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相對地球是不運動的嗎?

66191130


北極星相對地球是不運動的嗎?

南北天區目視可見的星星大約有6000-7000顆,但除了北極星以外,所有的星星都是運動的,這從星野攝影愛好者的星軌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有人要說南天極指向的星星也不動,地球自轉理解滿分,但很可惜南天極指向的是一片虛空,看不見一顆亮星!

北極星為什麼不動?

天體都在自轉中,唯一的差別是快一點或者慢一點,或者有穩定的自轉軸,或者不太穩定,但無論如何運動是所有天體的特性是不會有錯的。我們比較幸運,地球的自轉軸非常穩定,穩定到從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北極星就在這個位置幾乎就沒有動過。

托勒密的地心說時代並不需要解釋過多的問題,太陽、月亮與行星圍繞地球轉,儘管大家都不太信任這個說法,但托勒密的模型居然被折騰的非常準確,甚至還可作為初步的天文導航,因此地心說統治了人類宇宙觀超過1500年!

哥白尼的出現打破了地心說,讓人類的宇宙觀從地心升級到了日心,而且哥白尼也用地球自轉解釋了天上的星星圍繞地球圓轉的過程,大家都覺得好有道理,數百年時間裡居然真就沒有人去找這地球自轉的證據!

一直到1851年傅科在法國巴黎做了一個著名的重物擺動實驗,大家才真正認識到這就是地球自轉的證據。到此時,地球自轉與天上恆星之間的關係才有了證據支持,否則早期都是我覺得它在轉,而它事實上還真的在轉!

地球自轉形成了星星東昇西落現象,赤道地區整個夜晚看到的星星都在變化的,而在南北極區域看到星星除了角度有些差異外,其他都不變,這是因為兩極區域在整個夜間觀測者相對於天體的仰角幾乎沒什麼變化,而北天極正對的北極星,則一整夜都是不動的!無論從哪裡看,只要能看到北極星的位置,都是如此。

北極星真的不動嗎?

北極星不動是因為視覺欺騙了你,事實上地球的自轉軸對著北極星旁邊約1度不到一點的位置,肉眼對於差異很小,又緩慢位置變化的比對是非常蒼白的,所以我們肉眼才會覺得它真的是一動不動的!

除了北天極指向位置會有稍稍差異外,北極星的自身也是在運動的,早期沒有光譜測量,因此將天上的星星稱之為恆星,意思就是說這些星星在天上恆定不動的,因此稱之為恆星!但我們現在知道恆星也在自行,比如北極星的運動速度就超過了17千米/秒,而且是藍移哦,也就是衝著太陽系過來的!

不過各位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北極星距離太陽系高達434光年,這17千米/秒的速度,足夠它跑上數百萬年才能到達太陽系,不過更不用擔心的是,它和太陽系的距離就像巴納德星衝向太陽系一樣,會在接近到一定距離後繼續遠離,就像火星衝日時和地球距離最近,但兩者永不會相撞。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北極星不動這個定義是不太準確的,至少夜空中看起來的微微的動,事實上也在藍移運動,但從廣義上來理解似乎並不錯,不過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未來北天極的指向可是會變化的。

輪流坐莊的北極星!

上文我們說了地球自轉軸與北極星有一個不到1度夾角,其實在未來這個角度還會擴大,因為地球的自轉軸一直都在緩慢的變化,就像陀螺高速旋轉的同時,它的自轉軸也在以一個緩慢的週期在慢慢擺動!

地球就像這個陀螺,不過它的擺動週期高達2.6萬年,也就是在這個時間裡,地球的自轉軸會在天球上畫出一個圓周,而北極星剛好是我們所在的這個時間段裡位於這個圓周邊緣,地球的自轉軸現在剛好指向這個位置!

簡單了說,未來地球自轉軸將會離開這塊區域,將來可能有很長的時間內沒有北極星,直到1.4萬年後地球的自轉軸指向我們所熟悉的織女星!我們又將有了一顆“北極星”!我們將這個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週期運動成為歲差!

在這個週期中月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據月球的形成理論,地球形成初期一顆在同軌道上形成的天體忒亞撞擊了地球,兩個天體合併成了地球,撞擊飛散的其它物質形成月球,早期地球的自轉速度很高,但月球的出現逐漸降低了這個速度,因為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地球自轉速度一直都在降低,從太古地球時代的幾個小時到恐龍時期的十幾個小時,再到現代的24小時,維持一個合適的自轉週期對地球生命形成很重要,因為過快的晝夜交替不適合生命誕生!

