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錢越來越難賺了?

松果夥伴


頭腦好使的越來越多 產品同質化嚴重過剩 加上網絡這塊利潤越來越透明


走好運


2019年8月了,經濟危機的氣息一點點的向我們襲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生活的變化了,原來還是像溫水煮青蛙般不知不覺,不痛不癢的,但是現在呢,很多人都開始焦慮起來了。

物價是漲了又漲,菜品三天兩頭一個價格,豬肉35一斤,其它肉類同樣漲價,青菜水果也漲價,糧油同樣漲價,想吃素都難了,我上個月去買花生,一斤9塊錢,很新鮮的,這個月去問,要11塊錢,還是參加不新鮮的進去的,老闆說沒辦法,什麼都漲價了。

反正現在是什麼都漲,房價漲,租金漲,物價漲,就是工資萬年不變!就是漲工資也只是和公務員有關,和我們沒太大關係,我們老闆今年忍痛加了100塊錢,這對於物價上漲來說基本無用!所以我現在都不敢消費了,買東西都比了又比,就怕買貴了,我終於理解那句話了,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雖然曾經自己都覺得很可笑,可是當人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覺得有道理了,省下來的錢或許會讓我們度過這個經濟的寒冬吧!畢竟人的求生慾望會讓我們竭盡所能去面對困境的。




一起來減肥呀


我自己的理解:

一、首先經濟危機時,中國為了抵抗危機,超發四萬億貨幣(發生於2008年)。看似度過了危機,但是有木有觀察到,也是從2008年開始,房價就像坐了火箭一樣的漲起來。可能2008年以前,人覺得活得還不那麼累,但是08年以後明顯感覺就累了。

二、同樣因為房價的問題,也導致其它行業發展潛力滯後,原因在於:做實體的沒有炒房的賺錢多。人當然會對掙錢的行業趨之若鶩,這樣其它行業必然就會出現資源流失,包括資金和技術。

三、粗放型經濟已經不適用於經濟發展了,就拿餐飲行業來說,顧客希望追求更好的口味和更好的服務,典型代表海底撈。大氣汙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又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勢必需要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但是能促使環保生產方式出現的動力在於科技的發展。所以對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對人的要求更高,現在不僅需要你會幹活,還要會用軟件。會寫ppt、cad、ps、無人機航拍、Excel表格的運用、包括打印、數碼相機的使用、有些行業還需要sad Max、Ai等更專業的軟件。對人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你是一個多面手。

四、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就比如做餐飲都去做餐飲,開飯店的比吃飯的都多。其它行業可能也有這方面情況。

五、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替代了一部分人的工作,這是不可逆的趨勢。很多可以實現流水線生產的產品漸漸引入機器人加工產品。

六、物價上漲的根本因素是土地資源的流失,導致蔬菜、水果、肉類、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供不應求,需要依靠部分進口。進口的定價權,並不在自己手中。


來自北方的適齡人


這個倒是事實,特別是2019年,人們開始理性消費了,賣房的賣車的網絡的實體的基本都沒什麼人光顧,人們手裡沒錢了,又掙不到錢了,大量的實體店關門歇業,不知道經濟的寒冬我們能不能闖過去,中國小企業非常多,一遇到寒冬這些人會迅速被淹沒,很快就會滅亡,打的企業中國沒幾家,純國家控股的更少了,實體大多數的大老闆還是被外國人控股,網絡更是全軍覆沒全是外國人的老闆,中國說白了應對寒冬的經驗幾乎為零,很危險啊!房子車子股票已經把老百姓手機的錢換成了固定資產和一些數字,一旦寒冬來了,會有多少人吃不上飯這就一個問題,國家是沒有經濟能力應對寒冬的,能死能活全靠自己,買房的慘了,欠債的慘了。


