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一年給溥儀的400萬兩銀元,有多少購買力呢?

看不見的角落


大家要注意,這裡所說的400萬兩銀元,很容易被人混淆成400萬兩白銀。

但其是在民國時期,儘管袁大總統答應了優待清室的條件,直接從民國政府劃出400萬兩銀元,將其作為清朝皇室日常花銷,看似很多其實對於當時的溥儀來說,也算捉襟見肘。

就在清政府滅亡不久,自然也就展開了對清朝皇室的後續事宜的商討,北洋政府當初答應要每年給予清朝皇室400萬兩白銀,這是初步商議的結果。

這400萬兩白銀的購買力如何?

咱們可以追溯到當時的白銀實際價值,對比參考。

清朝皇室剛剛宣佈退位,國內的政局尚未穩定,所以民國政府也不敢貿然將其清退,畢竟清政府還留有一定的威懾力與影響力,直接接手未免太過突兀,所以民國政府決定與清政府簽訂協議,逐步完成權力轉讓。

畢竟當時,民國政府也相當於漢族政權,如若不能及時處理好與邊疆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關係,自然也會後患無窮。正因為如此,所以才在當時簽訂了優待清朝皇室的若干協議條件。

按照當時簽訂的協議內容:對於末代皇帝溥儀,也保留了其帝王稱號,對於曾經在內務府的財產家業。並沒有完全收繳,這一點還是相當寬鬆仁慈的,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前文所提到的400萬兩白銀安置費,每年400萬兩銀元。

400萬量銀元換算

按根據清政府在1908年財政收入預算,大約有5000萬石糧食左右,摺合白銀下來,大約相當於2億兩白銀。

再按照清朝時期的白銀兌換比率,一兩白銀大約為37.3克,以現階段的白銀價格,當時清朝時期一兩白銀,兌換人民幣大約130元左右,這400萬兩白銀,摺合下來也就是5.2億人民幣左右。

相信大家對這個概念已經比較清晰了,就拿現如今萬達集團家公子,王思聰當初就是帶著5個億的人民幣作為創業啟動資金,但這並非在當時準確的購買力。

根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的一石穀子大約相當於一兩銀子又四錢六分,而在當時120斤左右的糧食,一兩銀子大約有82斤糧食的購買力,按照穀子的價格平均三元計算,相當於人民幣246元,拿400萬兩白銀,算下來就相當於9.84億人民幣。

400萬兩銀元購買力

對照我們現如今10億人民幣價值左右物品,自然可以測算其購買力。 但在當時,雖然按照合約敲定了400萬兩白銀,但這對於當時的民國政府,也算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後來當銀元發行之時,直接將400萬兩白銀置換成了400萬兩銀元,直接減輕了北洋政府極大的負擔。

但這對於溥儀來說相當於貶值了,按照當時一塊銀元才有大約23克的白銀,等於直接少給了溥儀皇室大約1/3的金額。

根據絕對值計算,在米價恆定的前提下,一塊銀元的購買力約合80元人民幣,如此計算,400萬元,就相當於現如今的3.2億人民幣,可當時的工資水平,工人月工資僅為3~11塊銀元之間,以平均值計算民國初年的400萬元,可以兌換為現如今人民幣27.73億元。

在當時這些錢除了吃喝拉撒,如果溥儀想培養自己的軍隊,即使5萬人也需要大約300萬的基礎軍餉,何況還不包括其他的武器裝備,這些錢維持清朝皇室正常的生活開支也還算可以。

然而我們知道隨著權力重心的轉移,清朝皇室的地位也大不如從前,即使此前簽訂的條款,但民國政府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按時履約,哪怕是後來的400萬銀元,都不能按時供應,畢竟白白供養那麼一大幫人絕非易事,後來乾脆不給了。


大國布衣


北洋軍閥的袁世凱答應溥儀一切照舊,並且承諾每年再給溥儀400萬兩銀元作為清宮所有人員的吃喝拉撒費用,那麼400塊銀元大概有多少購買力呢。大家隨著我的文章一探究竟吧。