但另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月球是地球自轉的穩定器,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月球,地球自轉軸擺動角度會更大,甚至達到40度以上,這將導致地球向天王星那樣半躺著轉,會形成永晝也永夜,更不利於生命誕生,當然那時北極星的選擇可就亂了,因為擺動幅度太大,全天區很多恆星都可能成為北極星!所以月球的存在和北極星的位置可是有很大的關係哦!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北極星和地球都在運動,而且在相對的運動,每時每刻都在運動,這是不爭的常識。

但為什麼北極星能夠為人類指明方向,一直掛在天上的北方呢?這與地球的運動規律有密切關係。

地球是一直圍繞著太陽公轉,而且也在自轉,這種自轉是圍繞著一根橫穿地球中心看不見的虛擬軸進行的,也就是像一個用筷子穿起來的球那樣旋轉,人們把這根看不見的軸兩端稱為北極和南極。

我們看到天上的星星絕大多數是恆星,恆星距離我們都很遠,雖然也在運動,但與距離來說相對就很小,因此看起來幾千年都沒什麼變化。


廣袤的宇宙包裹著地球,在地球上看星空就像一個球,人類把這個鑲滿星星的天空叫天球,隨著地球的自轉,這個天球就好像圍繞著地球在旋轉,所以每天的星斗看起來都是東昇西落,像太陽一樣。

這樣我們就應該有概念了,地球在自轉,相對我們的天球看起來就像圍著地球轉動,而地球的兩極呢?兩極那根虛擬的軸指向天空的延長線不就也是天球的軸了嗎,地球再怎麼轉那根軸似乎是不動的,所以指向的那顆星星看起來就不動。

我們北半球的人只能看到北極軸延長線上那些星星,因此基本對準北極軸延長線的那顆星就叫北極星。看到它就知道了北,在古代航海可以為人們指引航向。

上面說到了“基本對準”這個詞,也就是說並不是完全很精準。這是因為我們地球虛擬的自轉軸並不是穩穩的立在那裡,而是有一個進動,就是每年都有一點偏移,這個進動速度為每年50.29秒,這樣地球自轉軸就在虛擬的天空畫著圓圈,轉一個週期(一個完整的圓圈)需要25800年。

這樣這根虛擬自轉軸指向的天空就不會是一顆星了,凡在這個圓圈線上的恆星都有當北極星的資格,所以北極星並不是單指一顆星,而是這個圓圈線上的星星輪流執政。由於星星在這圓圈線上並不是密密麻麻的,這樣一顆星就可能當值很多年,甚至幾千年,隨著地軸每年的進動,指向的那顆北極星也會偏移,因此就不會很精準的在自轉軸上空,而是“基本對準”了。

我們現在當值的北極星叫勾陳一,是距離我們約434光年的恆星,這顆恆星亮度約為2.0等,還是很容易看到的,只要順著北斗星鬥口外延兩顆星連線約5倍,就可以找到勾陳一。

勾陳一是從1200年開始當值北極星的,這個職務它要做到2500年,歷時1300年。隨後由勾陳四接班。從這時起再過25800年,勾陳一又會捲土重來,按電影中的語言就是“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就是這樣,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一動不動是不可能的,因為地球畢竟還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還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這裡(因為地球公轉導致的距離變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計,而太陽公轉的週期又長達2億多年,時間太長也不考慮)

因此,這個問題的直接回答就是:因為北極星的位置就是北天極附近,而北天極則是一種人為規定的點

(因為地球自轉,可以假設地球的自轉軸能無限延長,而北天極就是從北半球一側無限延長的自轉軸在無窮遠處的一個不動點)

因為北天極的位置相對於地面上的人類來說是固定的,而北極星的定義就是北天極附近的一顆亮星。因此北極星給人的感覺好像就是一直沒有動過位置。

但剛才也說了,北極星是北天極附近的一顆星,言外之意就是北極星並不固定於一顆星,而是有更替的。

原因就歸結於地球的進動,也就是自轉軸在繞著黃軸轉動(黃軸就是垂直於黃道面的一個假象軸),既然自轉軸指的方向在變動,那麼北極星自然也要跟著變動了。

現在的北極星叫做勾陳一,而大約在1萬2千年後,新的北極星將會是織女星。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答:北極星並不是指某一顆固定的恆星,而是指距離地球北天極最近的恆星,由於地球存在進動,所以北極星是交替變化的,目前北極星是恆星勾陳一,在1.3萬年後,織女星距離北天極最近將成為新的北極星。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由於地球公轉的角動量守恆,使得短時間內地球地理南北極的指向大致固定,但由於地球存在進動現象,所以南北極的指向還是存在微小的週期性變化,變化週期為25700年,也叫做一個柏拉圖年。

由於地球的進動現象,使得不同時期地球北天極指向不同,北天極在天球中將畫一個圓,這個圓大致經過勾陳一、天鉤五、織女星等等一共30多顆恆星,整個週期25700年。

當北天極距離哪顆肉眼可見的恆星最近時,我們就把這顆恆星稱作“北極星”,目前北極星是指勾陳一,勾陳一是一顆二等亮星,距離地球434年,再過80年後,勾陳一距離北天極最近,然後開始相互遠離。

在500年後,勾陳四將代替勾陳一成為新的北極星,在13500年後,織女星將成為新的北極星,而織女星是所有北極星值班表中最亮的恆星。


由於北極星輪班表中的恆星亮度相差很大,有時候也會出現一顆較為黯淡的星星成為北極星,或者北極星距離北天極有較大偏差,而我們目前的北極星(勾陳一),亮度在北極星輪班表中僅次於織女星。