塵埃也霸天


工資每年都漲現在5-6千收入都很普遍,卻感覺錢越來越難,越來越焦慮呢

1.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

教育是第一生產力,每個家庭都會為子女選擇最好的教育,那麼中國的教育資源和房子是掛鉤的,

北京:一套好的學區房1000千萬都不一定買得到。

南京:一套幾百萬只有幾平米的學區房,幾十個人站在裡面跟業主競價。

房子作為大宗商品直接消耗掉家庭未來幾十年的想象力。

2.追求幸福的生活

人們日常生活的穿衣吃飯方面的物品價格是年年漲。前幾年一袋50斤的麵粉只要四五十元,現在成了八九十元了。

今年的水果價格部分地區與往年比較增加2-300%,一斤梨9塊錢,一個蘋果4-5元

水果物價上漲比例遠遠超過工資增幅,老百姓自然感覺賺錢難

3.醫療保障不充分

生病返貧,幾十年的辛苦給醫院忙,而且醫療越改革價格越高的怪像,也是增加焦慮的因素之一

4.通貨膨脹

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手上的錢越來越不值錢。

5.貧富差距

基尼係數近幾年中國官方不在統計,根據民間推算應該是接近甚至超過0.5,而0.5基尼係數差距懸殊一類,也是最高一檔,實際上拼多多是基尼係數直觀表現

6.製造業低迷

還有PMI經理人採購指數跌破50%榮枯線,目前製造業陷入衰退

還有其他一系列就不一一闡述,總之佐證了您的感受是正常的,應該也是大多數人的感受。

希望不用過於焦慮,因為相比老一輩目前還是好一些的,也相信國家越來越好,這個時期是中國從發展中國家跨入發達國家的關鍵時期。歐美的7-8億人依靠掠奪全球資源才勉強度日連跟在後面的小弟都要咬這吃,是不會讓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分享這些資源,靠求也是求不來的。






奚戰


現在的中國,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的時代。

  什麼是“資本經濟”時代呢?簡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槓桿”,在物理學上“槓桿”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可以翹起更大質量物體。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槓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今後的中國人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資本思維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因為資本有趨利性和增值性,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會促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朝著效率、效益最大化的方向上行。社會資源將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資本的逐利促進資源的優化,資源的優化順勢產生新的資本,並且不斷產生新的機會,如此一邊循環一邊膨脹。

  比如,在物理學上,石墨和金剛石是同素異型體,它們都屬於碳元素形成的單質,但是物理性質大不相同,價值也天壤之別,就是因為他們的組成結構不同而已。

  所以資本思維的精髓是結構重組。即對資源的分子進行時空和結構上的調整,從而產生由“石墨”到“金剛石”的增值效果。宏觀方面的資本運作是對全社會的資源重組,比如中國的國企重組,將大大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提升整個社會的運作效率。而當一個社會經濟依靠“資本運作”來運轉時,就步入了“資本經濟”時代。



點評

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

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所以,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的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只有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1.資源者(普通人)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佈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這時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但是現在文憑帶來的技能差距差別越來越小,一個普通的一本學生與二本學生已經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反而不如藍翔挖掘機學的好的人附加價值高,這是因為前者數量多,後者數量少,而且後者更加註重實踐,供需關係決定了資源的價格,因此讀書無用論早就開始流行。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另外,對於“資源者”來說,還有天生稀罕資源,比如外貌。長的好看的普通人,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如果長的好看再加上運氣好就可以進入演藝圈,成為明星之後自己的資源就成了稀缺資源,資源的價格遠遠高於一般人!

