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自從盧米埃兄弟在巴黎放映《工廠大門》以來,“24幀”似乎就成了電影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0年後,弗雷德·金尼曼嘗試使用30幀來拍攝歌舞片《俄克拉荷馬》,但並未能引起其他導演效仿。

越高的幀率能帶來更加流暢、逼真的運動影像。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高幀率都是人們想要得到的產品體驗。

唯獨電影,是一成不變的24幀。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膠片逐漸被數字技術取代,模型化妝得到電腦特效的幫助,2D銀幕變成了3D,就是幀率這事情無法接納更先進的技術。

什麼原因呢?

導演彼得·傑克遜曾公開表示,電影公司一直採用24幀,不是因為它最好,而是因為它最便宜。

確實,製片廠都會控制成本,不過敢砸錢的片方也不少見,《阿凡達》的成功就是福克斯影業相信詹姆斯·卡梅隆,不惜花費了超過兩億美金才取得的成功。

觀眾滿意了,更多的導演願意拍,院線也願意投資換更高級的放映設備。

只要有大導演敢玩,潮流是可以帶起來的。

2012年,彼得·傑克遜嚐嚐試把48幀技術放到奇幻大片《霍比特人》身上。幀率足足多了一倍,觀眾的觀影感受就十分不同了。

然而事情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48幀場次並沒有出現什麼一票難求的情況,市場表現相對慘淡,觀眾的反響也是爭議大於讚賞。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太沒有電影感了。

高清流暢的畫面之下,是電影質感的喪失。

李安把120幀格式拿出來的時候,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哪怕他還加上了4K和3D的技術。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觀眾能看到演員豐富的面部細節,煙花表演中每一個落點的灰燼,戰爭場面中四處橫飛的子彈。名副其實的“沉浸式體驗”,卻被嘲諷為“高清電視”。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雙子殺手》,李安吸取教訓,想要用更多的夜戲和動作戲來展現120幀的強大之處。

開頭的火車,蒼蠅都只是小試牛刀,當年輕的威爾·史密斯出現,與51歲威爾·史密斯展開追逐戲時,120幀的爽感就出來了。

以前的動作片,哪怕是IMAX格式,追車時的撞車片段大都是一閃而過,寫意大於寫實。120幀

《雙子殺手》的追車戲則是寫實大於寫意,威爾·史密斯騎著摩托車撞倒轎車之時,一切就像在眼前發生一樣,銀幕的“隔離感”在某個瞬間彷彿被打破了。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夜晚的打鬥戲,幾乎每一個動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想象,如果《蝙蝠俠大戰超人》拍成120幀,效果肯定會更好。因為120幀補償了原來3D電影的亮度過暗的問題。

只是一旦回到文戲,《雙子殺手》的電影感就瞬間消失。

即便李安還是用著他一貫的技法,演員是威爾·史密斯等電影級別的演員,也很難免有種“我在電影院看高清電視”的錯覺。

電影是不可能沒有文戲的,120幀如果想要成為主流,就必須在文戲上與電視劇的質感區分開來。或者,等待有朝一日觀眾完全適應高幀率的觀感。

電影和電視劇的一大區別就是,畫面的明暗對比明顯。不同的燈光、角度、景深、色彩、構圖、道具、聲音等視聽語言都可以傳達導演所想要傳達的信息。

120幀的高亮度,高清晰度有時反而會影響導演的表達,削弱作品的藝術性。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彼得·傑克遜和李安的失敗證明,高幀率電影難以推廣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成本,電影公司不肯砸錢,而是24幀能更大程度地表現電影的藝術性,多數電影人和觀眾習慣了這種藝術性。

人們也不應該忘記,電影是一種藝術。

忠於傳統的電影大師不僅更喜歡24幀帶來的“模糊感”,而且還堅持使用膠片拍攝。

昆汀·塔倫蒂諾說,電影若不能以35釐米膠片形式呈現,那人們不過是在電影院中看電視。

“電影”和“視頻”的區別,除了拍攝者的思想,還有就是攝影的規格。

膠片的斑駁感是數字技術無法替代的,諾蘭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在有能力獲得資源的前提下,總是選擇膠片來拍電影。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膠片和24幀都是“不完美”的,但正因如此,電影才更加具有魅力。

王家衛在拍《重慶森林》的時候,因為取景地重慶大廈難以進行正常拍攝,拍出來的素材搖晃地很厲害,根本沒法看。

怎麼辦呢?

王家衛靈機一動,索性採取抽幀的手段,就是要讓你看不清楚。

沒想到這麼一弄,他玩出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常言道,眼見為實。

電影卻並非如此。

很多時候,電影就是因為很多東西看不見,看不清,才有著神秘的吸引力。像做夢一樣,模糊不清,才回去回想,回味。

高幀率電影把鏡頭前的所有東西暴露無遺,反而會失去了“造夢機”的特色。

當然高幀率絕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要表現動作打鬥或者未來感,120幀絕對是更佳選擇。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24幀無法取代,但並不代表24幀才是電影的唯一格式。

所有的技術手段都是為了更好地呈現劇本,表演,主題等內容,幀率也不例外。

也就是說,24幀是可以作為零件一樣,分割組裝的。

電影是多元化的,不只是高幀率電影在衝擊著傳統電影藝術,流媒體,流水線式的爆米花製作,數字技術等等,全都影響並改變著電影原來的樣子。

一味地相互排斥,不如探討如何相互融合。

未來的電影,若失去膠片,失去24幀,失去影院,是一場悲劇;

如果一百年後還是現在的樣子,恐怕會被新鮮的娛樂手段所取代,例如《頭號玩家》裡的“綠洲”。

只有與新事物結合,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永遠地航行。

24幀,是否與電影無法分割?

每次我失戀的時候我都會去跑步,因為跑步是能夠把我體內多餘的水分蒸發掉,那樣比較不容易流淚。——《重慶森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