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海洋的水都是淡水,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墨爸10


整個世界是一個完整而且極度精密的聯合體,佔地球整整將近七成的海洋完全變淡水,那就不僅僅是海里怎樣怎樣了,整個地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至少由於蒸發率的不同,整個氣候環境大變化,暴雨乾旱,啥都會發生!

海水變淡,會導致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將是災難性的。首先,海洋動物會死掉,然後腐爛,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然後是海洋植物同樣會死掉,尤其是藻類,對環境的變化極其敏感,地球上的氧氣有一半以上由它們製造,如果它們大規模死亡,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會迅速上升。

接下來,災難開始了,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反常,動植物大量滅亡,從而使溫室氣體進一步提升,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劇烈溫室效應使溫度激增,水蒸發到大氣層,被太陽風分解成氫和氧。到最後,地球會變的和火星一樣,看起來有大量水存在過,但是隻有兩極有冰,再過若干年,某外星人來到地球考察,來尋找生命存在的證據。

海水突然變成淡水,那麼現在海洋中對全球氣候影響最大的一些環流,如溫鹽環流等就突然消失,導致氣候急劇變化,颶風和超低溫將摧毀赤道地區外的絕大多數生物,地球重回冰川時代。有點類似電影《後天》。


浩淼淼o


如果地球上海水都是淡水,世界發生什麼變化?這可是腦洞大開呀。如果地球上都是淡水的話,對於依賴淡水生存的地球生物來說,那可是一件極大的好事。


我們知道地球的陸地上是十分缺水的(當然指淡水),地球的表面面積雖然有百分之七十一被水所覆蓋,似乎水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是,這只是一個假相,因為在這巨量的水中,97%都是鹹澀的海水,而淡水僅佔整個水資源的不足3%。可以想見,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多麼的寶貴。看一看那茫茫的沙漠,荒涼的戈壁,想一想那些乾旱燥熱幾乎不下雨的土地,就明白,水有時真是貴如黃金。

如果地球上的海水都變為淡水,那就太好了,對於極其需要淡水的人類來說,那可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為此,我們人類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開河建渠,抽取巨量的海水以改造沙漠戈壁,讓黃色的沙漠變綠,讓乾燥的土地變為萬頃良田,想一想那樣的光景,豈不美哉,豈不壯哉。


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有的夢想變為現實的時候,可能結果並不能如願以償。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為淡水的話,有個事實可以肯定,就是整個地球的環境將因此改變。

首先,整個海洋的生態系統將被摧毀,海洋生物鏈也將斷裂,所有的海洋生物將就此而滅絕。當然,若是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就不想有海鮮可食用了,也沒有海鹽可以供應人類,地球上的鹽儲量將大大減少,生活也少了許多滋味。

其次,海水是具有滅菌功能的。海水中含有較高鹽分,而鹽是能夠淨化海水,殺死分解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的。一旦海水變成了淡水,海水的這一功能就將喪失,海洋就會像湖泊一樣,滋長大量水藻及各類水生植物,天長日久,藍藍的海洋將會變成綠色的海洋,各類水生植物像充塞湖泊沼澤一樣充滿大海。自此,尉藍清透的海水,就永遠跟我們訣別了。


最後,日積月累,若干年以後,大量腐敗的水生植物沉積在海中,大量滋生的細菌充斥著大海。腐敗物和細菌的相互作用,將會讓大海變臭,可能吹來的海風都是臭哄哄的。臭哄哄也就罷了,可怕的是,大量的腐敗物會產生甲烷,而大量的細菌又會加速腐敗物的生成,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甲烷在不斷產生。

甲烷與二氧化碳一樣,會造成溫室效應。廣闊的大海若都在製造甲烷,那個結果就定是災難級的了。氣溫上升,全球的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陸地縮小。對陸地生物來說,陸地小一點還可忍受,但是空氣中的甲烷含量急巨升高就是災難了。因為甲烷對地球生物是有絕對毒害的,大量生成的甲烷不僅讓地球變熱,摧毀整個地球生態系統,更可怕的是,它可能會滅絕所有地球生物,包括我們人類。

所以,還是讓大海依然尉藍,海水依舊富含鹽分才是最好,因為所有的地球生物,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受益於大海。有時候腦洞大開並不一定是好事,腦洞大開了,鮮血就流出來了。


笑月6


這個提問的同學,可能來自一個乾旱的地區,或者,日常生活的水費實在太貴,才有這樣的設想。

不過這個想法,幸好不是事實的真相,因為這除了能稍稍緩解一下大家的錢包以外,對人類來講,可能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冰河期的突如其來

