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MIT科技評論》於2019年10月30日發出消息: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備受機器人青睞的國際空間站ISS將迎來新成員SoundSee,相當於給空間站安上“耳朵”,及時反饋空間站內外出現的問題,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避開可能產生的威脅。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2015年9月17日,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美國照片

駕駛汽車時,如果你聽到從車子發出的奇怪的聲響,你會知道車子哪裡出問題了。你聽人說話,也能從聲音辨識出大概對方是不是生病了等。聲音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聲音本身講述了許多關於環境的故事”,跨國公司博世(Bosch)北美分公司的研究員薩馬吉特·達斯(Samarjit Das)說。同樣地,以27600公里/h的速度,在距離地表約400公里圍繞地球做橢圓形軌道飛行的國際空間站(ISS)如果發出一些奇怪的諸如嗡鳴、刺耳的聲音,坐在被金屬包裹的空間站裡的宇航員也能知曉空間站應該是哪裡出故障了。

但是許多蘊含潛在危險的聲音是人耳聽不到的。

以去年在空間站發現的洩漏為例:

2018年8月29日,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小洞。這導致壓力洩漏。空間站工作人員已經發現並修復了這個洞,但是是在近一天後才發現的。雖然這次沒有給空間站裡的人帶來威脅或者危險,但不是每次的洩露都能這麼幸運。不過幸運的是,洩露發生時是有發出聲音的,只是發出的是超聲波頻率,人耳聽不到。(人們把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波,低於20Hz的稱為次聲波。健康的年輕人的人耳只能聽到頻率為20到20000赫茲的聲音。隨著年齡增長,聽到的頻率範圍還會越來越窄。)那麼如果有一個工具,可以聽到這個聲音,就可以及時提醒空間站內人員,及時修復漏洞。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我們已經有這個工具!

市場上智能語音已經在被應用,並通過應用藉助AI,智能語音將能更好地識別聲音,並理解其情境。達斯說,“當這些技術應用到機器上時,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機器的健康狀況,不然可能對其完全茫然不知”。

為了彌補人耳聽力的不足,NASA已經與博世Bosch公司合作,計劃在諾斯羅普·格魯曼的天鵝座NG-12任務期間,於11月2日向國際空間站發送一個名為SoundSee的聲學監測系統。SoundSee技術是一種深度音頻分析功能,它使用定製的麥克風陣列和機器學習來分析發射噪聲中包含的信息,然後使用不同類型的軟件(包括深度學習)的混合來分析數據。通俗地講,SoundSee是一組精緻的麥克風,能夠收聽低於100赫茲到80千赫茲的聲音,可以用於改善國際空間站的運作。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SoundSee模塊將被安裝在一個飛行的自主機器人上,這個機器人被幽默地稱為Astrobee,該機器人在空間站周圍飛行,全天協助宇航員完成任務。它將是博世首個用於太空的技術應用,他們期待SoundSee接上Astrobee的翅膀後能繪製出整個空間站的聲學環境圖,並能夠及時提醒宇航員任何不尋常的聲音。不只能監測到洩漏,他們還希望利用SoundSee自動發現並尋找與氧氣產生和循環、水回收、空氣溫度和壓力控制,甚至運動設備相關的特殊模式或異常。

為太空設計一個聲學系統並不容易。

Astrobees是一種微型立方體形狀的機器人,用電扇自動推進空間站。它們被建造得很小,所以它們可以在國際空間站的封閉空間中輕鬆移動,所以SoundSee模塊也必須很小。“這是對監測聲音的挑戰”,博世研究科學家喬納森·麥考斯基(Jonathan Macoskey)說。低頻更容易通過寬設計的錄音設備收聽,而使用更窄的設計更容易檢測到高頻。博世團隊必須想出一種既能做到這兩點的方法。

SoundSee將搭乘Astrobee至少一年。

據SoundSee項目負責人達斯(Das)稱,NASA和博世(Bosch)已經在考慮未來空間站(如繞月軌道平臺-網關:Lunar Orbiting Platform-Gateway)的聲學監測系統的重要性。未來空間站旨在將宇航員送入月球軌道,最終幫助人們登上火星。該平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無人值守。在一個空置無人的空間站裡,傳感器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傳感器獲取的信息可以確保將來來訪的宇航員的安全。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繞月軌道平臺-網關(左)

達斯希望SoundSee也能對地球上的聲學系統產生影響。“你可以想象一個在陸地上的機器人跑來跑去,並以同樣的方式對地球上的主要基礎設施進行聲學監測,”他說。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轉向自動化系統來運行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聲學監控可能有助於防止小問題發展為大問題。

Astrobee機器人

早在 2006 年,NASA 就將三個可自由飛行的小型機器人送上了國際空間站。這些名為 SPHERES 的機器人需要始終處於宇航員監督控制下(因為它們比較易燃等原因),而且依賴一次性鹼性電池組供電。後來 SPHERES 有了繼任者 Astrobee,Astrobee能夠在國際空間站完全自主地和安全地運作,它能夠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歐盟艙和日本艙中進行自主導航移動。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宇航員Don Pettit和3臺SPHERES零重力機器人在空間站中進行測試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Astrobee機器人原型機

除了Astrobee,國際空間站還有哪些機器人訪客呢?

2011年2月24日,RobonautR2 乘坐“發現號”航天飛機到達國際空間站,是第一個進入國際空間站的機器人,旨在幫助空間站太空行走的宇航員進行艙外作業。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2013 年,豐田開發的機器人 Kirobo 被送往國際空間站。該機器人身手靈活,同時具備語音功能,能在無重力的條件下安全展開工作,具備面部識別功能——甚至能讀懂人的情緒反應,並且能跟宇航員進行對話。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17 年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聯合社交媒體 Vkontakte(俄羅斯的Facebook),將一款小巧玲瓏、精緻可愛的太空機器人Spotty送入國際空間站。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17 年 7 月日本宇航局 JAXA 在國際空間站上安裝了一個裝有攝像機的球形機器人Int-Ball,它的主要作用是節省宇航員的時間。

NASA將使用機器人偵聽國際空間站上的危險

2018年7 月 2 日飄浮機器人CIMON 西蒙 (Crew Interactive Mobile Companion)抵達國際空間站,作為國際空間站指揮官 Alexander Gerst 的宇航員同伴參加地平線任務,是一個移動宇航員機器人,能傾聽、理解自然語言並通過自然語言回答人類的問話,是國際空間站內第一個自由飛行的自主機器人。

這麼一列,感覺機器人都跑去太空開派對了!明日SoundSee被送上國際空間站後,一套裝備麥克風的飛行機器人將在空間站漫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