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總說:“雨打棺出狀元,雨淋坑三代興”,啥意思?

兒時對俗語不屑一顧,踏入社會,閱歷豐富後,才深知俗語所蘊含的哲理,如今在寫作中,談話中也離不開俗語的“幫襯”,可以說民間俗語是大眾語言中的精髓。它那形象生動、語言精煉、哲理性強等特點,無不展現著它的魅力。今天老農就為大家分享幾則農村俗語,望希望。

在農村,老人總說:“雨打棺出狀元,雨淋坑三代興”,啥意思?

一,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

這句俗語說的是山林著火後,樹木的土木灰是很好的肥料,能讓土壤肥力增加,其言外之意指的是,一個人的生活閱歷能決定一個人的格局和未來,而只有走出去見的多了,經歷的多了才能成長,就如老話常說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起初不明白,後來踏入社會後筆者才漸漸明白,生活範圍侷限在一個地方,看不見太多遙遠的遠方。

在農村,老人總說:“雨打棺出狀元,雨淋坑三代興”,啥意思?

二,人窮別走親,馬瘦別走兵

這句話說的是,人要看清現實,當一個人窮困潦倒,一無所有時走親戚,難免會被親戚另眼相看,甚至會遭到嫌棄。就如老話常說的“門前豎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特別是在過年走親戚時,手拿禮品上門,也不見得會熱情招待。這句話也反映了世態炎涼,在筆者看來,何必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說道呢?只有努力學習工作,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才是硬道理。

在農村,老人總說:“雨打棺出狀元,雨淋坑三代興”,啥意思?

三,雨打棺出狀元,雨淋坑三代興

生老死亡是自然規律,人力無法改變,有人老去是悲傷之事,因此民間也認為有喪事就是不好的事,但有些事卻被民間認為是吉兆。,如果在入殮時,雨水打落在棺材上,那麼會被認為後一輩定會飛黃騰達,要出做官之人。而雨水淋到墓坑裡則意味著子孫幾輩都有福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現在看來,這些不免是一種謬論,比如在一些地方也認為“雨打棺材蓋,子孫沒有被褥蓋”,和上面的說法完全不一樣。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些說法更多的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寄託,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罷了,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