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哪些事情的發生,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漢史趣聞


神奇的營口墜龍事件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意義非凡,但這種動物是否存在,一直都是眾說紛紜。雖然有許多人曾經聲稱見過龍,但1934年的營口墜龍應該是影響最大的一個事件。


1934年的夏天,營口連著下了一個多月的大雨,7月初停止下雨之後,營口人肖素芹和父親一起趕著馬車運送貨物。遼河河水暴漲,將蘆葦蕩都淹沒了,肖素芹和父親在田莊臺上遊見到了“活龍”。

雖然大家不太相信龍的存在,但眼前這個活物和畫像上的龍幾乎一模一樣,全身灰白,眼睛眨動。腹部長著兩隻爪子,長約10米左右,頭上還長著兩隻角。


當地人認為這個奇怪的生物是天上的神靈,天氣炎熱,居民便搭建起了涼棚保護這條“龍”,附近寺廟中的和尚也趕來超度這個生物。

每天都有人來看“龍”,但是三天之後,天降暴雨,這條龍消失了。

但一月左右,這個生物再次出現,當時《盛京時報》有過報道。1934年7月28日,這只不明生物又一次從營口的天空中降了下來,這一次它撞翻了三艘小船,卷壞了一些房子,同時還造成了九人死亡。

折騰完之後,“龍”再次走了,不知道是遊走的還是飛走的。



8月8日,當地居民聞到腥臭味,他們順著氣味尋找,在蘆葦蕩中發現了動物屍體,一具28節的“龍骨”。

當時的偽滿洲國第六警察署將“龍骨”運送到碼頭上,當地居民都來圍觀,外地人紛紛購買火車票前來參觀。這次《盛京時報》的報道更加詳細,甚至配上了圖片。


之後,這具“龍骨”被製作成了標本,保存在當地的師範學校,但在抗日戰爭中丟失,和北京人頭蓋骨一樣下落不明。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2004年,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組針對“營川墜龍”做了一集紀錄片。節目採訪了肖素芹等目擊者,那時候他們是小孩,現在都成為老人了,一位名叫孫正仁的老人甚至拿出一塊“龍骨”,貢獻給科學家進行研究。

肖素琴老人

但是結果讓人失望,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認為這是遠古時代的野馬化石,節目組最後認定這是須鯨的骨頭。

但是這個骨架有雙角,這種生物也有長鬚和兩隻爪子,這些都是須鯨不具備的。此外,這塊龍骨只有28骨節,而鬚鯨的骨節則要多得多,真實結果如何,至今也沒有定論。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本書《龍:一種未明的動物》

參考資料:《龍影遺骨》《營口龍之謎》


人物與觀點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最匪夷所思的一次失敗——南麻臨朐戰役。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在前期能做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到了後期則是絕對實力的碾壓,高歌猛進的解放全中國。這是總所周知的事實,然而,解放戰爭期間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戰役,讓人實在摸不著頭腦。南麻臨朐戰役就是此種情況。

南麻臨朐戰役,發生在1947年的七八月份。我們不妨看看這一年華野都經歷了什麼?

1947年1月2日到1947年1月20日,華東野戰軍用18天時間,殲滅國民黨兩個整編師、一個快速縱隊,共53000餘人,繳獲坦克24輛,榴彈炮48門,汽車480輛,各種小炮400餘門。在這些戰利品的基礎上,華野建立了專門的炮兵部隊,就是特種兵縱隊。

1947年2月20日到2月23日,僅僅63小時不足3天時間,華東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1個“綏靖區”指揮所,2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國民黨軍的南北夾擊計劃破產,陳誠在這次戰役中身敗名裂,華東戰場的指揮權被劉峙取代。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3天時間,華野集中兵力殲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總計3.3萬人,華野自身傷亡雖然高達1.2萬人,但繳獲的汽油、彈藥和各種裝備,再一次讓華野獲得跨越式發展。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孟良崮戰役後,華野居然連續遭遇兩場敗仗——南麻戰役和臨朐戰役。以往那些講南麻臨朐戰役不是敗仗而是勝仗的,都是鼓舞士氣的說法。真實情況是,南麻臨朐戰役讓華野消耗了1947年上半年幾乎所有的繳獲,尤其是汽油和彈藥,面臨全面匱乏,以至於1947年下半年,華野一場大仗都沒有打過!最穩固的解放軍老區山東,也在這兩場戰役後幾乎全部丟失了。