  但是外貌在一般情況下難以改變“資源者”的本質處境,只能略微提升。王寶強就算是健身+保養+專業造型設計,也是無法從外貌上超越劉德華的,所以他是傻根,華仔是神偷。而且外貌這種資源不一定是越漂亮越好,王寶強和黃渤的外貌特質也是他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有的普通工人、白領、職業經理人、甚至到當年的“打工皇帝”唐駿、各大明星,都屬於“資源者”。這種人的特點是,其獲得財富是有限的。

  他們有時辛苦了一輩子,但是遇到家人生一場大病幾乎就會崩潰,有的為了供養孩子、病人需要打三份工,這是非常心酸的。職業經理人賺的再多也是有數的、過氣的明星過的不如普通人等。

  當然,有的人天生就擁有稀缺資源。比如富二代,生下來就可以繼承一批遺產這種稀缺資源。再比如明星的孩子,天生就獲得了媒體關注的稀缺資源;再比如某人住在市中心的破院子裡,只要拆遷就可以獲得一大筆財富;天生獲得了位置的稀缺資源,或者你運氣非常好,買彩票中了獎,也是享受到了“好運”的稀缺資源。

  這類財富,可遇而不可求,只能靠運氣。而且這些好運的“資源者”往往不懂如何經營資源,他們的財富不具可持續性,不能增值擴張,甚至往往是被浪費的,明星和富二代寂寞了會吸毒,遺產會坐吃山空,大獎也會揮霍完畢,拆遷款往往用於賭博……

  當然還有最後一條沒有說,就是出售風險,如果願意承擔坐牢、死亡的風險,去偷、去搶、去騙,曾經看到一篇新聞,某人通過搶銀行獲得了數百萬鉅款,然後潛逃、隱姓埋名,做起了房地產生意,幾年後家產過億,同事也東窗事發。因此如果通過這種渠道賺錢,你獲取的財富也會增加,但是承擔的風險也會增加,最後還是不划算。

2. 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在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配置。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設限。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資源者”都適合去創業。他們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眼光、魄力、創新力、機遇和資本。配置者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群體,他們的素質和數量決定了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代表了生產力水平。配置者非常需要創新精神,所謂創新就是他們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

  這裡我們需要提到中國企業家的更新換代。30多年前,中國開始第一次改革開放,那時整個中國百廢俱興,當時的大環境就是最好的機遇,只要大膽出來闖蕩的人,即使沒有文化、沒有見識,都成了企業家,這是當時的環境造成的。

  而如今,中國進行改革開放的深化,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也對企業家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歐美和日本,企業家始終是社會的精英階層才可以擔任。而接下來的中國,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理想追求,以及對創新的深刻理解,很難再成為社會的“配置者”。因此,中國的企業家正在更新換代,一些90後創業者紛紛走近我們視野,很多老的企業家也自願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時代的發展,也是一種必然!

  當然,這些素養也都是可以後天創造的,比爾?蓋茨在發家之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序員。所有後天的努力,“資源者”完全可以轉換到“配置者”。不過,獲取財富只是他們成功的標誌之一,對事業的忠誠和對社會的責任,才是企業家的“頂峰體驗”和不竭動力。

3. 資本家/投資人(幕後掌握)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質上,更多的是屬於資本家的!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掌握了科技與運用的企業家們,能迅速的積累起鉅額的財富,他們的企業對一個國家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企業組成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企業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於是形成了壟斷,而這時的“企業家”開始坐在了幕後操縱這一切,演變成了“資本家”。

“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消費品等,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併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成全了阿里巴巴,馬雲就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N個馬雲,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專門坐在老家做投資操縱他的佈局,他也是資本家。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呢?而不叫“自有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在中國的古代,你富甲一方也沒用,官員隨時能把你家產抄淨,你有錢也要去給權力行賄,去買官。而你只要有了權力,哪怕身無分文,一樣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那時是官本位。

  某公司曾經說過,自己從不做研發,讓市場上那些小公司去研發,如果一旦成功,就花錢買過來,如果不賣,就花錢把這個公司的幾個核心挖過來。這就是資本主義。(當然無視知識產權是有問題的,正確的做法是花錢買過來)

  如果你有了1億元的資本,你可以花一千萬僱上這個國家最聰明的一批人,把你的資本從1億變成2億,你躺在床上就賺了九千萬。而這一切,只因為你在從事資本運作,你只需要夠聰明和有魄力,不需要有力氣、不需要花時間、更不需要長得漂亮。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3種人賺的錢就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二種人在拼命進化到第3種人。

