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中國整個大的戰略區塊中,南陽盆地的歷史地位遠遠不如四川盆地、山西高地、燕雲要地那樣聞名遐邇。

南陽盆地在中國歷史上,甚至算不上是特別重要的戰略要地。

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南北政權爭奪的一個軍事戰略區,其實和它所裹挾的軍事重鎮襄陽有著很大的關係。

沒有襄陽城這塊地方,南陽盆地或許也僅僅是一片肥沃的農耕區。

在南陽盆地上,有襄陽和南陽兩個重要的據點。

  • 北翼南陽
  • 南翼襄陽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南陽所在的一大片平地則可以成為重要的物資供應地,這裡地勢平坦,是萬頃良田的重要耕種區。而處於南翼的襄陽,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則成為了南陽盆地上重要的戰略支撐點。

它們兩個據點可以互相協防,互為支援,構成了南陽盆地中的兩個關鍵樞紐。


南陽盆地

在古代,以河南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它的南翼有一塊馬蹄形的盆地,這個盆地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南陽盆地。

它歷來被稱之為“旋轉門”或者“中轉站”,成為歷代王朝通往各地的重要交通樞紐。

在南陽盆地中,共有四條主要水系分散其中,漢水、湍河、白河、唐河這四條水系以扇形方式從西向東分佈排列,南北兩翼又貫通了整個南陽盆地。

它們的存在成就了南陽盆地中豐富的水源體系,成為了南陽盆地中四條重要的

生命補給線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從大的視角來看,它的位置顯得更加的重要,從東到西的圓形戰略要地,只要途徑南陽盆地,外圍的幾個重要據點幾乎均能通達。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南京、關東、洛陽、西安、漢中、成都、荊州這些古代王朝競相爭奪的戰略據點,誰只要能夠佔據南陽盆地,瞬間天塹變通途,天下之地可以盡通其中。

只不過,南陽盆地有一個很大的弊端:

四戰之地!

它位於中原腹地,也是中國古代戰場中的相互爭奪的重要樞紐地,歷代帝王雖然不止一次次的佔據此地,可是從未有憑藉南陽盆地一統王朝的先例,各代王朝無一不是憑藉此地而匯通四方,以圖天下。

但是,它作為中國古代歷代王朝中的戰略樞紐地,絕對不能夠被忽略。


北翼據點南陽

南陽這個據點,四處平坦,其實根本算不上重要的軍事重鎮,更多的人甚至不會將這個據點放在眼中。

但是因為南陽地處軍事重鎮襄陽的北翼,在整個南陽的外圍幾乎都是高山險阻,使得南陽成為了重鎮襄陽城北翼最大的戰略緩衝區,這樣一來無疑拔高了南陽在古代王朝中的軍事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南陽據點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夫南陽光武所興,有高山峻嶺,可以控扼;有寬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鄰關陝,可以召將士;東達江淮,可以運谷粟;南通荊河、巴蜀,可以取貨財;北距三都開封、歸德、河南為三都,可以遣救援。

尤其是橫貫其中的白河,成為了南陽據點最為倚重的天然水系。古代水系最大的優勢在於行軍方便,和常規的陸地行軍相比,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馳援各地戰場。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南陽據點憑藉這條水系,也能夠快速形成對於重鎮襄陽的戰略聯絡。尤其是南方政權想要北上進攻的時候,它能夠最大限度的成為後勤戰略據點,源源不斷的提供糧食物資補給。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這裡成為了守護這片平原要地的一塊戰略緩衝據點。

南翼重鎮襄陽

關於襄陽城的重要性,在《讀史方輿紀要》記載:

襄陽,上流門戶,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欲退守江左,則襄陽不如建鄴,欲進圖中原,則建鄴不如襄陽,欲御強寇,則建鄴、襄陽乃左右臂也。

南方軍隊想要直接威逼長江,順流而下奪取長江,襄陽城、江淮防線是是其必經的兩條通道。在中原政權南下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在襄陽城和江淮防線作為戰略突破點上有不同的選擇。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因為,對於那些缺少邊陲鐵騎的中原步兵而言,以徐州據點為中心的江淮防線最大的弊端是防線太寬,無法進行全方面的防禦,只要南下步兵對扇形環面上的任何一點發動進攻,都能夠影威逼江淮防線。

這裡對於步兵為主的王朝能夠有更多的突破點。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江淮防線作為區域性的防禦據點,也讓它成為了步兵時代王朝南下的最好突破點。


而以單點防守為優勢的襄陽,則成為騎兵時代最好的突破點。

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急行軍,迅速突襲到戰場中,相互馳援。

可是騎兵想要順利突破區域性防禦為主的江淮防線,卻極為困難。那些分散在江淮防線中的水系就是騎兵最大的攔路虎,這條防線雖然不能夠徹底將騎兵攔截在江淮防線之外,卻能夠拖垮騎兵。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騎兵跨行水域防線,本就已經喪失了機動作戰的最大優勢,恐怕沒有抵達長江,就已經被江淮防線所拖垮。

所以,以騎兵為主的王朝在南下的時候,他們更為良性、更為合適的選擇就是襄陽。

我們從地形圖上來看,北方政權南下時,不僅僅面對的是一座襄陽城,而是一套完善的防禦體系。在襄陽城的北翼,有兩條連貫的水系包裹其中,在水系的外圍又有兩條水系指向了襄陽城。

南陽盆地:一塊小盆地,為何能夠成為南北戰略樞紐?

對於這樣的城池,即便是南方政權帶領軍隊順著兩條水系同時圍攻,他們仍舊需要面臨兩條連貫水系的阻攔,衝破這兩條連貫水系,大軍才能夠真正的面對襄陽城。

宋王朝南遷之後,蒙古大軍曾經想要南下進攻襄陽,被阻於襄陽城外近六年的時間,它在古代的軍事地位絕對不容小覷。

如今,古代戰場的硝煙雖然早已經散去,可是曾經位於四戰之地的南陽盆地卻留下了無數的歷史印記。

這塊馬蹄形的盆地憑藉重鎮襄陽成為歷史上重要的戰略區塊,襄陽城也因為南陽盆地的裹挾成為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個軍事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