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高息攬存”的民營銀行,會不會嚴重經營虧損?存款安全嗎?

“杞人憂天”想的太多了,存款是沒有啥問題的,反而是有些舊體制的信用社,才讓人擔心呢。

大家只看到高息攬存的民營銀行,怎麼沒有看到高息放貸的民營銀行呢?只要存在利差夠,銀行永遠是賺錢的。

德先生在銀行做過多年管理,給大家講講銀行貸款的奧秘。

民營銀行因為規模小,底子薄,也只有不多的線下網點,或者沒有線下網點,所以大部分都是在互聯網上經營業務。面對的客戶一般是個人或者中小企業,經營的產品也一般以個人或者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消費分期貸款以及抵押貸款為主。自然走出不同的特點

1.銀行存貸款利差大約有多少才能保證運營?其實在金融體系內部也有著一個相對成熟的經驗數字。按照國際巴塞爾銀行協議,一家中等規模的銀行,一般只要存貸款利差超過3.5%到4%之間,銀行就有錢賺。

舉個例子說如果吸收存款的成本在於4%,那麼貸款平均成本在7.5%到8%以上就可以賺到錢了。如果監管要求更加嚴格,提取的存款準備越高,再往上略微上浮一點就可以了。大家是不是很吃驚,原來銀行賺錢不是那麼難。大家可以看央行頒佈的銀行存貸款利差表,就會發現就是這麼一個事兒。

2.監管部門對於銀行貸款的壞賬率指標管理比較嚴格,一般是要求壞賬率控制在1.5%之內。在很多大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所做的針對個人貸款業務都已抵押擔保保證業務為主,所以貸款風險都不大,但是利率相對能放得比較高,個貸業務其實在銀行內部高利潤業務,但是就因為規模總體會比對公業務要小得多,創造總利潤就會少很多,所以一直不能有效提升針對個人和小企業貸款業務的重視性。

3.民營銀行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他們成立時間短,已經很難從大銀行手中搶到大量的對公業務,也在對公業務上沒有更多的綜合優勢。從而針對個人貸款業務就是他們經營的重點,這才是真正掙錢的創造高利潤的業務部門。雖然逾期率額壞賬率會比較高,但是由於利差巨大,相對沖抵了這方面的損失。舉個例子說:

個人信用貸款一般利率都在10%以上,而綜合存款成本一般在4%,可以獲得利差收入6%,這樣就比大銀行多能收入2%以上的超額利潤,即使不良壞賬率提升0.5%~1%,它仍然可以賺的比大銀行更多。

4.現在17家民營銀行,我們可以看一下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的經營數據。微眾銀行營業收入100億元,淨利潤達到25億,被稱為最能賺錢的民營銀行。網上銀行營業收入62億,淨利潤6.7億。

想看看他們的客戶數據,微眾銀行有效客戶超過1億人,72%以上的借款人單筆借款成本不足100元,依靠微粒貸,微業貸這兩個產品服務中廣大個人用戶。

5.有著這麼高利差的貸款產品,有著這麼好的經營利潤,又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獲客和管理,不斷降低著經營成本(設置線下櫃檯和支行,其實對於經營成本是個最大的壓力)。所以他們的利潤率才會超越所有大銀行。

在這種情況下,高息去吸收存款,進行存款爭奪,會有什麼擔憂嗎?其實存款儲戶一點也不兇擔心,除去央行的存款保險保障制度,可以保護50萬之內存款安然無憂,他們新型銀行的經營特色和高利潤也是保障著存款不會出風險。

其實反而是那些還沒有改制的農信社以及剛剛改制的農商銀行,才有一定的經營風險。他們的壞賬率,人員負擔、線下網點增高的經營成本是拖累不能改造為新型銀行的重要方面,同樣那些銀行的人員水平也需要持續提高。

總結一下:新型民營銀行的生存是沒有問題的,依靠科技和系統力量,經營成本率是逐漸降低的,高息存款即使同大銀行搶奪存款的競爭利器,也是保障他們未來不斷擴張個人貸款業務的動力。存款戶可以放心,只要是國家批准的銀行,見著高利息大膽去存,不用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