南麻戰役於7月17日打響,結果5天后,國民黨胡璉帶領的整編11師居然還堅守著方圓不足10華里的小範圍陣地。外圍敵人靠近,我軍只好撤圍而走。據《粟裕傳》記載:“南麻一仗,殲滅蔣軍整編十一師少將旅長覃道善以下官兵9000多人, 華東野戰軍付出了傷亡4000多人的代價, 沒有達到預期的作戰目的, 打了一個消耗仗。 ”王樹增在《解放戰爭》一書中所寫,華野付出了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 第九縱隊傷亡4000多人,第六縱隊傷亡2000多人,負責正面攻擊的第二縱隊傷亡4000多人。 ”用一萬多人的傷亡,僅僅消滅敵人一個團,這對參戰的解放軍各部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南麻戰役中大傷元氣的四個華野縱隊,轉移到臨朐附近準備休整一下,卻忽然對臨朐縣的第八軍進行猛攻。7月23日,華野晚了一天時間到達,李彌就已經在臨朐控制了各個制高點。7月24日黃昏臨朐戰役打響,經過七天七夜的艱苦奮戰,華野再次無功而返。

南麻臨朐戰役在軍事上的直接指揮員,毫無疑問就是素有解放軍“戰神”美譽的粟裕將軍。這兩場敗仗讓粟裕承擔了很大壓力。別人批評粟裕:“一向作戰周密謹慎的粟裕, 在部隊剛剛遭遇重大傷亡的情況下, 決定再次發起攻堅戰鬥, 這不僅具有相當大的冒險性, 還顯示出一種難以剋制的急躁。 ”“南麻、臨朐戰役,殺傷國民黨整編第十一師、第八軍各一部,殲敵1.8萬餘人。 但華野部隊也傷亡2.1萬餘人。 ”

孟良崮戰役後,中央的評價是解放軍已經有機會實現全國範圍內的大反攻,具體來說,經濟上主要靠東北,軍事上主要在山東。東北能建設成解放軍的後勤總基地,可是華野卻沒能成為逐鹿中原的先鋒軍團,很大程度上說就是因為這兩場戰役。甚至,在解放軍內部,也有很多人失敗情緒上漲,傳唱著“反攻反攻,丟了山東”。

更為致命的是非戰鬥減員,華東的雨季讓華野各部不得不在泥濘中行軍作戰,“第一、第四兩個縱隊各傷亡約5000人, 非戰鬥減員各約5000人。 第一縱隊三個師,除第二師尚餘兩個團外, 其餘兩個師均只有一個團。 第三縱隊第七、第九兩師都縮編為 兩 個 團 。 第 十 縱 隊 傷 亡 近 2000人。 ”“在持續近兩個月的戰鬥中,陳粟大軍戰鬥減員和非戰鬥減員總計高達五萬人, 是華東野戰軍組建以來前所未有的損失。 ”

在國民黨軍官的電報中,葉飛縱隊被成為”麵包“,陶勇縱隊則被稱為”西瓜“,這兩個本來是華野的絕對主力。陶勇後來回憶道,這這兩個月的戰鬥,比長征時期還困難!

