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蘇軾之中國的大文豪,在中國一般用大文豪形容的,恐怕也就只有李白和蘇軾了,文人雖多如過江之鯽,但大多都豪氣不足。

李白則是豪情萬丈,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但李白偏偏就是太過豪氣,所以大家覺的李白是仙人,離大家特別遠,雖然喜歡李白的詩,但都是遠遠的把李白供起來,仙氣足但終究是離我們太遠。

相比之下蘇軾那可就是接地氣很多了,不但詩文豪氣,一代豪放派之詞宗,更是非常接地氣的一生,給大家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和故事,杭州的蘇堤和東坡肉就是人們現在依然會想念蘇軾的原因。

蘇軾的文采太好,以至於蘇軾的很多思想其實都被文章的鋒芒掩蓋了,比如蘇軾的一篇很不出名的文章《宋襄公論》,其所表達的思想變化非常深刻,可以說這篇文章基本上成了中國思想史上的一個分野。

之前大家提起宋襄公,那都是正面典型,但自從這篇文章之後,宋襄公慢慢的就變成了反面教材了,以至於我們現在的課本上提到宋襄公那也是按照反面教材來處理的。

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1)宋襄公是誰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有人說不是,但提起宋襄公大家說起的都是泓水之戰,就是這場戰奠定了宋襄公前一千年的美名和後一千年的惡名,同一件事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倒不是事件本身有多麼撲朔迷離,後來又發現新證據什麼的,整件事非常簡單,小學生能能非常清楚的把這件事講清楚。

公元前638年,宋國與楚國為爭奪霸權而在泓水發生了戰鬥,戰鬥的雙方分別是宋襄公和楚成王,兩軍相遇於宋國邊境的泓水。

宋軍駐屯於北岸,楚軍自南岸開始渡河。宋襄公不顧謀臣子魚的建議,堅持不半渡而擊,待到楚軍全部渡河後,宋襄公又堅持非要等到楚軍完成列陣之後方開始攻擊,結果慘敗,身受重傷。

整件事情的過程就是這個樣子,宋襄公堅持用戰爭禮儀來打仗,在生死成敗這種大事上,宋襄公一直在堅持周禮,宋襄公之所以這樣做,其堅持的就是周禮上所說的“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等原則,結果大敗而歸。

宋襄公雖然敗了,但是當時的人們卻稱讚宋襄公很仁義,是仁義之師,如蘇軾在文中寫到:

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後,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非列國諸侯之所敢敵也。

當時的人們對宋襄公評價還還是很高的,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對宋襄公讚譽有加,認為他維護了中華的禮儀,並且把宋襄公評為春秋五霸之一。

很明顯古代的思維模式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比如說項羽,雖然說在楚漢爭霸中失敗了,但是依然被司馬遷列入本紀,而且評價也是相當高,司馬遷的評價很能代表那個時代人的想法。

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2)我們其實是宋人

近代思想家嚴復說過一句話,大意是現在的中國思想不管你是否喜歡,基本上都是宋代奠定的,這話基本上總結了我們現在中國大多數的觀念,其實都是宋朝開始的,宋朝作為一個分野,宋朝之前和宋朝之後我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簡單的說宋朝之前中國社會是貴族社會和士族社會的混合體,從宋朝開始,我們就變成了一個平民社會,而平民社會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以成敗論英雄”。

桓文之師,存亡繼絕,猶不齒於仲尼之門,況用人於夷鬼以求霸

蘇軾說的很不客氣,像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軍隊,都不認可孔子的那一套仁義道德,無論什麼人才只要能達到霸業就能用,而宋襄公卻堅持那一天迂腐的辦法,最後落得個慘敗的下場。

這就是蘇軾眼中的成敗論英雄,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春秋時有名的霸主,他們的成功完全不在乎什麼手段,只要是實用的就行,也就是說在宋代那種平民環境下,基本上已經沒有人認同宋襄公了。

為什麼大家都不認可宋襄公了呢?因為他失敗了呀,平民社會更重視結果,更注重實用,而與之相對的就是貴族社會更重視榮譽和信譽,到了後來成敗生死成了唯一的標準,好死不如賴活著,成了華夏大地最常見的國民思想。

想想春秋時代兩桃殺三士的故事,三個國家的有名武將,僅僅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軍功大,而君王侮辱了自己,就三個接連自殺了,這在現在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在貴族社會,這個是絕對有的,畢竟他們把名譽看的比生命還重要,而現在我們基本上是把生命放在了第一位,榮譽基本上也就是問問能值幾個錢,能當飯吃嗎?

蘇軾最後的結論也很直接,說宋襄公和王莽一樣,都是欺世盜名之輩,這一下可算是徹底把宋襄公釘在了恥辱柱上,因為王莽自古以來無論是從道德角度還是從成敗的角度,都一直是個反面教材。

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3)你願意穿越到哪個朝代?

現在的中國沒有貴族,應該是一件值得大家驕傲的事情,沒有貴族並不值得遺憾,宋朝為我們奠定的平民社會,我們應該非常感激才對。

宋代大規模實行科舉制度,開創了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治理天下的時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情在宋朝之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宋朝之前都要看出身看門第,你出身不好門第不好,做官的可能性就很小,社會的流動性非常低,豪門大族往往把持這上層社會的入場券,下層社會根本沒有機會進入。

宋朝的建立基本上徹底消滅了士族階級,一個完全由讀書組成了新的權貴階層出現了這個權貴階層就是以科舉為基礎的,文人士大夫階層,這個階層無法世襲,一切以科舉成績為主,只要你認識字就可以參加科舉,只要你認真讀書就能成為新的權貴階層,這樣一來宋朝的人才流動徹底被激活了。

所有人都有機會往上爬,唐代及之前的那種門閥大族徹底失去了生存土壤,一切都朝著平民化推進,宋朝才真正開始出現了市民文化和市井文化,才有了描繪普通百姓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沒了貴族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因為有貴族就因為這有“賤族”,一個優雅貴族的背後,可能需要十個僕人才能維持這樣的優雅。

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比如說有人問,一個貴族如果在宴會上別人潑了一臉酒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虛假,貴族之所以優雅是因為他不用操心任何事情,等級越高的貴族操心的事情也就越少,宴會上如果有人敢撒潑,第二天她可能命就沒了,至少是手就沒了,所以久而久之也就不能能出現宴會上朝貴族臉上潑酒的事情發生了。

貴族的優雅是靠等級和無所事事堆積出來的,如果你天天擔心上班遲到,動不動就要趕公交車,那你是在是離貴族太遠了,因為貴族根本不用上班。

現在動不動就有人感慨中國沒有貴族,沒有貴族這件事挺好,是一件好事,有貴族必然意味這不平等的勞動和待遇,一個貴族身後有一百個服侍他的人,這樣的貴族社會,你會喜歡嗎?

回到上面的那個問題,如果給你穿越的機會,你願意穿越到哪個時代,回答這個問題很能體現出你的性格,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基本上你只要是社會的前百分之一,都能過上錦衣玉食為所欲為的生活,

具體可以參見《紅樓夢》的賈寶玉的生活。

但是如果你真的穿越了,你能確保你真的能成為那少數的貴族嗎?

蘇軾的《論宋襄公》,一篇中華思想史分野的文章

總結:宋代是中國思想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此中國進入了平民社會,沒有了貴族,但沒有貴族的社會沒什麼好遺憾的,因為這才是一個好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