  中國天生具有資本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第3種人都是從第1種人或者第2種人進化過來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的困難。這就是階級的固化,階級間流動的減少。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你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手機的idea,而且你覺得這個idea可以賺很多錢,那你要問自己,你有沒有這個資金去運作這個idea?同樣的idea,三星華為都可以支配更多的資金,去僱傭更好的工程師,去更好的推廣,你確定不是去給這些資本擁有者蹚雷?或者是正在走向一條已經無數人走過的死衚衕?具體舉個例子,你做軟件開發,天使投資人會不會問你一句話:“如果某巨頭山寨你怎麼辦?”

  你想開一個網店,你有沒有資本去宣傳?去壓貨?如果實力不夠,要麼是根本賣不出去,如果你能賣出去,那些更有實力的賣家分分鐘用同樣的產品把你pk掉。

  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千百樣,為何偏偏選擇“打工”這一種?

  答案是:你不打工你能幹啥?你以為你出來幹別的就能賺錢?幾年前網上瘋傳送快遞賺的多,我就嗤之以鼻,這種沒有門檻的行業是不可能賺的多的。你願意賺1萬幹這個,我分分鐘找一個賺九千就乾的,我再找一個賺八千的你信不信。最後,無論你是送快遞還是擺攤,無論你是賣肉夾饃還是搞IT,你都會被拉到一個門檻平均收入。因為IT需要學習,賺的多一些;快遞比較辛苦,賺的比IT少,可是還是比打掃衛生的多一些,就是這樣。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這一步最重要,也是發揮大家的想象力和實力的時候了,擺地攤、開淘寶、做網站、做APP、炒股票、海外代購、開設計工作室、賣肉夾饃、給幼兒園攝影的,等等等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句話,這步就是出賣你的個人資源,就看你賣不賣的上價了,多學習吧,即使不為了文憑;多辛苦吧,只要不是出賣健康。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淨賺1萬;如果僱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淨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僱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淨賺一千了。(補充:這個飯店賺兩千,還利息一千,淨賺一千,數學不好的不要再給我留言了好不,知乎跟微博一個水平麼)。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淨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

  很多人一直在打工,他們沒有成為第3種人,很好理解。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買賣的,也有很多人還是沒有錢,就是因為,他們自己做廚師,自己的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僱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另外,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再另外,即使是具有同樣特點的人,其財富也是有差別的。同樣出賣自己勞動力或者具有同樣資本的人,其付出的腦力、體力不一樣,所獲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就是說,兩個一模一樣的打工仔或者超級富二代,一個努力思考、肯付出辛苦,另一個成天打遊戲睡覺,前一類還是要比後一類財富來的多的。但是聰明刻苦的打工仔總與打遊戲睡覺的超級富二代比,就是給自己的人生添堵而已。

普通人的提升

  同時,再強調一點,如果你是個普通人,或者自認是個普通人,但是又有上進心,不如務實一點,腳踏實地的往前走。

  曾經有個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但她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打開她的博客,已經更新了500多頁,有2000多個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平均每天兩篇長的一篇短的。她堅持做這件事已經快10年了,非專業出身的她因為愛好英語而一直努力。

  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馬投入幹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能吧。”

  再比如,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已經參加過1200場演出。可是為什麼你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7年之癢呢?

  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任務,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不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哀嘆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學習一門技能2小時,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時,還有2800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小時,你需要10年。

  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還是做的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可我們很多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大部分是應對瑣碎的人和事,實際上,是在荒廢人生。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家,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翻手機、玩遊戲,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

  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

  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互聯網冷路子靠岸


擁抱未來!

當下為什麼錢越來越難賺?