仔細分析華野在7月裡的連續失敗,不難發現這系列敗仗造成的原因:

1,華野在上半年連續獲得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等勝利,各級指戰員開始自信心膨脹,出現了七月分兵和四面出擊的錯誤決策。南麻戰役對付的是整編11軍,五大主力之一,居然連打援帶圍攻總共才去了4個縱隊,孟良崮則是9個縱隊五個主攻四個打援。

2,國民黨軍隊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孟良崮不利於大部隊展開,可是南麻臨朐兩地都是平原,不管是整編11師還是整編8師,都充分發揮了火力優勢。再加上大雨磅礴,我軍彈藥潮溼嚴重,不利於作戰。臨朐戰役中更是山洪暴發,阻擋了我軍行軍調動。

3,國民黨軍隊吸取了孟良崮戰役等教訓,再也不敢輕敵。在南麻臨朐兩地,胡璉和李彌都構築了完整的地堡群和鐵絲網等阻擊工事,解放軍逐個爭奪傷亡很大。

不經歷失敗的軍隊,是無法快速成長起來的。華野在經歷這兩次嚴重失敗後,長期休整,長期練兵,逐漸恢復元氣。尤其是粟裕帶領的華野西兵團經歷了1948年2月的濮陽整訓,戰鬥力大大提升,一舉打出了豫東戰役石破天驚的勝利,一舉扭轉了中原局勢,揭開了戰略大決戰的序幕。


歷史知事


我就講講近代讓人匪夷所思的歷史事件《西安事變》詳細情況吧。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不贅述了,就講講事發當時的歷史前綴吧,西安事變無疑是近代影響我國曆史走向和國運的歷史大事件。在當時確實夠"匪夷所思"的了,用當時各大媒體的專用詞就叫:震驚中外。

在《西安半月記》中,蔣介石記述:

1936年12月11日,餘在院中散步,見驪山上有二人向餘對立者約有十分鐘,心頗異之。及回廳前,望見西安至臨潼道上有軍用車多輛向東行進,以其時已屆餘每日治事之時間,即入室辦公,未暇深究……

這就是說,那天他已經發覺有點不對頭了,只是"未暇深究"……

傍晚蔣介石召張楊於與各將領來行轅會餐,商議進剿計劃。

張楊於,就是張學良,楊虎城,于學忠。于學忠是山東蓬萊人,原在吳佩孚手下任長江上游副司令。吳倒臺後,他轉入奉系,任東北保安司令部長官公署軍事參謀官。1930年9月任東北軍第一軍軍長,1935年6月調任陝甘邊區"剿匪"總司令,又任甘肅省政府主席。在東北軍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張學良。蔣介石所說的進剿計劃也就是第六次"剿共總攻命令"。楊,於未到,張學良本來也不去華清池的,因為那天晚上張,楊,於聯名在西安城裡綏靖公署新城大樓宴請蔣系軍政大員。傍晚,蔣來電召張,張只好去了。

蔣介石與張學良共席,他發覺"漢卿今日形色匆遽,精神恍惚,餘甚以異"。蔣直至"臨睡思之,終不明其故"。

其實,張學良之所以有這種形色表現,因為他急於趕回西安城,他先是趕到新城大樓與楊虎城見面,主持宴會直至十點鐘席終人散,他才匆匆地走向金家巷。

金家巷是張學良從漢口遷往西安的張公館住所,東北軍的高級將領早就等候在客廳裡了。張學良匆匆步入客廳,向東北軍高級將領莊嚴宣告他和楊虎城將軍決定扣押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張學良派出手下三員大將前往臨潼執行這一歷史性的使命。

第一員大將是他的衛隊營營長孫銘九,他是張學良的心腹,向來參與機要,完全信得過。只是他覺得孫銘九是留日的士官生,尚缺乏實戰經驗。因此,他又加派另外兩員大將,即騎兵第六師師長白鳳翔和該師第18團團長劉桂五。這二人槍法好,武藝高,而且對抗日很熱心。二人雖然出身綠林,而且不是張學良的嫡系,張學良敢用他們二人執行如此機密,又如此重大的使命,除了因為他們都堅決抗日之外,還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考驗。

據劉桂五回憶:

記得有一次,我同副司令(張學良)在一起,他拿出一個小盒子,盒裡忽然冒煙,他趕緊跑開,並連聲說"不好,炸彈,炸彈"。我拿出來繼續扔到窗外。他到我身邊說:你怎麼不跑?還摸摸我的心口跳不跳,我說,我能自己跑開丟下副司令不管嗎?他笑著說,你真行,有膽量。 在三天前,張學良召見我見面時,張學良並不說話,我正感到奇怪。張學良忽然對我猛拍一下肩膀,我問他:副司令,我有什麼錯了嗎?張學良笑道:我是看你遇事沉不沉著?然後向我透露了他想實行兵諫的秘密。接著他帶我去見了委員長,他說,藉此機會去熟悉一下那裡的環境,便於執行任務。

到了臨潼華清池,張學良把我介紹給了蔣介石,自己卻走開了,這事讓我極為感動,他難道一點都不擔心我"賣主求榮"?對我足夠信任啊!

最後,劉桂五提出白鳳翔最好也參加這次行動。張學良接受了他的意見,白鳳翔那時駐守在甘肅的固原,接到張學良的電報後馬上乘小車趕到西安。白鳳翔從張學良那裡帶回兩箱12支手槍,他吩咐副官把槍一一擦好。副官不知何用,白鳳翔解釋道:西安附近王曲山上有一隻老虎傷人,準備去打老虎。

後來,他的部下們才明白,"老虎"原來住在華清池裡。

其實張學良不像網上很多文章所說的一無是處,他還是蠻有心計的。蔣介石作夢也不會想到他一生算計別人,縱橫捭闔於政壇,擊敗過無數對手,也利用了無數"兄弟"成為他走上權力巔峰的墊腳石!他也不會想到,在民族危亡時刻,全國有血性的軍民早就厭惡透頂了他那句"攘外必先安內"了!安了十年,放著虎狼之敵在東北坐大養肥!他也沒能換位思考他這位身負"逃跑將軍“罵名的義弟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他似乎更忘了"先總理"那句: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訓示!此所謂算人者終被人算!終其(蔣)一生,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也改變了他,讓他被動成了抗日領袖!

歷史會記住這些改變民族命運的人,尤其是民族危亡時刻!最後寫副長聯摡括吧:

非嫡系者不親,非私黨者不重,栽培心腹,暗藏玄機,深植羽翼,頻施算計,外強中乾,窮兵黷武,蔣介石挖空心思牢牢抓住槍桿子。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勇於內戰,怯於外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衝鋒陷陣,拼死效力,眾將士忙忙碌碌到頭來空作嫁衣。



BMLGGZSGCS秋水長天


第一個,三星堆未解之謎。在四川廣漢,有三座黃土堆,突兀的矗立在成都平原上,但就是在這三座毫不起眼的黃土堆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貴的青銅人像、青銅動物,一個新的文化被發現,這就是三星堆文化,從而古蜀國的歷史,被往前推到了五千年之前。古蜀國突然出現,經過1500多年的繁榮興盛後又突然消失,當歷史上再次出現蜀國時,已是兩千多年後了,這中間的空白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而且,三星堆出土的所有的青銅器物上,一個文字都沒有留下,實在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因此有專家認為,三星堆人可能是來自於其他大陸。至於古蜀國為何會突然消失,消失之後又去了哪裡,這些無人知曉,留待後人去探索。

  第二個,青銅劍千年不鏽,隨同兵馬俑一道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而發現得越王勾踐劍更是做工精細削鐵如泥,而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眾所周知鉻是一種稀有金屬,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專利,其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甚為不易。現代科學發明,出現在公元前兩百多年前又有誰能想象,秦始皇手中之劍,竟然是現代科學結晶。

  第三個,西周鎮國之寶——九鼎,九鼎成為西周時期的鎮國之寶,可以說一個國家的象徵,它的製作十分精巧,是權利的象徵。相傳夏啟收集珍禽異獸、奇異之物,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相傳了二千多年,有史料記載說九鼎沉沒於彭城泗水之中,而在《史記》中卻說九鼎後來輾轉到秦穆公的手中,很有可能成為秦始皇的陪葬品。

  第四個,長江斷流,歷史上記錄了它兩次突然枯竭的史實,令人費解不已。公元1342年,江蘇省泰興縣內,千萬年從未斷流的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次日沿岸居民下江拾取遺物。突然江潮驟至,淹死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時許,這一現象在此再度出現。


小新生活鮮之悟


穿越王者王莽

王莽身在外戚之家,族中之人皆侈糜,唯有王莽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時代的楷模!!

