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買的是保險還是“坑”?

你第一次想要主動買保險是在什麼時候?或許是看到身邊人發生不幸,亦或者是體檢報告出現了異常,還有一種情況,在女性受訪者中非常“統一”的回答是,有了孩子以後。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身為父母,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最好的教育,還有最好的守護。

很多女性在身為人母之後,甚至孩子還沒出生,就將保險事宜提上日程,作為孩子出生後送給他的第一禮物。但是,問題出現了,比來比去,除了價格有所區別,其他的再也看不出所以然, 保險代理人這樣說,朋友卻這樣建議?網絡上一搜,說什麼的都有。

你給孩子買的是保險還是“坑”?

孩子的保險究竟應該怎麼買?

在保險這個發展迅速且市場廣闊的行業裡,市面上的保險雖“萬變不離其宗”,但也是有差異的,保險看似“雷同”,卻也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因錢而異。

總之,買錯了,悔不當初。買對了,立省好幾萬。在給孩子選購保險時,一定不要踩的四個“大坑”,做到心中有數,畢竟都是別人花錢買的教訓,前車之鑑,值得借鑑。

一張保單啥都保

有些保險產品,特別是針對兒童的,就像快餐店一樣,設計成了“兒童套餐”。一張保單將重疾、壽險、意外、醫療全面覆蓋,看上去,保障全面又省心,真是堪稱“完美”!

這類“完美”型保險產品,最常見的形態是“終身壽險+各種附加險”,比如附加重疾險+附加意外+住院醫療,什麼都有,但是保額都不高,影響整個產品的性價比。

我們買保險,買的就是遇到風險的時候,保險公司能給我們理賠的現金,既然是貨真價實的人民幣,那賠付10萬和賠付100萬,差別還是非常之大的。而且很多附加險的性價比也是非常低的,以致花了不少的錢,卻只有很少的保障。

貴的就是好的

父母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買保險也是秉承著這樣的觀念:要買就買最好的。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大公司的就是最好的,市面上被炒的最“火”的就是最好的,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就拿癌症來說,每家保險公司都是病理報告確診後即賠,沒有區別。但是就保險產品來說,貴的不見得就是適合自己的,保險是按需所買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人沒保險,孩子買“千萬

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即使在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下,孩子也都是精養,家裡的大部分開銷都用在了孩子的身上,很多家庭,大人不捨得給自己買份保險,卻給孩子花很多錢買保險。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我們也經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保險”。再疼愛孩子,在買保險這件事情上,也請先將自己放在是第一位。

其次,保險保障的是我們的家庭的現金流,一旦出現風險,家庭出現的狀況就是考慮的經濟收入,說白了,誰在家裡掙得最多,必須優先購買保險。

保障沒做好,先買教育金

還有一個最常見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就是在孩子還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就先考慮給孩子購買教育金,用保險理財,想著未來幾十年,有多少收益。

所謂教育金,就是現在存一筆錢,未來在孩子讀書的時候拿出來。一來可以用作強制儲蓄,二來想作為專款使用,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值增值。

如果在保障沒有做好的情況下,教育金必然是無源之水。父母才是孩子無限額的提款機,如果父母出現風險,家庭又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孩子哪還有機會繼續接受好的教育呢?

要知道,只有看不起的病,沒有讀不起的書。孩子需要錢讀書的時候,父母有能力賺錢,才是最好的教育金。

如果是保障類已經配齊,又有“強制儲蓄、專款專用、鎖定長期利率”的需求,在這樣的前提下購買教育金,才是理性的配置保險的態度。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每天早晨看到孩子睡夢中香甜的樣子,我相信不論我們生活在什麼地方,不論有多少的個人財富,我們對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想給孩子最好的呵護,最好的未來。

一個母親在給孩子買了50萬保額的健康險之後說:如果孩子一生中真的罹患疾病,治不治得好是老天爺和醫生的事情;但有沒有足夠的金錢治病,那是我的事情,如果因為前者我會很傷心但能放下;如果因為後者沒錢治療而不得不放棄,那會是我永遠的痛,我會永遠無法原諒我自己!

雖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在孩子長大成人的二十多年裡,我們卻不能保證會一直為他遮風擋雨。而我們能給他們的,就是在與有限陪伴的歲月裡,希望他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在未來漸行漸遠的日子裡,也能有一份守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