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為秦始皇滅楚,逼死項羽祖父項燕,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鄺小希


秦朝名將王翦,對秦朝的統一立下不朽功勳,然而,秦朝二世而亡,王翦的後人必然也無法獨善其身。  

那麼,王翦的後人到底命運如何呢?  

王翦卒於哪一年,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公元前224年,王翦統率秦朝幾乎全部主力部隊,出征伐楚,然而,足足有一年時間,王翦都在楚國國境堅壁不出,每天的糧草消耗可謂驚人。

士兵們實在無聊,除了日常訓練和吃喝拉撒,每天就以比賽'投石作為娛樂。  

楚軍在那裡乾等著,主動來打吧,打不過秦軍,趕不跑秦軍,只能眼睜睜看著秦軍按照他們的奇怪節奏進行這場滅國級別的戰爭。  

終於,等待了一年的楚軍按捺不住,開始四處調動,並且防備鬆懈,就在這時,王翦抓住戰機,大舉出擊,攻破了楚國首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 

曾經大敗秦朝名將李信,挽救楚國於水火的楚國大將項燕,敗退到蘄南(今安徽宿縣東,又說今湖北蘄春西北),立昌平君為楚王。  

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繼續追擊楚軍,項燕被王翦團團包圍,憤而自殺,楚國就此敗亡。  

項燕,就是未來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  

自此,王翦在歷史舞臺上就消失了,應該是死於滅楚後不久。  

王翦有一個兒子——王賁,也是一代名將,他曾經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又掃平了齊國,佔領齊國國都臨淄,最厲害的是,他還和自己的父親王翦聯手,滅亡了燕國。  

王賁因為軍功,被封為通武侯,公元前219年前後,王賁跟隨秦始皇東巡琅琊,他當時肯定想不到,王家的後人竟然能夠成為未來名著天下的琅琊王氏的始祖。

王賁的結局不清楚,應該是得天年而死,算是善終,滅亡六國後,再未見到他重登戰爭舞臺。

王翦的孫子王離,繼承其父王賁的遺志,也是秦朝大將,曾經率兵戍邊防備匈奴,當初扶蘇被秦始皇派到邊境,跟著主帥蒙恬一起戍邊,副將就是王離。  

蒙恬被趙高和李斯聯手陷害,解除兵權移交給了王離,隨後,蒙恬蒙毅兄弟被處決,王離指揮著這支大秦帝國的精銳之師。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倉促應對的秦朝在章邯的帶領下,依靠驪山的刑徒組成的臨時軍隊,把周章的義軍驅除出漢中,並陸續擊破各路義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7年),打響反秦起義第一槍的陳勝被殺,在定陶戰役中,章邯大破楚軍,楚軍主帥——項羽的伯父,項燕的兒子項梁戰死。 

定陶戰役之後的一個月,楚懷王派遣宋義和項羽救援趙國。  

此時秦朝和項羽楚軍的軍力對比如下:項羽楚軍五萬人,王離及副將蘇角、涉間這時已經率領戍邊的秦朝主力趕到,會同章邯的部隊,一共有四十萬秦軍。  

各路諸侯人數約三十萬,但他們在最關鍵的鉅鹿戰役中選擇了圍觀,後來王離的秦軍主力潰退時,這些諸侯軍落井下石,痛打王離的秦軍落水狗。  

王離當時率領的秦軍有二十萬之眾,但他沒有保護好運糧甬道,導致軍隊缺糧,士氣極其低落,同時,章邯軍以及蘇角軍被項羽擊潰,章邯撤退,從此,王離軍隊背後支援力量喪失殆盡。  王離和涉間的長城軍團被項羽連續擊敗九次,項羽更是身先士卒,不斷拿下超神戰績,王離與涉間部隊終於大敗。  

秦將蘇角陣亡,涉間拒絕投降,自焚而死,王離投降,但仍不免被項羽殺害。  

王翦的曾孫有兩人:王元和王威。  
這兩個人可不得了。  

王離長子王元,為了躲避秦朝戰亂,帶著家族遷居琅琊(今山東臨沂),就此成為琅琊王氏的始祖。

琅琊王氏在東晉時,達到了權力頂峰,被稱為“第一望族”,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形容貼切,整個東晉和南朝歷史上,琅琊王氏出現過九位皇后,七位駙馬,還出現一位北朝的妃嬪。

侯景之亂時,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聯合起來,拒絕侯景聯姻的請求,遭到侯景的報復性大屠殺,琅琊王氏一蹶不振,從此對政局再無影響力。  

縱觀整個唐朝,琅琊王氏只有四個人官職丞相(好吧,其實也不少了),五代時期,琅琊王氏沒有一個人被史書立傳,從此凋零。  

王元的弟弟王威,則是躲避戰亂到了太原郡,並在這裡發展為望族,太原王氏從魏晉到唐朝,都是非常顯赫,比較有名的人物有唐朝的大詩人王維,至於歷代當官當到太守的,那簡直數不過來了。  

可以說,王翦家族的發展還是很不錯的,正所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見青史多嫵媚


秦國大將王翦在公元前224年帶領秦國60萬軍隊一舉滅掉了楚國的有生力量,逼得楚國大將軍項燕自刎(說到歷史上的大將軍一般都是以自刎為妥,這樣可以彰顯大將軍的氣度,大將軍高敖與不凡,其實到了軍隊兵敗無助,混亂奔逃的時候,哪裡還有什麼死的講究,死的尊嚴,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是楚人後來的自我意識而已,楚南公就是這一意識的倡導者,耿耿於懷者。)這一仗直接宣告了楚國的滅亡,秦國的統一大業又往前大大的前進了一步。

在剛愎自用的秦王嬴政面前老將軍王翦活的相當明白,當自己率領秦國主力軍隊奔向楚國戰場的時候,他為了不被秦王懷疑,就向送行的秦王張嘴索要良田美宅、園林池苑。這一策略非常奏效,當秦國兼併了諸侯國,統一了天下後,由於王翦功勞最多,秦王重用王翦家族,名聲流傳後世。

歷史記載王翦家族三代為將,王翦的兒子王賁曾經平定了燕國與齊國。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王翦父子都已經死了,只有王翦的孫子王離帶領秦國的長城軍團圍攻趙國,被項羽打敗做了俘虜。歷史上有了三世為將,殺伐為惡,其後不祥的徵兆與說法。

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在當時不愧為秦國的元老將軍,秦始皇尊其為師,可見王翦的個人能力與秦國的戰略支柱之依靠。他的王氏家族在秦國可以尊貴享有盛名與地位。可以說他的家族與秦國的興衰榮辱一起而來,一起而去,與國為伍,飛蛾撲火,因為這樣的國是趙高把持秦二世昏庸無能的國,他們的結局不也是應該的嗎!


楊柳青青春之聲


王翦家族到了第四代,就無歷史記載了。

(1)王翦和兒子王賁。

這父子倆是秦朝的大將軍,王翦深知政治上的功成身退之道,在幫助秦始皇立下極大的功勞之後,主動歸隱,最後善終。

王賁也深得秦始皇器重,為秦朝大將,被封為通武侯,歷史無記載他最後怎麼死的,應該是善終。

(2)王翦的孫子王離。

王離被秦始皇封為武成侯,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俘虜,並無記載他如何死的,推測他大概率被項羽所殺。

(4)王翦的曾孫王元,王威。

王離戰敗之後,其家人害怕被胡亥之罪,於是分頭而逃,他的兒子王元王威都留下了後代。

據說王元是琅琊王氏的祖先,其後人有王導,王羲之,王獻之等;

王威是太原王氏的祖先,也出過許多知名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