1919年魯迅賣了紹興老宅,和弟弟合夥在北京買了西直門八道灣衚衕的一座四合院,院子特別大,有好多間房子,四合院花了三千塊大洋,加上裝修一共3500百塊大洋,1924年魯迅和二弟鬧翻不得不從八道灣衚衕搬了出來,又到阜成門的衚衕中買下了另一座四合院,這回才花了800塊大洋,當然這個比較小,畢竟當時魯迅一個人沒必要買大的。

四百萬大洋購買,還是相當驚人的,按照當時的購買力一塊大洋等於100塊來算,四百萬相當於現在四千萬,當時清朝滅亡溥儀身邊的人也不多了,四百萬作為一年的費用足夠了。



當然也比錢個慈禧太后那時候是不算多的,別的不說單從慈禧太后去世到下葬整整一年裡,就花掉了二百萬兩白銀,清朝末年掌管大內的內務府一年的開銷高達二百四五十萬兩白銀,袁世凱的銀元和純白銀還是有所不同的,二百五十萬兩白銀價值遠遠高於400百萬的銀元


總結:這筆錢對於溥儀的生活是夠了,但是北洋軍閥也不是每年都如數奉上有時候還剋扣一些,但是再怎麼說生活還是過的去的,溥儀要想招兵買馬那是萬萬不行的。


佳寧姐姐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400萬元是鉅款了,我們看看大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1918到1919年,青年時代的毛主席曾在北大圖書館擔任管理員,月薪8塊銀元。

他的工作其實很輕鬆,只需要管理15種報紙,清理書架,打掃房間,登記閱覽者的姓名。

毛回憶因月薪經常拖延,導致生活有些困難。但客觀來說,單身漢在北平每月拿著8元錢,生活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寫到這裡,想起有趣的事。

毛澤東曾經有一次被民團抓住,非常危險。然而毛澤東給了2塊銀元行賄,團丁就把他偷偷放了。

毛澤東說:“後來,我給了團丁兩塊銀元才得以脫逃。看來還是銀元管用!兩塊銀元救了我一條命。”

看看,一條命不過2塊銀元,可見當年銀元多值錢。

根據《民國經濟史》提供的數據,在1919年1塊大洋可以在北平買20斤米,8斤豬肉。

那麼,一個成年男人光是吃飯,1個月2塊大洋足夠了,還剩下6塊大洋用於租房和零花,綽綽有餘。

其實我們可以大概類比,今天北京圖書管理員月薪多少?

網上的薪資數據,至少5300元。

4塊大洋就是2650元,400萬大洋就是26.5億元,很驚人了。

這筆錢,可以維持4萬多個單身漢1年的生活。

那麼,對於溥儀來說,這筆錢多嗎?

並不算多,因為紫禁城的開銷非常巨大。

大家也許不知道,即便是中國當時頂級軍閥,全家不過一百多口人而已。

除了自己的妻妾、孩子、父母,一般最多二三十口人,其餘的都是各種僕人。

然而,僕人數量終究是有限的,一般也就是七八十人,包括廚師到轎伕什麼都有。

而就算養活著一百多人,開銷也是不小的,軍閥們都要減少僕人數量。

然而,溥儀手下的人是軍閥的幾十倍。

溥儀有個內務府,是清代宮廷為服事皇室而設立的機構,類似於今天的國務院辦公廳。

但溥儀下臺以後,內務府就無需處理任何政務,只需要維持紫禁城的日常生活即可。簡而言之,內務府負責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種事務。

照常理來說,內務府的開銷應該不大,因為溥儀只有一妻一妾,另外還有幾個老太妃,主子級別的一共也不過六七人。

這區區六七人,有個一百多個僕人,應該足夠了。

然而,內務府的規模卻非常嚇人。

溥儀時期的內務府,自己計算數據如下:除去王公大臣的薪水,民國4年內務府開銷高達260多萬兩白銀。

而溥儀一家六口吃飯,每月就要花費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八隻雞鴨,加上招待客人的飯菜,就吃飯每個月就得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四兩一錢九分白銀。

而內務府官員共計一千零二十三人(不算禁衛軍、太監和蘇拉),而溥儀時代的太監也有近千人。

僅僅是內務府官員和太監就有2000人,這樣開銷能小得了嗎!

