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航市場,在民航強國建設全面推進的關鍵時期,作為民航人,我們有必要看一看我們距離全球民航第一強國美國的差距還有多遠?

本文均為2018年數據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一.

看規模:中國只有美國的6、7成

從總規模來看,美國民航全球第一,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2018年總週轉量:

美國為1786億噸公里,中國1207億噸公里,中國佔美國的68%。

旅客週轉量:

美國為16365億客公里,中國10712億客公里,中國佔美國的65%。

旅客運輸量:

美國為8.93億人次,中國為6.12億人次,中國佔美國的68%。

年人均乘機次數:

美國為2.73,中國為0.44。中國為美國的1/6不到。

航班客座率:

美國83.34%,中國為83.2%,基本相當。

二.

看機場:中國正迎頭趕

從機場數量看:

美國目前共擁有555座投入商業運營的民航運輸機場。

中國則有235座,中國只有美國42%。

考慮到我國強大的基建能力和投資能力,民航機場數量趕上美國我覺得並非難事。

從全球繁忙機場來看,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多年來一直排名第一;北京首都機場則一直名列第二。

2018年旅客吞吐量:

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機場為1.07億人次。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01億人次,首次過億人次。

他們也是全球僅有的兩座超億人次吞吐量的機場。

2018年度全球最為繁忙的50座機場中:

美國擁有15家,合計旅客吞吐量為9.05億人次。

中國擁有8家,合計旅客吞吐量為4.82億人次。

美國、中國分列全球第一、第二位,詳細情況見下表。

2018年中美擁有的全球50座最繁忙機場 單位:萬人次(45應為西安咸陽)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在2018年全球25個最為繁忙的航空樞紐城市中:

美國擁有7個,合計旅客吞吐量為7.2億人次。

紐約、洛杉磯、亞特蘭大、芝加哥分列全球2、5、8、9位。

中國擁有4個,合計旅客吞吐量為3.7億人次。

上海、北京、香港、廣州分列全球4、7、18、24位。

2018年中美擁有的全球25個航空樞紐城市 單位:萬人次(廣州數量應為1)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三.

看航空公司,利潤只有美國的18%

從航空公司收入來看:

2018年美國的航空公司營業收入為2397億美元。

中國航空公司897億美元,中國為美國的37%。

從淨利潤來看:

2018年美國的航空公司的淨利潤為153億美元。

中國航司的淨利潤27億美元,中國為美國的18%。

從大型航空集團規模來看:

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聯合航空、西南航空分列全球的第1、2、3、5位,美國航空集團規模和數量均具全球第一。

從樞紐航空公司營收規模來看:

美國三大樞紐航空達美、聯合、美航分別為444、413、445億美元,均超過了400億美元。

中國的三大樞紐航空東航、國航、南航分別為167、199、209億美元,最高的南航剛超過200億美元。

從樞紐航空公司淨利潤來看:

達美、聯合、美航分別為39.4、21.3、14.1億美元。

東航、國航、南航分別為4.3、11.9、5.0億美元。

達美航空一家淨利超過我國三大航之和。

從民航規模來看,美國領先於中國一大截,中國又領先於其他國家一大截。

全球只有中國能對美國形成挑戰,即使從民航的角度來看,美國人要防備中國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當初,美國最先提出全球天空開放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敢開放。如今輪到中國提出要適當開放天空,美國卻不敢答應了,原因在於我們發展太快了,我們又有著一定的成本優勢。

四.

中國民航總規模何時能超越美國?

如果從規模來看,中國民航與美國民航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了。

按年旅客運輸量來說的話,2018年中國為6.12億人次,美國為8.93億人次。

2018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增長率為10.9%,美國為4.6%。假如未來雙方都按這種增長率,中國民航的旅客運輸量將在2025年超越美國。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不過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這種增速都是不可持續的。

如果保守一點,假如未來中國民航年均增速為7%,美國為2.5%,中國也將在2027年前後年超越美國。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從規模上來看,無論是快是慢,中國民航10年內超越美國可能性非常大。

五.

中國民航與民航美國的三大差距

問題是規模能代表一切嗎?

規模超越美國就代表我們強大了嗎?

民航局對民航強國給出瞭解釋和系列指標,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上網查一查。

不過,我個人以為中國民航與美國民航之間存在著三大差距。

一是人均數字

我們的人均乘機次數為0.44次,美國人均2.73次。

因為坐飛機的人一年往往不止坐一次飛機,就有個重複乘機率的問題,我估計平均下來在3次左右,美國估計更高,假如為4次。

這樣計算,中國每年坐飛機人數=6.12/3=2.04億人次,每年只有15%的百姓左右坐過飛機,知名經濟學家李迅雷對10億多人沒坐飛機的估計是沒太大問題(只是是每年還是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的區別)。

美國每年坐過飛機人數=8.93/4=2.23億人次,每年有總人口的68%的公民坐過飛機。

我認為,每年至少有50%以上的人乘坐過飛機,每年有大部分人坐過飛機,這才是民航強國。

如果按照3次的重複乘機率、14億人口計算:我們至少有21億人次的旅客運輸量規模才能稱得上是民航強國。

二是盈利能力

2018年我們所有航空公司的總收入為892億美元,只有美國的航空公司37%。

2018年我們所有航空公司的淨利潤為27億美元,只有美國的航空公司18%。

如果真是在2027年左右,規模超過美國了,我們的收入能否達到美國民航的80%,淨利潤能不能達到美國民航的60%。

只有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了,盈利能力提升了,我們才能稱得上是民航強國。

其中還包含相當規模的政府補貼,如果剔除這一點,可能我們差距更大了。

二是航空製造能力

2018年底我國民航運營的3449架客機中:

  • 其中波音客機1589架,佔46%;
  • 空客客機1682架,佔49%;
  • 我國的ARJ21客機10架,新舟60客機25架,合計佔1%;
  • 巴西生產的飛機都有105架。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如果有一天,我們大飛機進入航空公司了,我們運營的飛機中超過三分之一是我們自己的飛機,也許我們才能說是真正的民航強國。

由此看來,民航強國仍然任重道遠。

用數據說話,中國民航離美國民航還有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