我們先來看看,稍稍多一些淡水的情況。

根據地理學家的研究,有證據表明,在600萬年以前,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次地質事故,科學界稱之為——“墨西拿鹽度危機”。

大陸板塊移動阻塞了直布羅陀海峽,造成了進入地中海的水減少,在蒸發量不變的情況下,地中海差點乾涸。被蒸發的水汽以淡雨的形式落在別的海里,稍稍降低了那些海的鹽度。注意,並不是全球的海水變成了淡水,只是海水的鹽度恰好稀釋到了,能使更大區域結冰的程度。

從而造成了冰區的擴大,又把更多的太陽能量反彈回到大氣層之外,從而使得地球進入了冰河期。

至於冰河期,對廣大的生物群體來說,意味著什麼,同學們應該比較清楚吧。

海洋是地球表面活動的真正動力源泉

實際上,氣象學家現在,絕大部分會把海洋和大氣看成是單一體系,只要這些體系稍稍變化,就可能給生物圈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同學們應該記住,水是非常善於儲存和傳遞熱量,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多得多的大量熱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墨西哥灣暖流每天送到歐洲的熱量,就相當於全世界10年的煤產量。

海水不是一個均勻的整體。各地海水的溫度、鹽度、深度、密度等幫都存在差異,對海水傳遞熱量的方式有著巨大的影響,進而又影響到氣候。地球上熱盤傳遞的主要載體是所謂的熱鹽對流。通常這個過程進行得非常的緩慢,海水從北大西洋流到太平洋中部要花1500年時間,但正是由於它運送的熱量,才塑造出當前地球的整體氣候。

如果,海洋裡面都是淡水,這些都將消失,地球將沒有四季,一切都將死氣沉沉。

大海還是地球保持舒適溫度的保障<strong>

大海在漫長的時間裡面,吸收了大量的碳,並把碳藏到安全的地方,保證了地球溫度的適宜。

現在太陽燃燒的旺度,要比太陽系形成之初強了大約25%,因此,地球本來會比現在熱得多。但是地球並沒有受到這個災難性結果的影響,我們奇蹟般的躲過了這樣的災難。

科學家研究表明,當空氣裡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隨著雨水落下的時候,無數萬億個小小的海洋生物,很多同學們甚至根本叫不出名字,例如:孔蟲、球石、鈣質藻等等,這些小小的海洋生物將其捕捉,並利用它(與別的東西一起)來製造自己小小的殼。它們把譚關在自己的殼裡,死後沉入海底,被壓縮成了灰巖。從而避免了這種危險的溫室氣體重回大氣層。保持了地球溫度的穩定。

如果失去海洋,那麼這一切將不復存在。地球將變得熾熱無比,大部分生命將不復存在。

結語

至於生命早期的孕育,就是在浩瀚的大海中,而地球的海洋在38億年前,海洋的規模就已經和現在差不多了。

人類就是地球生物演化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源自海洋,如果只有淡水,根本就不會存在人類。

所以,淡水雖好,也不能取代海洋哦。



貓先生內涵科普


海洋中有多少鹽?如果平鋪到1.49億平方公里的陸地上,大約有140米厚。

言歸正傳,海洋如果全是淡水,對海洋生態是個短暫的災難,對陸地生物,尤其是人類則是無限大的利好。

首先全球沿海宜居區劇增,甚至離海洋幾百公里的內陸也會擠滿人口,比如中國東部沿海海岸線如果有5000公里,則可能產生100萬平方公里的宜居區,僅僅這個區域內,無限的淡水,加點先進的農業科技,養活10億人口都要綽綽有餘。

有水就有工農業,就有城市,就有文明,沿海大城市將飛速增加,1000萬人口的都市增長到幾百個都不是問題。

淡水生物會逐漸佔領海洋,尤其是淡水藻類,亞洲鯉魚,喜歡吃海貨的人要倒黴,喜歡吃淡水魚的將有無限的魚蝦可吃。

至於有人說食鹽,生活中的食鹽多數是內陸鹽湖產,海鹽質量差雜質多,多不用於食用,至於內陸有多少鹽?僅青海就有1000億噸儲量,足夠中國人吃10000年。


用戶77031285765


地球表面三分之二是海洋,變成淡水後各種魚類因電解質紊亂,意識模糊,最後腎衰竭死亡。藻類、浮游類依賴光和作用的生物,不久會枯萎,相擁在一起死亡。海岸邊光禿禿的了,紅樹林及岸邊的耐鹽鹼類植物集體“自焚”,消失在世界的盡頭。大陸架上所有生物盡毀,死亡後腐爛,引發海水變質,汙染整個大氣層,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可怕的瘟疫……