另外,內務府還有嚴重的貪汙問題,而且有一二百年曆史。

《南亭筆記》記載,咸豐皇帝登基,想修修尚書房的門樞。誰知內務府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五千兩維修費。咸豐皇帝剛剛上臺,想要立威,大怒之下命令重新計算費用。

內務府官員趕緊改口,五千兩變了五十兩。

看看,費用能夠虛報100倍,就算金山銀山也被他們貪汙光了。

《光緒九年二月初五週德潤折》裡的記載,內務府堂郎中級別的官員,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二百萬兩白銀以上。除了貪汙和盜竊以外,他們還會受到各種行賄,以保證自己物資對皇宮的供應。當時御用的貨物等於是今天在央視做廣告,很多商人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商品御用,自然要打點行賄內務府了。

如此奢侈加上貪汙,雁過拔毛,溥儀就算一年有4000萬兩撥款,也一樣剩不下幾個錢。

溥儀拿著400萬兩這筆錢(且不談能不能拿到),也就勉強維持收支平衡而已,招兵買馬是做夢了。


薩沙


袁世凱:如果皇帝答應退位的話,我們每年給皇室400萬兩白銀,怎麼樣?

隆裕皺了皺眉:400萬兩?

袁世凱:400萬兩已是一省收入,400萬兩可養一省之人,難道還養不了皇室?更何況,真讓革命黨打過來了,別說400萬兩了,恐怕一兩也撈不到。

隆裕聽到“革命黨”三字,臉色頓時一變:好,我答應你。

不過,雙方在談判時雖然說的是400萬兩白銀,可是所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中的數字實際上是400萬元,畢竟是中華民國了,更何況中國當時白銀流失太多,所以不再適合用白銀充當流通貨幣了。

所以,清室優待條件中規定:“清帝遜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付。”

這個條件中所說的400萬元,說的便是400萬銀元。

中華民國給溥儀的這400萬元到底是多少,又具有怎樣的購買力呢?

陳存仁在《銀元時代生活史》中寫到:我在中醫專門學校讀書的時節,每月由四伯父給我零用錢二元,包括鞋襪及膳費車費。那時一頓午餐,吃得省儉一些是銅元八枚,要是吃得豐富一些,要小洋二角。

當時,一塊銀元可兌十角小洋,可兌三百餘枚銅元,所以,陳存仁一個人一個月的生活費最低可能只用2元銀元,如果偶爾奢侈一下,恐怕也不會超過5元。

試想一下,如果將陳存仁每月的生活費作為一個平均數去計算當時一個五口之家的生活費的話,這個五口之家每月最低也只是10元,最高也不過25元。

溥儀從中華民國政府手裡拿到的400萬銀元工資,便足夠這一個五口之家最多能夠使用33333年,最少也能用13333年,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後來,陳存仁又在上海愚園路5200塊銀元買了3畝7分地,每畝地也不過1400塊銀元,這便意味著溥儀能用400萬銀元購買近2900畝地皮,這近2900畝便差不多有3個紫禁城大小。

即便是陳存仁後來花了2萬去購買一座位於繁華地段、佔地一畝的房屋,溥儀手裡的400萬元也能購買200座這樣的房屋。

魯迅當時在北京每個月的工資只有350塊銀元,每年的收入在4200元左右。後來,魯迅為了安置家人,特意在北京購置了一套“三進四合院”,花了3675塊銀元,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工資了。

