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打拼,這5件事你應該知道


在社會上打拼,這5件事你應該知道

01

識人的能力

“不要管別人,做好你自己就行。”

這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一個教誨。

這句話的本意是讓人專注於自己,但其實,前一句話是不準確的。

在社會上,你要想獲得一些成就,或者過上自己期望的那種生活,光做好自己的不夠的,你周圍的人,不管是關係親密的,還是普通,都會用各種方式影響著你。

比如前幾年震驚全國的江歌案,江歌是最無辜的,但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她唯一做錯的,就是遇見了一個錯的人,把劉鑫當成自己的朋友,從而引火上身。

所以,在社會上生存,識人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瞭解身邊的人呢?

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靠感覺。

感覺這個人不錯,感覺這個人靠譜,感覺這個人很好等等。

感覺最大的特點是簡單直接,但缺點是很不穩定。

有時候你的感覺很準,但更多的時候你的感覺與事實是有偏差的。

所以,最好還是在日常的接觸過程中從多個角度來綜合地認識一個人。

比如這個人的人品,是更自我,還是能照顧別人的感受和利益?

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是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展現出不同的一面的。

所以,多觀察一個人在喜歡和討厭時的不同反應,在樂觀和悲觀時的不同狀態,在有壓力和沒有壓力時的不同應對方式,你才有機會對身邊的那個人有更準確的認知。

總之,越細化越準確,也越有參考的價值。

02

接納

年輕的時候,人的頭腦中對周圍的人和事會有過多的設定。

比如你對別人很好,別人也應該對你好。

比如這個世界應該是公平的,男女應該是平等的,付出多的就該收穫多等等。

這些看起來都合情合理,但稍微有點閱歷的人就知道,這真的有點低估了現實的複雜性。

有時候,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並沒有什麼道理或者公正可言。

相對於倔強地讓世界按照你的意願運轉,更重要的是放下這種自戀,睜開眼睛去觀察一下到底會發生什麼。

所以,真正成熟的人都是從懂得接納開始的。

接納不是認同,更不是屈服,而是說不管我是否喜歡/認同一些事情或者想法,都承認和允許它的存在。

世界是複雜的,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本身的邏輯。有一些你可以洞察和掌控,但是更多時候你是一無所知和無能為力的。

因此,只要事情發生了,就不要去糾結它該不該發生,而是把考慮問題的方向調整為:

面對已經出現的情況,我如何去應對?

一旦懂得了接納,就可以將注意力放在了可以掌控的地方,從而能更高效地去應對問題。

03

分清主次

一個人是什麼開始變得厲害的呢?

不是從TA覺得自己有多牛,有了不起開始的,而是從TA意識到自己的侷限性開始的。

比如,意識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時時保持最好的狀態。

而很多人經常忽略這一點,經常頭腦一熱,就在一些不重要的,或者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投注了過多的時間和心思。

問題是,當你把過多精力放在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就會力不從心。

所以,發生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問一下自己:

這件事對自己是否真正重要?

重要的,就儘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

而如果這件事對我不重要,即使是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也可以一笑而過。

這不是慫,而是不在不重要的人和事上浪費自己寶貴的精力。

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一定要多掂量掂量,分清主次。

這樣,你的人生才會一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不至於誤入歧途。

04

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認同一句話:

相對於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的是做對的事情。

人這一輩子會面臨無數的選擇,但真正有決定性影響的選擇其實就那麼幾個。

比如,在工作上,你一定要去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

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和做一件你沒有感覺的事,你的收穫是絕對不同的。

面對真正熱愛的事情,你會很容易專注地投入進去,並比其他人更多的進入到心流的狀態。

所謂心流,就是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達到的那種忘我的愉快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不僅效率很高,創造性的靈感也會源源不斷地出現。

這種體驗的不斷累積會使我們的能力和優勢不斷增加,最終成為別人難以超越的競爭力。

也就是說,只有做你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時,你成就的天花板才是不受限制的。

相反,當你做的是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或許當下沒有什麼風險,日子也過得去,但你心裡知道自己只是在混日子,因而很難體會到那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

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最容易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從而離實現自我價值的目標越來越遠。

05

抵擋住捷徑的誘惑

曾有一段時間,有一個詞特別火:

彎道超車。

也就是找到人生的捷徑,然後快速地獲得成功。

所以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心態特別地急。

一步一個腳印走的太慢了,總想一步到位。

任正非43歲才開始創業,這太慢了,哪有人家摩拜單車的CEO好,小姑娘才30多歲,就賺了15個億。

總之,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

過分看重速度,在本質上就是把自己的滿足感和價值感都放在了結果上,唯結果論。

它的代價是,很容易讓人丟掉對所做之事的耐心,不能夠踏踏實實的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也不願慢慢地積累屬於自己的認知和能力。

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子一樣,一旦急著像大人那樣去跑,結果必然是不斷的摔跤。

更嚴重的是,它會破壞你正常的人生節奏。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能力不同,成長經歷不同,人生際遇不同,這些不同綜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個不同的人生節奏。

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而不是被別人帶亂了節奏。

事實一再證明,走的越快的人,死得越快。

所以,捷徑看似迷人,但終究是個陷阱,應對此保持警惕,並竭力避開。

真正聰明的人,都肯下笨功夫。

那些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人,幾十年後回頭再看,就會發現這條看似最慢的路,其實才是真正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