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一個什麼樣的大城市?

鈺眀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38個區縣(26區、8縣、4自治縣)。常住人口3102萬人、城鎮化率65.5%。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中山地佔76%,有“山城”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長江橫貫全境,流程691公里,與嘉陵江、烏江等河流交匯。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稱為“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1891年,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1929年,正式建市。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是國民政府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負責領導國統區、港澳及海外地區的黨組織和統一戰線工作,形成的“紅巖精神”,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民盟、民建、九三學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均在重慶成立。

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新中國建立初期,重慶為中央直轄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和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後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實行計劃單列。為帶動西部地區及長江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實施百萬三峽移民,1997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

直轄以來重慶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重慶緊緊圍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等國家賦予的定位,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謀劃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煥發生機活力,形成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國內最大汽車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深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動力更加強勁。三峽百萬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圓滿完成,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貧困發生率降至0.7%,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提速,高速公路通車裡程3096公里、“四小時重慶”全面實現,建成“一樞紐十干線”鐵路網,港口年貨運吞吐量2億噸,江北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4160萬人次。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重慶)等為支撐的開放通道全面形成,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以重慶為中心運營,對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務實推進,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正在形成。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水質總體為優,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6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

當前,重慶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幹部群眾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穩步向前。2018年,GDP2.04萬億元、增長6%,人均GDP近1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7%,進出口總值增長15.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4%和9%。今年上半年,GDP增長6.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9%,進出口總值增長16.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7%和9.1%。

歡迎您到重慶旅遊、定居、工作或投資辦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