不過,魯迅在買房的時候一次性可拿不出這麼多錢,所以他還將紹興的老宅給賣了。

可見,北洋政府給溥儀的400萬,不論是放在當時,或是放到現在,也是一筆難以估算的財產。

當然了,這筆錢對於任何一個普通人來說是幾輩子也賺不到的數目,可是對於溥儀來說,確實也不算什麼。

為了保持所謂皇室的體面,溥儀退位之後花錢花的更厲害,因為他不用自己掙錢,更不用像清朝時期一樣花個錢還得看看官員同不同意,各省支不支持。

溥儀在紫禁城中的生活,可謂是花錢如流水。

溥儀吃一餐,單單是菜餚便有三桌之多,再有點心、米膳、粥品又是三桌,開胃的鹹菜一桌,不管吃不吃得完,先上了再說。

隆裕每一餐的菜餚更是多達百種,要用六張所謂的“膳桌”去擺放。

此外,算上宮裡的太妃、皇親和太監、宮女的伙食,紫禁城裡單單只是伙食費便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除了伙食之外,還得穿,反正一年到頭在做衣服,只溥儀一人,每年用在做衣服上的錢便多達近2.6萬。

這是溥儀和皇室為了享受生活,所花的錢。

此外,溥儀作為一個皇帝,即便是一個已經退位的皇帝,可是他想讓人繼續伺候他,便少不了要給人發工資,發了工資還得時不時給一些“小費”——賞賜。

1915年,溥儀給“內廷”發的工資總額高達52萬兩白銀,用於賞賜的也高達10萬兩白銀,用於東、西陵的錢也高達36萬兩白銀,再加上林林總總的支出,溥儀這一年花費了2794718兩白銀。

這2794718兩白銀兌換成銀元的話,按照晚清時期白銀和銀元的兌換比率,實際上也已經接近了400萬銀元,卻還不包括皇室的日常開銷。

所以,400萬銀元顯然不夠用,後來物價上漲,400萬更加不夠用了,這也是溥儀為了錢自己從皇宮裡“偷”寶貝出去倒賣的原因。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趕出了皇宮,溥儀出宮時也偷偷帶了不少好東西出去,否則的話,他在天津那幾年恐怕更難過。

因為馮玉祥修正了清室優待條件,將溥儀的工資從400萬元銳減到了50萬元,這對於溥儀來說和打發要飯的沒什麼分別。

不過,溥儀早已經遣散了很多太監宮女,去了天津之後也低調了一點,不然的話,這50萬還不夠溥儀一個人花的。


吾與吾國


作為清朝皇室主動退位的補償,北洋政府在清朝滅亡之後給予了清朝皇帝和皇室成員很好的待遇,這一切待遇主要體現在他們彼此之間簽訂的《清室優待條件》上。

在這份所簽訂的條約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北洋政府承諾每年給退位的皇帝溥儀撥400萬兩白銀供他花銷。


不過北洋政府最開始的時候說的雖然是400萬兩,但是由於後來貨幣的變化,他們就把這400萬兩白銀的撥款轉換成了400萬塊大洋的撥款。

清朝的一兩白銀將近有37克重,而民國時期的大洋在各種金屬混雜下,每塊只擁有20來克的白銀成分,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知道北洋政府承諾給的錢少了多少。

民國時期教授的工資換算

關於北洋政府撥給溥儀的這400萬塊大洋到底有多大購買力,我覺得我們可以從民國一些群體的收入來了解一下。

在1927年的時候,民國政府頒佈過一個條例,在這個條例的規定下,政府每個月必須給大學教授們發放400到600塊大洋、給大學講師們發放160到260塊大洋、普通大學助教們發放100到160塊大洋。