我們人類蝸居在陸地上,有礦井鹽供給,可以避免一場災難,沙漠因為能提煉精鹽可能變為寶藏,儲鹽豐富的國家有可能一夜暴富,鹽變成世界最貴的資源,柴達木盆地價值重估,變成了新版的聚寶盆。

海洋變成淡水後,蒸發旺盛,世界氣候發生改變,世界雨極喜馬拉雅山脈南坡降水瘋狂,孟加拉國和印度淹沒於印度洋中。長江、黃河可接受的水汽輸送更多,可能會引發河水暴漲,洪水滔天,青藏高原冰川發育,雪線下移,由於水汽動力足,春風能度玉門關,伸入到新疆腹地,為此我們不再為喜馬拉雅山開口子爭論,也不用為修紅旗河發愁,新疆沙漠變綠州,真正成為我們國家後方的大花園。

南北極冰蓋範圍擴大,延伸到澳大利亞家門口,北極氣旋因變冷穩定,從此不在南下凍死人,歐州許多港口冰凍,航道受阻,我國秦皇島港冰封,冬季有近一個月不能通航,冬季渤海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溜冰場。

我們的家鄉南部曬鹽廠,鹼廠倒閉,沿海化工業盡數停產,沿海養殖業失去了機會……

淡水類的生物突飛猛進的發展,淡水魚乘機佔領海洋,偌大的海洋由它們來主宰,河邊楊柳趁此移居海邊,陸地與海洋生物達到統一。

由此看來,海水變成了淡水,對地球來說是一場深重的災難,當一種地理事物發生改變時,引發整個地球環境連鎖反應,我們應重視起來,保護好地球,保護好我們的家園,請多多珍愛我們的地球吧。


地理縱橫


如果地球上海洋的水💦🌊都是淡水,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如果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弄懂下面幾個問題。

1) 海洋的水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年齡到現在已經有45億多年,而最初開始形成的時候,幾乎沒有水份或者擁有很少水份,通過45億年的日積月累,外加含有水份的隕石隊落地球,造成地球水份的不斷增加,而水是液態物質,通過雲變成雨降落到地面上,再經過地球上的地溝地槽(即通稱的江河溪流)流到地球最低處而形成了大海。由於水經過地面的流淌沖刷,並順便把大量的地面礦物質帶到大海里,形成了地面上絕大多數的礦物質,大海的海水裡都擁有。由於幾十億年的海水蒸發及大自然的汙染,水的濃度越來越高,已至於變成了現在的鹹海水。

2)海水的結構成份是什麼?

海水裡含有大量的鹽份及礦物質鈉,鎂等,還有用於發電用的鈾礦。還有由於海水壓水而形成的海底可燃冰。再有就是通過億萬年的生物進化而能適應海水生存的大量動植物。它們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很好的食物璉。由於近二百多年來的工業革命,許多工業生產用的原料,燃料,肥料,醫藥,發電能源等等,都必須從海水中提煉製取,可以說海洋(海水)是人類生存生活的寶庫。

3)海水變淡後對人類的利和弊?

地球陸地上由於地球變暖,加上淡水只佔地球水份的百分比很低(只有百分之十幾),大片的非洲大陸,中東一帶及我國的大西北一帶,由於缺少水份(談水)的溫潤,已造成很大範圍的沙漠化,給人類生存空間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如果海水變淡水,無疑會帶來很大好處。比如供給人類飲水,農業灌汰,緣化環境,工業用水等。但如果海水淡化後,幾乎供給人類吃物璉的能夠適應海水(鹹水)生存的動植物幾乎蕩然無存,而海洋中含有陸地上能存在的及不能存在的(海底冰)等工業原料,也會消失始盡。另是鹹水與淡水對於吸收地球空間的熱能是否一樣,是否有積極作用,都是值得研究的。縱上所論,本人覺得如果海洋鹹水變淡水,對於人類來說,必定是弊大於利。

4)海水是否能變成淡水?

由於海洋的面積比陸地還大,加上地球氣溫變熱,北冰洋,各國的冰山冰川不斷加速溶化,流入大海的水量越來越多,如果單靠區區人類來進行淨化,那叫做愚不可及,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現在人類如要淨化海水來飲用,在中東地區代價是比石油還貴呢。如果認為自然海洋突然逆轉,靠自然規律自行變化成淡水,那可就是痴人作夢吧,純粹是自其欺人吧了。

朋友們,我們的國家正在為全面復興中華偉業而努力奮鬥,希望你們少提些或者不要提與建設國家不著邊際的問題吧。海洋上的鹹水變成淡水根本就是一道科學假命題,難道不是嗎?!!!

