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最新消息!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中山東路518號地塊(中航科技城)城市設計等規劃進行批前公示,徵詢公眾意見。

1

資料顯示,中山東路518號地塊(中航科技城)北臨中山東路,南臨瑞金路,東臨解放路,西臨龍蟠中路,原為金城機械廠老廠區,佔地34.26公頃,可建設用地28.74公頃。


原規劃用地性質為科研設計、商業、辦公、住宅、綠地、社區中心、幼兒園等,建築高度12至240米,也就意味著要建超高層。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考古遺址分佈示意圖

據介紹,在新發現地下文物遺址保護展示方案取得文物部門認可的前提下,開展了新一輪城市設計工作。2019年8月30日,該地塊控詳調整方案通過南京市規委辦、市名城辦聯合召開的專家評審會議。

據南京摩天漢總結,此次公示主要包括了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對原有控規的調整;一個是片區的最新城市設計。在控規的調整中,原有南側地塊的高強度開發方案已宣告終結:原有分地塊的限高150m、120m被統一調整為限高50m,原有分地塊容積率從上限6.4和6.5分別降低為3.35和3.8。

最新方案堅持科研為主體功能,稱符合《南京明故宮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12-2032) 》的要求,加大考古發現地下文物遺址保護展示力度,並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間之中。

地上總建築規模控制在不超過64萬平方米,建築高度由西安門遺址自北向南,自12米遞增至50米,也就是限高50米。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規劃示意圖

新規劃中特別提出要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增加考古新發現地下遺址保護線。將城牆遺址及走向列為重要保護區域,將遺址及文物建築向外2米範圍設重點遺址保護範圍。

調整地塊內城牆延線相應的規劃與建築設計,突出對城牆遺址的表達,以考古新發現明皇城城牆軌跡為主軸,形成多個公共開敞空間。重點打造遺址公園,約30棵水杉樹、25棵香樟樹也在保護之內,工業遺產保留建築108號廠房、109號廠房等。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規劃調整後的效果圖

規劃調整後,科研設計約18.3萬平(佔比28.8%) , 商業約17.8萬平(佔比28%),酒店式公寓約6.3萬平(佔比9.9%)。

已建住宅18.2萬平(佔比28.6%),幼兒園約0.5萬平(佔比0.8%),小學約1.3萬平(佔比2.0%)。

此外,還要建設居住區社區中心約1.2萬平(佔比1.9%,其中:辦公約0.3萬平方米、醫療約0.5萬平、社會福利與保障設施約0.39萬平、市政公用設施約0.01萬平)。

在交通上,路網容量能滿足人、車出行要求。

外部路網:主要是快速路龍蟠中路,主幹道中山東路,次幹道瑞金路、解放路圍合。

內部路網:以航金路、航城路為中軸線,形成串聯基地各功能區的內部路網。

2

但是該地塊的開發建設頗為波折。因在開發考古新發現了洪武時期皇城西牆遺址、永樂時期皇城西牆基址等遺存,該地塊的開發建設一度受到質疑。

中航科技城原規劃方案中間稿(此時限高是240m),西南角的超高樓層,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新規劃圖如下,這麼一看,清一色的被砍到了50米及以下。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據南京摩天漢梳理,中航科技城的項目的確佔用了皇城範圍內的用地。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圖源南京摩天漢

但南京明故宮並不是完整的遺址保護區域,近100年來早就開始了各種級別的建設,民國中山東路甚至東西橫穿遺址核心區,中央醫院和諸多大型建設也並沒有讓位於“遺址區”。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圖源南京摩天漢

大家喜歡之前的規劃還是最新的呢?

限高240米調至50米!明故宮旁綜合體規劃生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