首先,從宏觀看,我國正值從投資型拉動到優化消費結構轉型。投資減少,下游流通的商品滯銷,直接牽扯到中游生產的產品找不到出路,只能減產甚至停產,造成中游對資源需求減少。而中游需求減少直接導至上游資源供過於求,資源滯銷賣不出去,上游企業日子難過。於此,造成投資產業鏈經濟萎靡不振,生意難做,賺錢越來越難。

壓縮投資規模後,國家以減稅2萬億促進進銷費轉型,但短期內效果不明顯,加之幾多年來老百姓的錢被房地產、敎育、醫療、股市綁架,消費意願心有餘而力不足,從而造成消費領域生意也難做,賺錢也越來越難。

其次,從中觀上看,由於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各企事業單位紛紛選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減低用工成本,至使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靠打工掙錢也越來越難。

再次,從微觀上看,近幾年,在生產領域:為數眾多的中小微企業,由於生產方式落後,面臨中大型企業擠壓,加之環保很難過關,融資非常困難……大多面臨停工停產,甚者滑到倒閉邊緣。

在流通領域,電商於消費領域商戶衝擊日異加劇,商戶銷售的商品利潤江河日下,而不斷上漲店鋪租金又讓他們難已承受,於此,只能選擇微利苦熬,甚至停業關門。

於此,眾多中小微企業、中小商戶境況如此,錢還能好賺嗎?

綜上可以看出,當下錢不好賺,是由多方面經濟因素造成,它是經濟轉形期不可避免的陣痛。於此,國人應該理解,切不可只看眼前困難而怨聲載道;更不能發洩不滿指桑罵槐!要相信國家有能力、有力量排除暫時的轉型陣痛,將我國經濟引領到更有可持續發展正確道路,讓中國經濟得以高質量發展。屆時,國家更富有、更強盛;市場環境更透明、更穩定,老百姓想就業、想掙錢豈不更加客易?

經濟發展不可能一馬平川,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坎坷不平,困難是暫時的,未來是美好的!

讓我們真誠地去擁抱未來!





後來跋涉者


賺錢如吃屎!

賺錢越來越難賺是很正常的事情,俗話說錢難賺,屎難吃。近幾年物價、房價上漲,但是工資並沒有大幅上行,這個就是為什麼有一種錢越來越賺的感覺。

從2018年以來,民企融資成本越來越難,從民企股價就知道了現在民企越來越難,前最大的民企東方園林,就是由於融資問題已經有要崩盤的意思了。更多的公司為了融資,大量的股權質押,這個就是為什麼股市在去年出現大量股權質押的風險了,因為他們借不到錢了。

民企提供了大量的職業崗位,如果民企賺不到錢,那麼工資就更加難以上漲了,感覺錢難賺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今年蘋果漲到了13元附近,豬肉漲到20元附近了,這些日常用品已經漲了一倍以上了,其實是消費上漲過快,這個就是為什麼感覺賺錢越難越難的原因。


大寶的股事


這幾十年基礎設施大交通,公路,高鐵,城市擴容,房子容量,汽車擁有量等等,都差不多飽和了,國家建設相對進入平穩期,生活中的住,行,週期循環又太長,就吃,穿循環是短,但體量很小,對經濟的拉動很有限,未來農業倒是個方向,精品農業大有希望,吃飽不是目的,吃好才是目標,因為不少吃的東西還在大量進口,不知各位看客有同感。


你我她919


這是幾句話說不清楚的,方方面面的很多原因,比如全球經濟都在衰退,所有美國都想讓製造業迴歸從而增加就業崗位。就中國來說,熱火朝天的房地產建設大潮正在悄然褪去,房產拉動的一大波相關行業都在衰退,產能過剩,科技含量低,商品同質化嚴重,國際競爭力低,這是目前實業的一些情況。再就是信息渠道日益完善,信息傳播渠道多,範圍廣,依靠信息不對稱賺錢的時代也在發生變化,未來只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研發投入,讓中國商品從量變走向質變的過程,從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國際競爭力才可以,從低價低質量走出去,當然這個過程肯定是緩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