掌握大權後,復古實施周禮,推行土地國有化,不許私自買賣土地。

廢除奴隸制,不許買賣奴隸,將鹽,鐵,鑄錢,山林澤川都收歸國有。

實行計劃經濟,由國家來調控物價,改革貨幣,建立貸款體系,國家放貸給農民,利息只收十分之一。

號召勞動致富,在家偷懶就會問罪,同時也是一個憤青,把匈奴單于改為降奴單于,把高句麗改為下句麗。

請欣賞,王莽時代的遊標卡尺。

王莽為了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奉獻了他的一生,可惜因改革太徹底,被士族所不喜,舉措太超前,為天道之不容,於是,便誕生了位面之子劉秀!!

位面之子劉秀

昆明一役,面對四十二萬新莽大軍。

劉秀使出了傳說中的召喚術一隕石天墜大法: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大隕石術沉重地打擊了王莽軍隊的士氣,提高了劉秀軍鬥志。

隨後,劉秀以三千敢死隊突擊新軍,王邑,王尋輕敵只率萬餘人出戰,結果王尋被殺,新軍混亂,但是新軍四十萬依舊堅守營盤,劉秀萬餘人如果得破?

劉秀又使出了自然之力一狂風驟雨之術: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昆陽一戰,劉秀擊潰王莽四十二萬主力軍,天下震動,新朝旦夕覆滅!!

王莽雖然是穿越之身,可惜卻碰到了位面之子,事也命也!!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小白在此提前感謝諸位了

小白又改名了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那麼一些感到不可思議,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特別是在中國的戰爭史上,有一些戰役到現如今都還被人津津樂道,把一些讓人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呈現在世人面前,今天觀景就給大家講一個歷史上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經典戰役——昆陽之戰。


敵我雙方兵力懸殊過大

在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是數不勝數,在這其中有一場戰役昆陽之戰,被歷史學家們認為是最經典的一場戰役。作為這場戰役的主要領導人劉秀,並沒有一個高明的軍師在旁邊指點,更為重要的是敵我雙方兵力懸殊過大,敵我雙方兵力對比高達30比1以上,但最後劉秀卻憑藉“天時地利人和”讓戰爭勝利的砝碼向自己傾斜,最終結局是打贏了這場實力相差懸殊的戰鬥。

在絕對優勢面前,弱小的一方連投降都遭到了拒絕

王莽篡漢後期,天下大亂,起義軍四起,為了鎮壓起義軍,王莽任命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為軍中主帥,召集42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起義軍,不久王莽的軍隊就包圍了昆陽這座小城。昆陽守城漢軍主將是王鳳,偏將是劉秀。王鳳在看到敵我雙方兵力懸殊過大的情況下,一度想要放棄抵抗,企圖投降,因此劉秀就成了昆陽之戰中最重要的指揮者。


被包圍在昆陽城的漢軍,只有區區幾千兵力,這樣的兵力如何能擋住新莽軍的進攻呢?偏將劉秀趕緊出城去找援兵。這個時候守城主將王鳳害怕新莽大軍對他們發起進攻,就主動出城去向新莽軍投降。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新莽軍根本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裡,他們對王鳳要求投降嚴厲拒絕了,還嘲笑他們是膽小鬼。

劉秀率領援兵趕到,敵我雙方兵力依然懸殊太大

王鳳等人在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沒多久劉秀求援歸來,但也只是帶來了區區一萬剛剛出頭的人馬,加上原先的人馬,雙方兵力懸殊依然高達30比1。不但兵力懸殊太大,新莽軍也是士氣高漲,糧草充足,他們對城內的這點人,根本就不屑一顧。而劉秀這邊的士氣明顯就很低落,他們看著城外黑壓壓的人頭,早已經無心戀戰。按照這種狀況,戰爭最後的結局已沒有懸念可言。


