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重要品種——檸條

檸條(學名: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豆科錦雞兒屬植物,灌木,有時小喬狀,高1-4米;老枝金黃色,有光澤;嫩枝被白色柔毛。羽狀複葉有6-8對小葉;托葉宿存;葉軸脫落;小葉披針形或狹長圓形,先端銳尖或稍鈍,有刺尖,灰綠色。花梗密被柔毛,關節在中上部;花萼管狀鐘形,密被伏貼短柔毛,萼齒三角形或披針狀三角形;花冠旗瓣寬卵形或近圓形,稍短於瓣片,耳短小,耳極短;子房披針形,無毛。莢果扁,披針形,有時被疏柔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西北地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重要品種——檸條

分佈於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生長於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常為優勢種。

經濟價值

營養成分分析

檸條壽命長,利用時間也長。檸條在播種或平茬後經過3~4年從幼年相到成年相,無論在哪個生長階段都可以利用,但不同生長時期檸條的營養成分有所不同。

檸條的粗蛋白、粗脂肪、無氮浸出物、吸附水、鈣和磷含量均隨著生長年限的延長逐年下降,粗纖維、粗灰分含量逐年增加,質地變硬,適口性下降。

從營養成分含量的變化趨勢看,1年生檸條的營養價值最高;但從生態方面考慮,1年生檸條正處於生態脆弱時期,一旦被毀壞不利於檸條生長的恢復另外,1年生檸條正處於迅速生長期,生物產量低,即營養成分利用總量並不是最高的。從生物產量、合理利用、營養成分含量等綜合分析,3~4年是檸條比較合理的刈割時期

西北地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重要品種——檸條

防風固沙 改善生態

檸條不僅能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中起到突出的作用,而且還為畜牧業的發展開發了新的飼料資源;因此,開發利用檸條資源在生態建設和畜牧業發展方面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藥用價值

檸條種子含油,可提煉工業用潤滑油,乾餾的油脂是治療疥癬的特效藥。

可以作為燃料 肥料

西北地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重要品種——檸條

檸條的枝條含有油脂,燃燒不忌乾溼,是良好的薪炭材。根具根瘤,有肥土作用,嫩枝、葉含有氮素,是漚制綠肥的好原料。

飼養價值

花開繁茂,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枝、葉、花、果、種子均富有營養物質,都是良好的飼草飼料。特別是冬季雪封草地,就成為駱駝、羊的唯一啃食的"救命草"。因此,是建設草原,改良牧場不可少的優良木本飼料樹種。檸條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很強的抗逆性,是乾旱的乾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上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出的優良飼用。

西北地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重要品種——檸條

種植方法

西北地區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的重要品種——檸條

檸條為豆科多年生灌木,為旱生植物,多年生於砂礫質土壤,喜生於固定、半固定沙地。耐寒、耐酷熱,在-39℃的低溫下仍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地表溫度達45℃時亦能正常生長。極耐旱,根系入土深,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層的水分在年降水量150毫米以下的地區生長良好。耐風蝕、耐沙埋。

檸條一般採用種子直播。在沙地上一般不需整地;在黏重的土壤上可進行條帶狀整地;在黃土丘陵溝壑地區,視地形情況,進行等高條帶狀整地或挖魚鱗坑。播種期春夏秋均可,但以雨季搶墒播種效果最好。播種方式條播、點播、撒播均可,每畝(667米2)播種量1~1.5千克,播種深度3釐米。檸條幼苗生長緩慢,播種後應圍封保護2~3年,嚴禁放牧。檸條壽命長,可一年種植多年利用,當生長到8~10年,植株衰老時,應於立冬到翌年春季解凍前平茬,把枝條全部貼地面割掉,以利其從根莖上生長新枝,恢復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