以上所論,如有錯誤,請能者加以指教。如有得罪之處,敬請原諒。🙏🙏🙏











鄧工280


如果地球上海洋的水都是淡水,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我們先來分析這個題目的隱身含義,意思是如果海水都是淡水,這將意味著地球不是硅酸鹽為主要成分的星球,因為畢竟地球上的水循環都將會以不同的方式溶解土壤裡的礦物質,且世界上已知的100多種元素中,80%可以在海水中找到。如果海水變為淡水,也就是海水中不含鹽了,世界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其中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個大類。

一、不利因素:

1、我們都知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鹽”,如人們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離不開鹽,而在工業上鹽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 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如果海水變成了淡水,人們獲取鹽的方式將失去提取海鹽這種重要的方式,而僅靠內陸的井鹽、礦鹽等很難滿足當前的供需關係,鹽有可能升級為戰略儲備物資之一。

2、海洋中的生物將會發生滅頂之災。我們都知道,海水是鹹的,在海洋中生存了規模龐大的生物群體,它們是隨著地球的不斷髮展經過億萬年逐漸演化而來,已經深深的習慣了海洋的環境。如果海水變為了淡水,這些生物群體中絕大部分會因為海洋環境的改變而死去、滅絕,只有少數一部分在含鹽量較低的大陸架淺海區域的生物可能會適應淡水環境而存活,人類喜愛的食物——海鮮將成為緊俏品,吃貨眼中的地圖將徹底改變。

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而海上運輸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的運輸方式,佔據了國際貿易總量中的2/3以上,由於海水的密度取決於溫度、鹽度和壓力,它的平均密度為1.02~1.07之間,其密度比水略大一些,如果海水中的鹽度變為零,那麼基於海水特性所設計出的船舶則需要重新被定義和改裝。

4、由於海水密度降低,使得海水比重減小,由於引起潮汐的引力不變,因此潮汐對於近海的影響可能會變大,一部分沿海海拔較低的地區可能會受到影響。

二、有利因素

1、人類可直接利用的水源將不侷限於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相比而言水資源將不再缺乏,熱帶沙漠氣候的阿拉伯半島各國等不再出現“水比油貴”的現象,海水不需要淡化即可直接利用。

2、沿海灘塗將不再是“一毛不拔”,隨之而來的是變成水草遍佈的可耕種之地,人類也不需要搞海水稻試驗了,人類糧食總量會有所提高。

總之,如果海水全部變為淡水,這將是地球環境極度惡化的表現,它帶來的惡果不僅僅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因此,我們要珍惜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科學發展、保護環境。

地理那些事


佔地球表面積70%有餘的海洋,若整體淡化,首先海水鹹的慨念會從人類的思想中消失,人類將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淡水,再不會叫喚地球貧水了(指淡水)。

海水淡化,也會徹底改變整個地球地下水的化學成份,地下水能得到更充分使用。像撒哈拉一類近海沙漠將極易得到徹底改造,變成人類易居之地。人類可通過引海水入陸工程,從此讓靠天吃飯的乾旱地區從地球上消逝……

海水淡化,海水的密度小了,壓力也小了,依據目前科技水平,人類可隨意下潛到最深的海底,那樣便可全力開發海底寶芷,緩解資源不足問題。

總之海水淡化利人之處多多,在此不一一例舉了。

當然,海水淡化也不都全是“是”處,海水淡化將引發地球水分巨量蒸發,繼而造成太多暴雨,引發不斷的洪災,泥石流、山體垮塌等,給人類帶來損害。

更重要的是,海水淡化將改變人們食物鏈。目前人類很多食物是從海洋中索取的,一旦海水淡化,很多不可能適應淡水生存的海洋生物,必將離人類逝去,原本人類享受的海洋美食,便再也享受不到了。

……


魯陽揮弋


如果海洋裡的水都是淡水,那麼,我覺得影響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物以稀為貴,淡水資源將不是一種很稀缺的資源,海洋佔了整個地球的十分之七。人們更多的考慮的不是淡水的數量問題,而是淡水的質量問題,減少淡水的各種汙染成為水問題的關鍵。一些缺水的地區,甚至可以考慮從海洋開鑿人工河流或管道進行淡水補充。



其次,食鹽將成為一種高價的資源。缺少了海鹽的來源後,井鹽、礦鹽成為國家級資源,如果放到古代,甚至會出現得鹽者得天下的民諺。隨著長期井鹽、礦鹽的不斷開產,甚至有人擔心,食鹽會被用完,人類考慮各種解決方法,如從汗水、排洩物中提取食鹽,比如利用化學反應制取食鹽Nacl。高血壓成為一種富貴病,醃製品、醬製品成為奢侈的食物。