歷史上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戰役發生了

歷史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了改變,當時劉秀挑選了三千人的敢死隊,他親率這些人從城西出擊衝擊新莽軍對,本來這區區三千人的隊伍對於幾十萬的大軍來說,根本就不夠塞牙縫。往往歷史就是被不經意之舉而改變,新莽軍的兩位主帥王邑和王尋根本就沒把劉秀放在眼裡,認為劉秀不堪一擊。狂妄自大的兩人只帶了一萬多人去巡視前方陣地,更要命的是為了防止屬下各部出現混亂,他們命令各部管好自己的部隊,沒有他們兩個人的命令嚴禁私自出兵,否則軍法從事。

當他們遇到了劉秀的三千敢死隊時,認為是勝券在握的他們,大大咧咧的指揮部隊全部壓上,而劉秀則親率三千敢死隊對新莽軍開展了碾壓式的進攻,在戰鬥力上劉秀這方是新莽軍無法可比的,很快新莽軍的一萬多巡視部隊就被劉秀率部擊潰,而新莽軍的主力部隊卻沒有得到命令,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劉秀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擊敗了王邑和王尋的巡視部隊,並在追擊中把王尋斬殺於馬下。新莽大軍一看主將之一的王尋被殺,頓時整個軍隊大亂。城內留守的漢軍看到城外敵軍亂成一團,也從城內衝出內外夾攻敵軍。士氣高漲的漢軍把王莽軍隊殺得到處逃竄。

不巧的是這個時候,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傾盤大雨,大暴雨使得河水快速暴漲,讓很多準備渡河的新莽軍士兵被激流沖走,加上很多士兵根本就不會游泳,這場暴雨讓王莽軍隊損失慘重,最後王邑只能率領少許精銳逃跑。

昆陽之戰後,劉秀三千敢死隊打敗42萬大軍的經典戰役被後世人視為以少勝多的最經典戰役。昆陽一戰,讓劉秀嶄露頭角,為他以後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礎。


觀景說史


畫聖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

盛唐畫家吳道子乃河南禹州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年幼時跟著書法家張旭、賀知章學狂草,半途而廢改學繪畫,後在山東做了幾天縣尉辭職,遠走長安謀生。

在長安兩年,吳道子就靠著他那繪畫的天賦打下了名堂,以長於壁畫、山水、人物的本事,和善於仕女畫的張萱並稱,成為畫界的當紅炸子雞,享譽京師。後更成為了御用的皇室畫家,其畫技與裴旻的劍術、張旭的書法並稱為“三絕”。

吳道子最衷壁畫,其內容多為佛教題材,他為裴旻於洛陽天王寺所畫的《鬼神圖》,在長安興善寺所畫的《天王圖》,皆不亞於現代的演唱會,圍觀者甚眾。為此,皇家還打破御用畫師不得接私活的規矩,專門授權吳道子隨意畫壁畫。在兩都,吳道子共畫了300多面壁畫,聲名遠揚,收入極豐。


唐朝除了武宗時期之外,其餘時期都大力宣傳佛教,《西遊記》所發生的時間就在於大唐太宗時期。而在兩都之內,各寺院的香火鼎盛,其內部的爭奪也愈演愈烈,例如以不少奇聞來吸引遊客,或是以畫師和書法家來題字作畫,以提高知名度等。

在常樂坊趙景公寺主持廣笑禪師的活動下,以三千兩銀子和一罈子崑崙觴,請來了吳道子為其寺壁作畫。以吳道子當時的名聲,區區三千兩銀子根本就不重要,而且雖然皇家給了特權,但吳道子也是知趣之人,超過五天的畫絕對不畫,以便儘快回去報道。

所以吸引吳道子的,除了那號稱“酒中絕品”的崑崙觴之外,還有就是廣笑禪師希望吳道子畫的壁畫內容——《地獄變》。這對吳道子來說不止是絕大挑戰,更是對於他自己的一個昇華。

