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陸續升級成人父、人母了,朋友圈也時常會被育兒類、教育類文章刷屏,尤其是類似“我月薪五萬,卻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半年工資,卻承擔不起孩子一個暑假”這樣的文章,有陣子,真的是隔幾天就要被這滿屏的焦慮“騷擾”一次。

對此,我其實一直是心存質疑的,也常常會忍不住去想:“養孩子費錢是公認的事實,可真的有這麼費錢嗎?是不是太誇張了點兒?”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然而,附近水果店的老闆言之鑿鑿地說:“你家孩子還沒上學,你是沒感覺,你看我家,才上小學,一個暑假就報了多少興趣班、補習班,一個班20天就要幾千塊,每天也就幾個小時的課時,沒辦法,不報不行,人家都報,你不報就會掉隊。”

有個朋友則是咬緊牙關把孩子送去了私立幼兒園,一年(還是一學期?記不清了)光學費就得小1萬,我問他怎麼捨得的,他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再省不能省教育,我打聽過了,公立幼兒園雖然比私立的學費親民不少,但是學校各項設施,還有師資配置,都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我們小時候是沒這條件,現在到了咱們的孩子,可不得給孩子最好的嗎。”

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自己的孩子,我想,這可能是全天下父母的心聲吧。自己曾經吃過的苦、受過的難,走過的彎路,受過的冷眼,統統都不想再讓自己的孩子遭遇一遍,所以,才卯足了勁給孩子上最好的學校、找最好的家教、希翼孩子有一個比自己更理想的人生.......

可更理想的人生究竟什麼樣呢?

難道就是擁有更高的學歷?住進更大的房子?開得起更貴的車子?買得起更大牌的奢侈品?抑或是有著更易被社會認可的身份?再或者僅僅是指比父母賺的錢更多?

帶著這個疑問,我走進了日本女作家林真理子的《平民之宴》。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一、《平民之宴》的故事主線

林真理子作為與渡邊淳一齊名的女作家,對社會問題的洞察力非常之敏銳,早在《平民之宴》之前,她的《遺失的世界》就因聚焦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引起了全民關注。

幾年之後的這本《平民之宴》,則是將故事的核心直指日本中產階級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跟《遺失的世界》一樣,《平民之宴》起初也是作為連載小說在報紙上刊登的,沒想到才連載了幾期,便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也進一步促成了《平民之宴》的出版和暢銷。

《平民之宴》的故事結構並不複雜,從主線來看,無非就是圍繞兩個家庭和這兩個家庭的孩子展開講述:

福原家是世人眼中的美滿家庭,夫妻倆都有著較高的學歷,丈夫健治在工廠上班,薪資待遇還算優渥,妻子由美子則在家專心養育兩個孩子:女兒可奈和兒子翔。作為東京本地人,由美子自帶優越感,總是自詡自己家是中產階級家庭的範本,也正因為如此,她誓要一對兒女延續甚至超越這種生活......

宮城家家庭略微複雜一點,書中主要講的是這家的大女兒珠緒,小地方出生、並且一輩子也沒有走出去看看的母親洋子,有著典型的勞動人民的樸實和保守,女兒去東京找工作,她叮囑女兒不要期盼受男人追捧,也別一門心思想去賺大錢,為了追求錢財而變壞不值得。

這樣兩個看似怎麼也不會產生交集的家庭的孩子,又是怎麼聯繫在一起,進而產生一連串故事的呢?

