下滑到了0.14%。同期瀘州老窖的研發佔比最低也在0.65%以上,最高達到1.03%。貴州茅臺的研發投入佔比在2015年達到驚人的2.07%,隨後一路下滑到0.52%。五糧液的研發投入總額佔總營收的比例最低也有0.21%。主要競爭對手們在研發投入上的重視程度都比洋河股份來的要高。

曾經洋河獨創“綿柔型”白酒,並寫入國家標準,一時風光無量;曾經的洋河大麴,被稱為東方洋酒;曾經的洋河創造了令世人驚歎的“洋河速度”;曾經的洋河用“藍色”、“夢想”的概念,洗腦了一代人;曾經的洋河一度在二級市場超過五糧液,追趕茅臺。

然而,這一切都如過眼雲煙。接著洋河那句著名的廣告語繼續說,男人的胸懷再大,也裝不下一杯重營銷輕品質的白酒。

洋河大麴,希望你不再沉迷於做一個停留在廣告語上的白酒夢想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