如果按照現在每位教授在大幾千、上萬塊錢徘徊的月工資來算,這些大洋的價值差不多相當於現如今的20塊人民幣左右。

不過這種對比是根本無法衡量民國時期大洋價值的,因為當時還有著其他不同的行業。

比如當時一個普通體力工作者每個月大概能通過幹苦力賺到15塊大洋的工資, 按照現如今農民工每個月基本能賺到五六千的狀況,那麼民國的一塊大洋就相當於現如今的數百塊人民幣。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現如今一些工作的平均收入來和民國時期一些工作的平均收入相比。

畢竟在不同的時代,不同工作的受重視程度是不一樣。

總的來說,民國時期教授的工資是比較偏高的,而這種狀況,是由於那個時代人們非常尊重知識分子、頂尖知識分子造成的。

至於其他工作,則保持在正常水準上。

房價換算

如果用房價換算的話,那麼這裡面的數值會翻升很多倍。

在民國時期,魯迅曾經用自己一年的工資在北京買下了一套四合院,而當時買下四合院的價格,在3500塊大洋左右。

如果按照這個方式來算的話,民國大洋的價值就不僅僅只是現在的20倍了。

畢竟在現如今,北京四合院的價格大概在數千萬到上億元徘徊,如果這樣算下來的話,那每塊大洋的價值大概相當於現如今的數千元、魯迅每個月的工資以及當時每位教授的工資大概在數百萬元人民幣左右。

當然,這也不能代表民國時期大洋的購買力,畢竟當時還沒有現如今如此扭曲、誇張的房價哄抬,那時候的房價還算是保持在一個正常水準上的。

米價換算

這種種方式都不經算的情況下,接下來我們就只能用學界最普遍使用的米價對比來確定民國時期大洋的價值了。

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是可以買到將近30斤米的,而按照現如今每斤米最低兩塊錢的價格,我們可以大概換算出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價值在現如今的60塊人民幣左右。

接下來我們用這60塊錢乘以民國政府每年撥給溥儀皇帝的400萬塊大洋,可以得出,溥儀皇帝每年獲得撥款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如今的2.4億人民幣。

北洋政府的撥款不夠溥儀用

而這個數值是一點都不誇張的,畢竟在民國早期,貴州一年的財政稅收才153萬塊大洋、甘肅的一年的財政稅收才312萬塊大洋、陝西一年的財政稅收才396萬塊大洋而已。

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知道,2.4億人民幣的購買已經是往很小的數值估計了。

而這些錢,對於當時的溥儀來說是不夠用的。

根據溥儀自己的回憶,由於民國政府財政收入不支,這些錢常常無法足數地撥給他使用,然後再加上當時內務府貪腐嚴重的原因,他每年其實只能拿到很小的一部分錢。

為了能供自己繼續在紫禁城中花天酒地的花銷以及養活那些還沒有離去的太監、宮女們,溥儀後來就常常和自己居住在宮外的弟弟溥傑聯手,用瞞天過海的手段偷運了很多宮中的珍寶、文物出去販賣,憑藉這些方法,他這才算是解決了自己的開銷危機。


孤客生


1912年2月10日,民國政府南京參議院通過清室退位《優待條例》,其中第二款規定:民國每年撥四百萬元供皇帝支出。隆裕太后授權袁世凱簽署該條例,清帝正式遜位。北洋政府時期的硬通貨是銀圓,也就是俗稱的袁大頭,百姓稱為大洋。北洋政府財政拮据,全國也只是名義上統一,因此北洋政府給皇室的費用經常是拖欠。1924年馮玉祥攻入北京城,將皇室成員全部遷出皇宮,將皇帝變成平民,每年給五十萬元生活費用。到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時期,給皇室的費用一分不給了,因為“皇帝”被日本人挾持到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


北洋政府時期,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其中銀89%,銅11%,從1914年至1951年,總髮行量超過 7.5 億枚。北洋政府時期,在北京,大頭兵七塊半銀元每月,街上巡警8塊銀元,小學校長80銀元左右,小學教師30-60左右,北京普通四合院價格400元左右。按今天的購買力來算,一塊銀元相當於100元人民幣;北洋政府給清皇室的每年費用約合今天的四億元人民幣。後來銀元不斷地被仿造,加上通貨膨脹,銀元購買力下降到今天的八十元左右一塊。


