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村有鄉村祠堂嗎?照片來晒晒?

光頭新農人


全景肇慶四會曾氏宗祠☺️



CHESi


我也來曬曬我家的祠堂,座標廣東興寧市,客家圍屋,瑚勝圍,興建於1789年,落基至今,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坐北朝南,盤線子山兼癸,九度線,2015年集資150萬元重新翻裝修,耗時一年。
(航拍全景)


(客家花頭)

(大門)


(祠堂內景)


粵看粵美


江南別的不多,但村口的風水樹,村中的祠堂一定會有。

我們村祠堂。建於光緒,三進二明堂。

當年修祠堂很不易的。聽老人家講分三次修起來的。早先的祠堂毀於長毛造反。後來村裡集資修了一進,又幾年有一在外經商的回鄉祭祖出資修了一進,民國時相對富足又添了一進。三進二明堂是在鄉間的標配,出過人物的村都五進七進乃至更多。最近一次修繕是九五年。

現在祠堂猶存,但鄉間宗風族規已經淡漠了。





竹塘居士


兼祧雙姓,太平胡,太湖餘。

姓胡,輩分用太湖敦樸堂餘氏字輩。

胡氏原籍安徽太平縣,因清末太平天國動亂,咸豐六年,太平天國石達開部企圖從太平往東直通蘇州打開通道,支援佔領蘇州的楊秀清,遭到當時太平縣令歐陽藜照率八百壯士在興村白沙嶺狙擊。歐陽縣令和八百壯士全部殉難,史稱白沙嶺戰役。太平縣因此遭到太平天國十萬悍卒屠村報復,太平縣三十萬人,戰後只餘三萬餘人。相鄰涇縣胡氏亦造報復。後連年洪災,蝗災,兵禍,我支祖外逃陝西落戶。1957年,我祖父入贅遷陝原安徽太湖敦樸堂餘氏,自此,兼祧雙姓,姓胡,用餘氏字輩至今。

餘氏系良公後,總轄公支系,真四仕璣公脈,道元公房裔。

胡氏,太平縣胡氏為胡富、胡裕二公後裔,康熙前聯宗修譜,康熙後各小宗修譜,分出郭村,碧山,龍門,芝麻坵,漆園等分支,據說昭穆詩相同,但我支系具體歸屬,因年代原因,暫時無考。惟有心字輩,據說太平方言升字發心、新字音,具體不詳。有知情人士可告知一二。





千壑君



人間百姓雜談


關於宗祠也是我非常遺憾的事情,甚至是追溯我們的祖宗,也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我本人姓豆,很多人都以為我是竇,我也是非常苦惱,也是懷疑是不是簡化而開,通過網上查閱資料,發現,並非通用詞,全國也有多個省市跟我們是一樣的姓氏。後來,通過老家裡的老人口述,原來,我們本地的豆姓是外遷人口,在清朝時期,四兄弟為了躲避戰亂還是逃避什麼事情,來到了邢臺,在我們這兒休養生息,逐漸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家族。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我們村,與其他鄰村,形成了五牌兩莊。分別是豆牌,李牌,程牌,冀牌,韓牌。唐莊,田莊。除韓牌有孔姓之外(聽說是孔子的支脈,也有族譜)其他村落都是單一形式,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又劃為賈宋村,到現在,我們已經成為賈宋鎮,成為了鎮中心。我們的詳細地址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賈宋鎮豆牌。如果有同姓的朋友,可以相互交流,尋祖!


音樂教育豆老師


座標廣東潮汕祠堂,這座造價1億左右,最高的在潮陽銅孟鎮駟馬拖車3.2億









一顆小黑炭


位於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鋪鎮黃皮山下劉家灣劉門乙照堂下的君簡公祠,座北朝南,氣勢雄偉。




霧裡看花30667367


江夏堂,黃氏宗祠,






道融天下文化傳播


福建泉州林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