之後,吳道子向朝廷告了假,帶著自己的徒弟搬入了趙景公寺,自此閉門不出近半個月,連主持廣笑禪師都不能去看,只是遠遠看到吳道子大醉兩天兩夜,擲筆不畫次數多達數十次,這讓廣笑禪師是越來越擔憂。

畢竟已經打了廣告,約定揭幕日期在中元節(七月十五),而在距離中元節只有不到七天的時間裡,南中三門東壁上還是空空如也,吳道子甚至一度“罷工”,連續兩天見不到人。在廣笑禪師的追問之下,吳道子撂下狠話:“七月十五前完不成,我就去跳曲江賠命給你”。這下使得廣笑禪師無言以對,只好隨緣吧!



在中元節前夜,畫壁上依舊連一筆都沒下,吳道子的徒弟都準備給他安排身後事,或是去找皇帝來幫忙說情,而廣笑禪師更是心如死灰,覺得趙景公寺就此名譽掃地,毀在自己手上了。結果在中元節當天下午,一副沒上色的白描作品——《地獄變相圖》如神話般地出現在寺中南中三門東壁之上,震驚了整個長安。

據當時的記載,“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慄”、“吳生畫此《地獄變》成之後,都人鹹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吳道子不以厲鬼猛魂為主題,不以恐怖嚇人為中心,而是以剛死之人的表情和所受的煎熬為主旨,別具一格,讓惡者不敢為惡,善者極力修善,市場屠夫不敢賣肉,下海捕魚者不敢殺生,以求死後不落地獄輪迴之苦。

當然這《地獄變相圖》之所以存在眾說紛紜,有說是吳道子得神之助,有說他是已經提前描繪好了版圖,等到中元節前夜再畫上去,虛張聲勢而已。而正如廣笑禪師在與吳道子討論此畫時所說:“未入地獄者,怎麼畫出如此傑作?”

在中元節前夜,獨居房間內的吳道子到底經歷過了什麼?是他真的天賦異稟,臨場發揮呢?還是他真的神遊過地獄,經歷了輪迴後才畫出來的呢?抑或是像晚唐佛法高人段成式所說:那晚吳道子親手殺死了畫界後起之秀皇甫軫而領悟了地獄的場景呢?這一切已無人知曉了。

(注:吳道子所畫《地獄變相圖》已毀於戰火,以下插圖為畫家江逸子於2003年所畫的《地獄變相圖》)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二十四孝》是元朝時期一位名叫郭居敬的學者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籍,主要講述了不同朝代、地點發生的孝道故事,是古代宣傳儒家孝道的通俗讀物。然而其中卻有些故事讓人讀來十分詭異,比如其中一個名為“刻木事親”的故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丁蘭,父母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在他懂事以後,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就用兩塊木頭刻出了他印象中父母的形象。他對於這兩個木像十分尊敬,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和木像商量,在吃飯前都要先供奉木像然後自己再動筷子。久而久之,木像變得栩栩如生,於是他對兩個木像更加恭敬。

  後來,丁蘭娶了一個妻子,要求妻子對木像必須尊敬。他的妻子一開始十分聽丈夫的話,後來就慢慢懈怠了。一日,丁蘭的妻子趁丈夫不在家,出於好奇,用針刺了一下木像的手指,木像居然流出了鮮血。等到丁蘭回家,例行供奉木像時,發現父母的木像竟然在默默垂淚,而後他得知了妻子的所作所為,怒不可遏,一紙休書休掉了妻子。而丁蘭的行為也受到了周圍人的稱讚。

  這個故事在古代一直作為宣傳孝道的題材,如今讀來堪稱是靈異故事。而《二十四孝》中還有眾多如今看來匪夷所思之事,皆被看作宣傳孝行美德。清代學者吳正甚至說出“二十四孝,誰人不知,誰人不曉”的言論。魯迅曾經對此大肆批判,直言古代某些孝道故事令人不解。