我們在緯度較高的地方,利用延時攝影拍攝星軌,會看到夜空中的星星將形成一個一個的圓,而圓心就是北天極,北極星就處於圓心附近。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有幾種可能:

1,相對不運動。這個概率比較小,但也存在。

2,相對運動。這個概率比較大,只是相對運動的這點距離比之北極星離地球的距離…就像我們步行的速度跟光速的差距,差太太太太遠了,也就感受不出來。

3,北極星可能不存在…我們看到的北極星是無數恆星光芒在大氣層上的投影…這個概率非常非常小,但也是可能存在的。


用戶4046357747176


〔宇宙定律〕

一 、物質的電磁力{吸引力}{反推力}

物質存在電磁力,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吸引,不是同一種物質介質相互推。多的物質會把少的物質推成圓球,因為兩種物質都在推,而且同一種物質任何一點推力都一樣大。推力又稱為反推力反推力是很均勻的力。被推成球型的物質任何一點向外發出推力都一樣大,但兩種物質的反推力不一定是一樣大。又因兩種物質都在使勁推少的物質被迫成圓球。圓球是物質組成的不是空的所以有個球面稱為圓球面。圓球面所受到的反推力越往球中心力線越密承受的推力越多。因圓球面任何一點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力必然有一條力線經過球心垂直於球心,所以從球面到球心越往中心垂直力線越密越多所受到反推力也越大。故而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最大。故而越遠離球心所承受的反推力越小越少。

只要中心有物質壓力重力的天體,它的最外層表層必須是球形(圓球),天體的球面如果變成方形……中心不但沒有物質壓力而且重力也不存在。

二、光聚焦 能量聚焦、熱能量聚焦、正負(反)能量聚焦

光與一切物質同在充滿整個物質世界。太陽、恆星、一切星系是光聚焦取得能量,只有光永遠聚焦才能永遠發光發熱。我們看到的會發光發熱的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中心,行星的衛星中心、地球中心、小行星中心、慧星中心、都是光聚焦的中心。 星星、星系、恆星、太陽、行星的外面外層都有一個圓球面可以光聚焦到中心。圓球面是平凸透鏡、凹凸透鏡, 只要形成平凸透鏡、凹凸透鏡就可以光聚焦。

光聚焦……光是用不完的循環的。

三、對環流層{上層與下層對環流}

自轉與公轉運動的動力層,宇宙間天體的公轉自轉都是有對環流層推動帶動運動的。同一個星球自轉有對環流層推動自轉……公轉有對環流層帶動運動,自轉與公轉運動是二個環流層,二個對環流層不是在同一個中心上的。沒有大氣層或有大氣層大氣只對流不進行對環流的星球(孤獨行星、流浪行星)、行星、小行星、行星的衛星是一定不會自轉的。

♥♥♥………………………………

【真實的宇宙形態結構】

宇宙是時間無限空間無涯物質有限世界。空間存在著一個一個大型的物質世界它們是沒有相連被真空隔離。各個物質世界都遵循同樣的物理規律,我們生活在其中一個大型物質世界裡。

我們的大型物質世界最多最外層的物質緊緊的吸引在一起它的外型是可以任何形態。它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大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我們就在其中一個大圓球面裡面。這個大圓球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總星系。總星系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在總星系圓球面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大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銀河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銀河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大圓球就是我們的圓球太陽系它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太陽系內最多的物質又把比它少的一切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許許多的圓球每一個圓球都有一個圓球面及一箇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地球系(包括月球),地球是中心它的圓球面在月球之外,地球氣態圓球面內的最多氣態物質又把月球及其他各種各樣不相混合的氣態物質反推成一個一個圓球。

這些大大小小從大到小的圓球剛剛形成光‘就聚焦在它們的中心點上使中心發光發熱,太陽、行星中心、銀河系中心、總星系中心、星系中心、恆星都是有光聚焦才發光發熱的。因光聚焦在中心點上發光發熱就會發生對流 對環流。每一箇中心點上有一組或多組對環流層,接近中心的對環流層可帶動中心轉動自轉,遠離中心的對環流層可推動天體、星系、恆星、物體、物質、行星等等繞中心公轉。月球有氣態層只有局部的對流沒有對環流所以沒有自轉只有公轉,月球公轉是地球最外面的一組對環流層推動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其它行星的衛星公轉類同。靠近地殼的對環流層(有對流層與中間層組成交替環流)帶動地球自轉其他行星自轉類同。地球月球在同一個圓球面內被太陽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太陽公轉的其他行星公轉類同。太陽系圓球面內全部行星被銀河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恆星系公轉類同。銀河系圓球面內的恆星系被總星系的對環流層推動繞總星系中心公轉的其他星系仙女系公轉類同。總星系圓球面內的星系被更大的對環流層推動繞更大的中心公轉。就這樣以此類推外面外層到底有多少層次我不敢下決定…… 根據天文文明可能有三十六層。我們是被套在圓球內從最大的圓球一直到最小的圓球……大圓球套比它小的圓球。就這樣圓球中有圓球,我們是被幾十層的圓球套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