這其實還要從福原家的母親由美子說起,準確地說,是要從由美子教育孩子的方式說起,甚至,多少還要追溯到由美子母親對她耳濡目染的教育。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二、福原家的孩子,註定跟母親的期望相背離

由美子出生在一個受人敬仰的醫生家庭,但在由美子10歲那年,身為醫生的父親胃癌去世了,母親滿浸枝不得不獨自扛起養家大任,滿浸枝很好強也很努力,那些年,雖說沒少吃苦頭,但也終究拉扯大了兩個女兒。

從小,由美子和妹妹妙子就沒少聽母親唸叨:

“你們本來是醫生的女兒,跟那些孩子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孩子是否有出息,完全取決於母親的努力。”

年幼的由美子曾反駁過母親:“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隨著由美子逐漸長大,畢業、工作、結婚、生子,卻慢慢開始認同母親的那套理論: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我的孩子跟那些地方的孩子註定不是同一個世界的。孩子會過怎樣的人生,母親是關鍵。

按照由美子的規劃,兒子翔即便念不了東大那樣的名校,起碼也該從一所一般水平以上的大學畢業,然後進入到一個相對有名的公司上班吧?畢竟父親健治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學之一,按世界排名看,比較接近國內的南京大學),母親由美子自己也畢業於地方國立大學文學專業。

但兒子翔卻徹底偏離了她制定的人生軌道,他退學,離家出走,說願意打一輩子工,還說要跟一個同樣打工度日的姑娘結婚!他才20歲,只有初中學歷,他是瘋了嗎?難道他想過下等人的生活嗎?福原家地震了,震源是被寄予厚望的兒子翔!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再說說福原家的女兒可奈,因為從小就被媽媽教育:“要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學校,就只能跟沒本事的男人結婚,了無生趣地過日子。”可奈變得愛慕虛榮,又不肯努力奮鬥,挖空心思想要通過嫁人、拿到通往上層社會的門票。

最終可奈也確實如願,嫁給了外資企業的操盤手、年收入上億的北澤,可隨著孩子航一的出生,單親家庭長大的北澤對婚姻的不適逐漸浮出水面,不但患上抑鬱症被解僱,還不得不搬到鄉下老家去休養。

聽聞北澤的老家偏遠,房子又小,去了還要跟年邁的母親同住,可奈毫不猶豫地撇下生病的北澤,帶著孩子回到了孃家......

一向自帶優越感的由美子,終於在兒女接踵而來的的人生變故面前敗下陣來。她不明白,自己對兒女們付出了所有,怎麼到頭來他們這家人還是掉進了社會底層的漩渦......

可在我看來,無論是翔的“自我放棄”還是可奈的“愛慕虛榮”,其實都是由美子功利化教育種下的惡果,這樣的結果一點兒也不意外。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三、宮誠家的孩子,即便不能成才也能活得坦然

再來說說宮誠家,來自沖繩的女孩珠緒(也是上面翔說想要結婚的對象),她們家世代以種甘蔗為生,父母離異後,她跟著再嫁的母親生活。沖繩就業機會不多,所以珠緒高中畢業後選擇了勇闖東京。

珠緒的母親洋子,一輩子都在沖繩生活,她不懂外面那套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評判標準,她只知道:人要有一技之長,才能有飯吃;再窮也不能出賣自尊,這是做人的底線;做人一定要有情有義有擔當;東西只要實用就好,其他都是虛的......

源於母親淳樸的教育,珠緒努力,也知足,且從不會用有色眼鏡看任何人。因此,在典當行工作期間,她可以和前來典當的酒吧女公關成為朋友,也能夠和只喜歡同性的造型師水谷成為知己,更可以和同在圖書館看書的大叔廣瀨無話不談。

包括翔在內,他之所以會喜歡珠緒,恐怕也是因為在她身上看到了久違的純真吧,而這些,正是福原家的女人所不具備的,尤其是姐姐可奈,削尖腦袋物色有錢男人當老公的嘴臉,讓翔望而生厭。還有母親,不但總把錢掛在嘴邊,還喜歡替他決定好一切,實在讓人厭惡。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跟珠緒在一起的翔無疑是快樂的,在這裡,沒人指責他靠打工過日子很可悲,也沒人威脅他這樣下去會貧窮到老,直到由美子出言侮辱:“翔絕對不可以和沒家教的女人在一起,這隻會拉低我們的身價”,為了捍衛尊嚴,珠緒下定決心也要成為醫生......