這四百萬銀元並非給皇帝一人用,還包括了皇帝的父母,妻妾,子女,奴僕,禁軍等等;當時皇室人員總數一萬有餘!北洋政府忙於內戰,因此常年拖欠皇室費用,加上社會上的進步人士多數抨擊皇室是寄生蟲,因此皇室的費用有減無增。清朝皇室不得不將一些名貴字畫古董拿出來換錢用。馮玉祥攻取北京後,他直接將皇室解散,把皇帝從法律意義上變成平民,費用由四百萬削減至五十萬。末代皇帝被趕出紫禁城後,跟妻妾們一起寓居在天津。後來文秀皇后不滿寡婦般的生活,通過法律途徑與溥儀離婚,婉容則成功上位當了皇后。



大秦鐵鷹劍士


《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第二款規定“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那麼這400萬兩銀子(400萬銀元)是什麼概念?有多少購買力呢?

買米的話相當於多少錢?

據歷史記載,400萬兩銀子,超過了1908年黑龍江和貴州省一年的總收入,兩地收入才311萬兩銀子。哇,民國對溥儀真不賴啊,讓一一年吃掉兩個省多的收入啊!北洋時期(1912年至1919年)的一塊銀元等於10角等於100分等於1000釐。這1000釐折算成文,各地不同,但都大於1000文。最高的是湖南長沙、雲南為1500文,最低的是廣東廣州1011文。1917年的米價每石為三元六角,每石約125斤,也就是一斤米約三分錢。現在大米一般都價格都在3元以上,也就是那時的3分錢大概能合今天5元還要多。要知道那時可是16進制,直到1959年我們才能改成一斤十兩。折算成米話一分相當於今天的1.6元,1元相當於今天的160塊,400萬元也就是6.4億人民幣了。

如果折算成房價那就逆天了。

大家都知道魯迅買房的故事。魯迅1917年月薪300塊,年薪就是3600塊。而魯迅的房子是在北京的三個四合院套在一起的大夶𡘙的別墅,才3675塊,也就是一套四合院大概1200元。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成交價為11.8億。如果溥儀都買成房子,那麼簡直是不可想象。更何況在故宮溥儀還有數不盡的珍寶呢?

我們再來看看在北洋時期拉起一支軍隊需要多少錢?

當軍閥大帥一件愜意的事情,但要拉起一支軍隊,就溥儀那點錢,一點都愜意不起來。有道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北洋時期的士兵月薪一般5元,人家魯迅都300元,什麼叫有文化真可怕,這就是!一萬個兵光吃,就需要5萬元。還需要配備裝備,為了更好地發展,軍閥大多不支持國貨,紛紛買歐美日本的。張作霖買白俄的二手槍都需要十三塊錢,1萬支槍就需要13萬元。子彈十顆一塊,十萬顆也就一萬塊。此外,還要買裝甲車,這就貴了,一輛車基本要把溥儀一年的生活費都給花光了。再說,一輛裝甲車怎麼能夠?

溥儀其實很差錢

400萬元看著很多,其實溥儀養活的人可不少,宮女、太監、親衛一大堆,而且溥儀大手大腳,也愛擺譜。一年400萬塊,每每還捉襟見肘,有時竟然還變賣故宮的珍寶度日。退一萬步說即使,溥儀有足夠的錢拉起一支隊伍,他也拉不了。因為北洋早在退位待遇裡都派民國軍隊保護溥儀。溥儀在故宮,形同軟禁。更何況溥儀那時還只是一個青少年。400萬塊,看著相當於兩個省,其實那兩個省最窮的省,如果按最富的江蘇省來看,溥儀一年的開支也就是一個縣的收入。


福垊


1912年2月12日,清皇室頒佈了《退位詔書》,宣告著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清王朝覆滅。

同日中華民國通過了《清室優待條件》:

1、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歲用四百萬兩,由中華民國撥用; 3、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 4、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5、大清皇帝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清室優待條件》裡的400萬銀元到底值多少錢

其實民國初期的“袁大頭”還是相當值錢的,6塊銀元在當時可以購買1石大米(約178斤),也就是說1塊銀元能得米大概30斤,按照米價3元1斤來算的話,1塊銀元能值人民幣90元,400萬銀元就是3.6億人民幣!