再次,由於淡水比鹽水更容易結冰,海洋水變成淡水後,只要零℃以下,都會結冰,這樣,海洋的冰川會大幅度增加,古代人類、陸地動物因為海洋結冰而溝通兩個大陸的概率也會增加,進而影響生物種群的遷移。

最後,淡水生物將獲得大幅度生存的空間,而目前的海洋生物只能殘存在一些鹽水湖中,甚至成為一種傳說。地球生物的進化將朝另外一條淡水生物的進化路線出發,搞不好,海洋裡出現高智能生物,與陸地上的人類共享地球。






大眾科學在線


你去哪裡解渴?廚房水槽?當地酒吧?尋找泉水?

在21世紀,你不必為了淡水而走那麼遠。但供應仍在耗盡。

如果我們不必擔心用水量怎麼辦?如果你想喝多少就洗多少?如果一次去水井的旅行和一次去海灘的旅行是一樣的呢?

你可能會為這些特權付出很多。但它到底要花多少錢呢?


我們要問的第一個大問題是,為什麼海洋一開始就這麼鹹?

嗯,不總是這樣。大約38億年前,地球表面終於冷卻到水蒸氣變成液體的程度,沒有添加鹽。

沒錯!真的!真的很久以前,海洋是淡水!

但這不會總是持續下去。每當下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就會溶入下落的水中。這使得雨水有點酸性,當它落下時,就會導致岩石侵蝕。從那,雨水流向附近的河流和小溪,帶走了鬆散的鹽和礦物質。從那,這些徑流流入海洋。

再加上從熱液噴口或海底火山中排出的任何額外的鹽和礦物質,然後考慮到整個過程在38億年裡或多或少地一直重複著!鹽太多了!

事實上,海洋中的鹽太多了,如果你把它均勻地分佈在地球上的所有陸地上,它就相當於一層40層樓高的鹽。地球上97%的水是鹽水。我們必須假設這是有原因的。如果我們把鹽從海里取出來,我們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淡水海洋聽起來真是天賜良機!目前,預計到2025年,世界三分之一的地區將面臨長期的水資源短缺。但按照我們目前的消費速度,全球對淡水的需求每20年翻一番。那麼,也許淡水海洋這次真的會產生一個好的結果呢?

不。沒有鹽的海洋會毀滅海洋生物,並極大地影響我們的天氣和溫度,使地球上的人類生活非常困難。

海洋中大約有228450種,還有200多萬種有待發現。但是如果海水淡化了,我們就永遠找不到它們了!



魚和其他海洋生物進化成能夠喝鹹水以保持水分,並去除多餘的鹽。並非所有的海洋生物都這樣做,但能夠泵出多餘的鹽對在海洋中生存至關重要。一些物種,如鮭魚,已經適應了淡水和鹹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海水變成淡水,所有的鹹水物種都會滅絕。這包括水下藻類,不管你信不信由你,它們佔地球光合作用的一半!

光合作用在為我們的星球提供氧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於樹木和植物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我們呼吸! 因此,如果沒有藻類,我們不僅可以獲得更少的氧氣,而且我們的大氣層中也會有更多的二氧化碳! 溫室效應的加劇,會使世界上某些地方變得難以忍受。

你肯定會注意到赤道附近的這股高溫,因為我們的洋流不會像過去那樣循環溫水和空氣。

對流有助於來自赤道的溫水進一步向北,而來自北方的較冷的水能夠向南方的較熱區域降溫。 在赤道,溫暖的水可以攜帶更多的鹽,所以這個更密集的水下沉,而較冷的水流過它的頂部。 在遙遠的北方,水變冷到足以凍結並形成海冰。 當水結冰時,鹽就會被留下,自然,這使得較冷的水向北密集,使其沉入水底,為來自南方的溫暖的水騰出空間。

如果沒有鹽,整個過程就會崩潰。地球會結冰,而赤道周圍的天氣會加劇。首先,颶風會更頻繁,更致命!但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天氣和氣候將完全不同於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看到這些變化,我們還能活多久?一點也不長。你要麼凍死,要麼過熱,要麼死於自然災害,要麼餓死!



由於光合作用明顯減少,氣候要麼極度寒冷,要麼極度炎熱,我們的世界將不再支持它現在擁有的多樣的植物生命。整個食物鏈都會崩潰,大多數物種都會死亡,包括人類,因為我們賴以生存的作物都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