可在日本,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底層家庭的孩子,想要考上醫學部,並順利成為醫生,究竟有多難?用書中的話來說就是:“就連醫生家的孩子想要考上,都要去專門的學校一對一補習,一年光學費就要700萬日元......”

就是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珠緒最終如願考上了國立大學醫學部。當然這一切,除了珠緒的努力之外,還要得益於水谷、大村、島田、奧肋、廣瀨、翔等人的鼓勵和幫助......

雖說貧民窟女孩逆襲的故事多少有點雞湯味,但誰又能否認,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像珠緒這樣勵志的人物呢?而且,或許也只有當珠緒們成功逆襲,才能讓以由美子為代表的中產階級們清醒清醒,從自我陶醉的優越感中抽出身來吧!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四、孩子的問題,追根溯源都是教育的問題

小說的最後,隨著珠緒考上醫學部,她和翔的感情也走到了盡頭,珠緒即將去宮崎開始為期6年的學習,她想和翔結婚,一起去宮崎,但翔卻提出了分手,他說:

“光學習的人會變得古怪、貪婪,而且,在拼命努力的人身邊,我總感覺像是在被責難似的,覺得很壓抑。”

兩人分手後,翔的工資連房租都不夠支付,灰頭土臉地搬回了父母家。巧的是,另一邊,為了不跟患抑鬱症的丈夫回老家,姐姐可奈也帶著孩子搬了回來。賭氣搬出去住的兒子、得意嫁給了有錢人的女兒,一夕之間又回到了原點......

偏偏那個由美子怎麼也看不上的鄉下丫頭珠緒卻考上了醫學部,由美子百思不得其解,她忍不住求助母親:“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為什麼那個叫珠緒的女孩被翔從社會底層拉了上來,可我的兒子自己卻要一輩子生活在社會底層。”

由美子的困惑不難讀懂,她自認為子女們付出了所有:幫翔挑選最高效的補習學校,無論颳風還是下雪,酷暑還是寒冬,堅持每天送去最熱乎的飯菜;從小督促女兒可奈好好學習,後來還不顧丈夫反對,滿足了可奈去昂貴的私立學校讀書的心願。

一對兒女,何以落得這般田地?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我記得書中有一句話,是以由美子的口吻寫的:“孩子將來和什麼樣的人結婚,是對父母構築起的這個家的一次打分。”我想,在此之前,由美子應該先搞清楚一點:“孩子年幼時,對世界的每一次認知,都來自父母對這個世界的解讀。”

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等待著父母在上面作畫。由美子畫的是功利,要他們努力學習,同時又告訴兒子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中產階級的體面,告訴女兒只有這樣才能在婚戀市場上搶得發言權。

誠然,站在成年人的立場上來說,希望孩子用努力,為將來謀得更多的選擇權,這似乎也沒什麼大錯。

但由美子錯就錯在,用成人世界的功利玷汙了孩子內心的純真,最終,女兒將功利放大到極致,只想用年輕貌美換取一個寄生蟲般的闊太生活,只想同甘不願共苦;兒子則走向了對立面,對努力帶有偏見,認為努力的人都是貪婪的,所以天真地選擇自我淪陷......

面對這樣的局面,儘管丈夫健治試著開解由美子:

“人生不可能全是好事,讓孩子們經歷一些考驗,吃一些苦頭,其實也未必就是壞事。”“既然我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不如就尊重孩子的選擇吧,每個人都要替自己的人生選擇和承擔。”

但你以為由美子會就此放棄嗎?不,她又將目光瞄準在了一歲半的外孫航一身上......

為什麼付出所有卻會養出廢材兒子和拜金女兒?當代家庭的教育迷思

福原家和宮城家還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但我想,通過閱讀《平民之宴》,身為父母,我們起碼要明白一些事:為孩子付出沒有錯,但切不可讓教育變得功利,學習的目的如果不純粹,付出再多也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