400萬銀元夠不夠用

400萬這個數字聽起來驚人,用來維持“小朝廷”的開支肯定是綽綽有餘的,但是事實上滿清皇室一直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

民國政府拖欠優待費:民國政府雖然之前承諾每年支付給清皇室400萬銀元的優待費,但是中華名國“口惠而實不至”,優待費年年拖欠,“小朝廷”自己又沒有經濟來源,久而久之經濟形勢自然困頓無比。

皇室開銷大:溥儀雖然成了亡國之君,但是遺老們皇親國戚的排場一點沒減。溥儀、婉容、太妃這些人就豢養著八九百名的太監宮女,三四百名的護軍,此外位皇家服務的師傅、侍衛、醫生、花匠、畫匠等等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內務府貪汙的侵蝕,開支就更大了。

而且溥儀本人也是個揮金如土的角色,光寵物狗他就養了近百條。其中很多是國外進口名犬,一條就得好幾千大洋,溥儀消費之巨由此可見一斑。

正是因為收不抵支,溥儀後來便讓太監拿著很多古董去典當,
由此損失的珍寶不計其數,讓國家財產遭受了重大的損失,惜哉!痛哉!


曉史才能明事


400萬銀元,這是一筆鉅款。

關於民國初期銀元的購買力,小院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介紹。

一塊銀元,也就是大洋。

四個人花上一塊大洋,可以在東來順吃上一頓不錯的火鍋,這是魯迅。

有個人一天的伙食費不到一塊大洋,標準是每天滿滿一桌子菜,這是章太炎。

一個人力車伕,咬牙請丈母孃吃了頓大餐,花了一塊大洋,這是小說裡的駱駝祥子。

這就是當時大洋的大致購買力,當然,隨著地區差異會有一些不同。而當時,夫婦二人都是工人的話,每個月大概能收入25個大洋左右,勉強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當時的北大圖書管理員,由於沒有教師職稱,收入也並不高,只有8個大洋,不過包吃包住,能省掉不少開銷。

高級知識分子的待遇較高,北大校長蔡元培,月薪600大洋,文科學長陳獨秀,月薪400大洋,魯迅的月薪是350大洋。

與之相比,溥儀的一年400萬銀元,顯然是一筆鉅款,相當於魯迅要教100年書才能拿到的收入。

不過,這筆錢不是溥儀一個人用的,他雖然不當皇帝了,還是照舊生活在紫禁城內,照樣養著一個小朝廷,把門一關,照樣享受的是養尊處優的皇帝生活。

溥儀的小朝廷,擁有各個機關和人員,比如宗人府、內務府、守陵大臣、鑾輿衛、御前大臣、御前侍衛、護軍和人數眾多的太監等,他們都靠著溥儀吃飯,溥儀也要靠著他們維持小朝廷的威風。