  如今,我們摒棄了古代糟粕的“愚孝”觀點,形成了新的孝道理念。


天聖說歷史


晉孝武帝司馬曜被妃子用被子捂死,他兒子晉恭帝司馬德文被劉裕也用被子捂死

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有一次和妃子張貴人喝酒時,孝武帝喝多了,跟張貴人發生了口角,張貴人頂了司馬曜幾句,孝武帝非常不高興,就藉著酒勁兒說,“你人老珠黃,早就沒什麼姿色了,又沒生一男半女,明天我就廢了你。”孝武帝說完,倒頭大睡。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貴人聽說孝武帝要廢了自己,惡向膽邊生,乘著孝武帝熟睡之機,拿起被子捂死了孝武帝,對外宣稱孝武帝是做噩夢被嚇死的。

當時居然沒有人懷疑司馬德文的說法,直到東晉孝武帝的小兒子司馬德文登基後,才查明真相,司馬德文下令賜死張貴人。

巧合的是,晉恭帝司馬德文後來也是被人用被子捂死的。

劉裕建宋以後,降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不過劉裕對司馬德文非常不放心,劉裕登基後兩個月,派使者送給司馬德文一杯毒酒,讓司馬德文喝掉。司馬德文不肯喝,說“佛家有言,自殺而死的人是不能投胎轉世的”。

使者沒跟司馬德文客氣,沒那麼多廢話,命令士兵用被子把司馬德文活活悶死。

晉孝武帝司馬曜和晉恭帝司馬德文,這父子倆居然都是被人用被子捂死的。這或許是歷史的弔詭之處吧。


袁衛宇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科學發展到今天,依然有許多未解之謎,即使用最先進的科技和儀器也無法探測解答。

我們看過電影《倩女幽魂》,當時黑山老妖派兵前來捉拿聶小倩,無數的黑影在空中飄來蕩去,可是寧採臣雖然看的到,想要阻攔,卻雙手揮舞也碰不到一絲一毫。



這個現象就叫陰兵借道。出現這種情況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古代經常打仗,在戰鬥中敗亡的將士們因為怨氣太重,加上當時特殊的自然環境而形成。第二種是特大自然災害後,下面的差人和兵將前來拘拿靈魂。還有一種就是鬼界內部的互相之間的戰爭。




陰兵借道的事在古代曾有人親眼見過:

項羽攻破秦都咸陽後,燒了阿房宮,搶奪了不少金銀財寶。當然了,誰會嫌錢多呢?於是項羽就對秦始皇陵動了心思:“那可是一統天下秦皇的陵寢,明珠做燈,水銀為海,裡面必定財寶無數!”於是項羽便帶了十萬人馬及大批民夫浩浩蕩蕩的去往驪山。



隊伍剛剛到驪山腳下,就感覺到大地在微微震動,項羽雖感蹊蹺,一時間也搞不清狀況,但畢竟久經沙場,什麼大場面沒見過,便未加理會,命令大軍行動繼續。就在此時,“啪!~咣!~”幾道驚雷響起,聲勢駭人,地面立刻出現一道巨大的裂縫,深不見底,一陣陣陰風從裡面吹出。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膽小的已經雙腿顫抖,準備回頭逃走。就在這時“踏…踏…踏…”,一陣巨大的馬蹄聲由遠及近,瞬間在十萬大軍面前出現了一支龐大的秦軍隊伍。身披全黑色大秦鎧甲,手拿秦軍制式兵器,整齊劃一,威風凜凜。



項羽部隊以為是哪支秦軍前來阻攔,也不太在意,秦軍打的多了,不過是手下敗將。然而細心之人發現,怎麼看也看不清對方的面目!氣氛極其詭異陰森,雖然在場千軍萬馬,但一時間都被驚住,現場一片寂靜。

突然有人大喊:“這些都不是活的!那是秦始皇的陰兵!”,項羽隊伍一下炸了營,嚇得四散奔逃。亂軍之中,項羽也無法控制局面,只得對天長嘆一聲,放棄了闖秦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