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劣騙術緣何屢屢得手——“神醫”詐騙犯罪現象調查

□ 記者 蔣周德

近年來,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中老年婦女特別在意家人幸福安康的心理,冒充“神醫”,以“血光之災”為由恐嚇被害人,並以做法事消災為手段,騙取被害人的錢財。儘管這些騙子的騙人手段低劣,媒體也屢屢披露,但依然不時有市民上當受騙。

騙子扮“神醫”騙人錢財

沿灘區65歲的男子張某、大安區50歲的男子魏某及自流井區64歲的男子何某、56歲的婦女胡某、47歲的婦女餘某,都曾因犯詐騙罪獲刑,其中,魏某3次獲刑,餘某1次獲刑,其餘3人都是2次獲刑。然而,他們不但不知悔改,還因相同的“愛好”糾集在一起。2018年11月初,好逸惡勞的張某提議冒充“神醫”行騙,得到其餘4人的響應。

2018年11月8日一大早,張某一夥人竄至高新區匯東路西段大缺口麗景農貿市場附近。早上8時許,看見六旬婦女鄭某到市場買菜。胡某立即上前詢問鄭某是否認識一個算命很準,還能治病消災的“老師”。就在鄭某回答不認識時,早已伺機在旁的餘某即靠近她們,並神秘兮兮地說她認識這個“老師”,這個“老師”不僅會算命,還會治病,並聲稱她的母親患了癌症,大醫院的醫生都說治不好了,這個“老師”卻給治好了。鄭某聽了,很是好奇,也想去見見這個“老師”。胡某對鄭某說:“我們3個有緣,不如一起去看看。”於是,鄭某便與胡某一道跟著餘某去找那個“老師”。一路上,胡某、餘某不斷地詢問鄭某家裡的情況。緊跟其後的魏某、何某通過手機將偷聽到的信息,悄悄告訴了張某。

不一會兒,3人來到匯西某小區一住宅樓下。早已在樓道里等候的張某隨即下樓,做出一副有急事外出的樣子。餘某看見張某,立即打招呼:“張老師,我給你帶了兩個人來,麻煩你給她們消災。”說完,餘某就離開了。來到一僻靜角落,張某先給鄭某算命,將其家庭情況“算”得非常準。就在鄭某感到驚奇時,張某告訴她,她的女兒有血光之災,她本人也將病痛不斷,並叫她不要告訴家人,以免他們恐懼。張某稱他能夠替鄭某“消災”。張某問鄭某家裡有多少存款,並要求她實話實說,否則就不靈驗,她家的災就消除不了。鄭某嚇得六神無主,就如實回答完了張某的問話。這時,何某從遠處跑過來對張某說,昨天給他家做的法事很靈驗,他來拿回自己的錢。何某清點過張某給的錢後,刻意說了句“一分都不少”,並告訴鄭某,快回家取錢,好早些消災。在何某和張某的催促下,鄭某將身上僅有的400元錢及佩戴的金項鍊、金戒指、金耳環都給了張某。張某吩咐鄭某:“你要直走,不要回頭,待我‘消災’後,明天你再到我們小區門口把現金和金首飾取回。”鄭某依言照辦。到了晚上,鄭某覺得有些蹊蹺,便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家人。在家人的提醒下,她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並向警方報警。

2018年11月27日、12月9日,警方先後將5個犯罪嫌疑人抓獲。經法院審理查明,5人於11月9日、25日還先後到貢井區溼地公園附近、沿灘區某樓盤售樓部附近,騙取老年婦女林某10000元、秦某4800元。

“神醫”作案手法千篇一律

據市公安局刑偵部門統計,最近10年,我市每年都要發生數起“神醫”詐騙案。縱觀所有“神醫”詐騙案件,很容易發現犯罪團伙無論是物色作案對象,還是運用作案手段、實施作案步驟,都很相似。雷同的“劇情”:一人偽裝尋找“神醫”,一人冒充知情人,一人假扮“神醫”,一人充當受惠人員家屬,一人在一旁“採集信息”。作案步驟:一是“尋找神醫者”在鄉鎮趕集日或城區農貿市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物色五六十歲的婦女為作案對象;二是“知情人”吹噓“神醫”醫術高明,尤其擅長醫治疑難雜症和大醫院都不能醫治的“怪病”,誘騙受害人與其同去見識“神醫”;三是在尋找途中,“知情人”與作案對象搭訕,套出其家庭和個人信息;四是“知情人”或“尋找神醫者”或負責“採集信息”的人,通過手機或抄近路,將作案對象的家庭、個人信息提前告訴“神醫”;五是“神醫”“算”出作案對象的家庭、個人的關鍵信息,在其深信不疑時,恐嚇對方家人有血光之災;六是當作案對象表現出驚恐萬分時,“神醫”便道出破解之法——拿錢財消災;七是在作案對象猶豫時刻,“受惠人員家屬”來取回自家被“神醫”用於實施法術以消災的錢財,打消作案對象怕錢財丟失的疑慮;八是作案對象甘願掏錢和拿出首飾,甚至回家拿存摺到儲蓄所取錢並交給“神醫”。

如何防範“神醫”詐騙

騙子以“血光之災”恐嚇被害人,以做法事消災為名,促使被害人交出現金和金銀首飾等物品的詐騙手段,陳舊且並不高明。這種看似雲遮霧罩的忽悠,不過是一層一捅就破的“窗戶紙”,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屢屢得逞,這不能不讓人們深思。

我市某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朱洪國分析認為,“神醫”詐騙案屢有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從犯罪分子方面看,一是社會因素誘發犯罪分子膽大妄為。當前處於社會轉型期,部分人心理失衡,致富觀扭曲,加之好逸惡勞的秉性及自控能力較差、法制觀念淡薄,在一定條件下便選擇行騙取財的違法犯罪途徑致富。二是“神醫”行騙行為風險較小,容易得逞。即使在行騙過程中被識破,因受害人多系60歲左右的中老年婦女,抓捕能力弱,犯罪分子也容易逃脫。

從被害人方面看,封建迷信思想是根源。“神醫”們的“獵物”多是文化程度低、迷信思想重,容易對能醫治“怪病”的謊言充滿好奇,極易相信對通過“做法事”能消災。其次,對家人的幸福安康特別在意,當聽說兒女有“血光之災”時,就會感到極度恐慌。再次,社會閱歷有限、防範意識差是重要因素,絕大多數受騙上當的中老年婦女的社會閱歷極其有限,難以分辯真假。

如何有效防範和扼制“神醫”詐騙活動?朱洪國認為,需要多管齊下。首先,要相信科學。廣大群眾尤其是中老年婦女要通過學習,認識到看相、算命是迷信,並認識到世界上根本沒有包治百病、消災解難的“神醫”,如果聽到“家人將遭遇車禍”之類的妄語,即使心裡擔心也不能盲目相信。其次,要謹言慎行。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隨意向陌生人介紹自己及家人的情況。再次,要嚴加防範,不要相信“告訴了家人,家人會擔心;告訴了別人,法術會不靈”這類謊言。遇到類似情況時,要保持頭腦清醒,及時告知家人。一旦發現被騙,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向公安機關報警。同時,中老年人要通過多收看電視裡播出的或閱讀報紙上的相關案件報道,提高防範意識,增強識別詐騙行為的能力。銀行工作人員遇到中老年人獨自支取大筆現金時,應真誠地給予安全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