除了人員開銷,溥儀也有外交活動,日本地震時,溥儀就捐助了一批文物和錢財,幫助賑災。此外,還有為數眾多的遺老遺少,王公大臣的拜訪,以及各類外交活動需要用錢。

比如,溥儀16歲大婚時,以“隆重又簡樸”為宗旨來辦,仍然花了40萬大洋。當然,他最後還是賺的,因為婚禮的禮金就收到了100多萬大洋。

不過實際上,雖然退位時的優待皇室條件裡寫了,政府每年向滿清皇室撥款400萬元。實際上,北洋政府給的錢很少甚至是基本不給。

條件是一回事,實際行動是另一回事。

因為北洋政府要打仗,打仗才是最燒錢的,哪裡還每年再拿得出400萬的鉅款來供養溥儀小朝廷。

溥儀派人去要,得到的答覆往往是:今國庫空虛,實難照辦,請另行籌措。

那麼溥儀的錢從哪來呢,他當然自有辦法。


小院之觀


首先說一下,清政府滅亡後,北洋政府最初和清政府的協定為每年給予遜清小朝廷400萬兩白銀。等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政府鑄造新幣之後,將400萬兩白銀改為400萬銀元。因此實際上北洋政府負責給予溥儀的費用分為兩種情況。



四百萬兩白銀購買力

1912年溥儀退位時,民國政府對於邊疆的滿、蒙、疆、藏地區統治力薄弱,所以為了順利過渡,袁世凱重申了孫中山的“五族共和”口號。同時也為了安定以溥儀為首的滿清皇室,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

條約中規定,保留溥儀的帝號和內務府的財產,而且還需要每年給予400萬兩白銀的費用。



絕對值計算

清朝時期1兩白銀為37.3克,現在的白銀價格在3.5元每克左右。以此為計算標準,通過計算得出,清朝時期一兩白銀的絕對價值為現在的130.55元,而400萬兩白銀就是【5.222】億人民幣。

相對值計算

清朝光緒年間,根據軍機處的記載,直隸地區的穀子為每石一兩四錢六分。而清朝時期一石的重量120斤左右,我們以120斤計算,清朝時期1兩銀子便可以買到82斤左右的糧食。現在的穀子價格在2元到4元之間,我們折中一下,以3元計算,也就是說清朝1兩銀子約等於246元。400萬兩白銀為【9.84】億人民幣。




四百萬銀元購買力

民國初年,由於清政府的滅亡,時局出現了一定的混亂,所以當時的市面上流通著十幾種貨幣。但在1914年時,民國政府頒佈了《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的貨幣,而“銀元”就是我們俗稱的“袁大頭”。從此之後,北洋政府便將給予溥儀的400萬兩白銀,換成了400萬銀元。

當然換成銀元之後,對於北洋政府的負擔更輕了。因為一塊銀元總重七錢二分,含有銀89%,銅11%。也就是說一塊銀元僅僅含有六錢四分白銀,約合23克左右。如果僅以白銀而言,北洋政府瞬間少給了溥儀三分之一的財物。



民國初年,米價相對恆定,約為每石[120斤]6銀元,也就是說1銀元可以買到20斤大米。如今大米價格在3到5元之間,以4元計算的話,一塊銀元的購買力約合80元人民幣,400萬銀元相當於【3.2】億人民幣

當然還有人以普通人工資計算。據記載民國初年的工人的月工資為3元到11元不等。我們以7元計算,一個普通工人的年收入為84塊銀元。400萬銀元也就是一個普通人4.7萬年的工資。2017年我國人均收入為59000元。通過換算得出,400萬銀元等於【27.73】億人民幣。



再說溥儀的錢夠不夠招兵買馬

實際上從以上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民國給溥儀的錢根本就不夠招兵買馬。當時士兵的月餉為5塊銀元,如果拉起一支5萬人的軍隊,僅僅每年軍隊的工資就需要支付300萬銀元。

當時漢陽造步槍每支36塊銀元,5萬人又需要180萬銀元。每一萬顆子彈810塊銀元,每個士兵配備20顆子彈,又需要8.1萬銀元。這樣算來早已經超支了,根本就不可能購買其他武器裝備。

以此可以看出,溥儀每年領取的400萬銀元根本就不可能會拉起一支隊伍。



當然後來由於民國財政緊張,而且溥儀經常違反《清室優待條例》的規定,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400萬銀元也經常拖欠甚至不給,到了最後,溥儀甚至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