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寧願死磕歐洲也不經營遠東地區?

無限溺愛尼糯米的A君


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有著17,100,000 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土,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如此龐大面積的俄羅斯,卻僅僅只有1.45億人口,而且目前這一數字還在不斷降低,這或許就已經註定了俄羅斯不可能均衡的去經營發展它的東部與西部。俄羅斯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三都在亞洲,而遠東地區面積則比中國的一半還多。但俄羅斯人口的80%都居住在歐洲部分,亞洲以及遠東地區人口數寥寥無幾。

根據一份2010年俄羅斯人口的統計數據來看,整個遠東地區的人口只有630萬人,而遠東的面積則有600多萬平方公里。即使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人口也不過五六十萬而已。俄羅斯為什麼更願意去經營歐洲,而在開發上放棄遠東,很大程度上與這一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有關。氣候太過寒冷,應該是主要問題。氣候寒冷,不僅不利於人們日常生活,而且也不利於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社會活動。不說俄羅斯遠東地區了,即使是我國的東北,尤其是靠近俄羅斯的那塊地方,冬天感冒生病什麼都是難以治好的。人總喜歡去溫暖的地帶生活,所以有開玩笑說東北地區的服務員(職業不分貴賤,此處僅舉例)都不願意留在東北。我國東北都如此,就更別說俄羅斯遠東地區了。

寒冷的氣候讓社會活動變的異常困難,首先就是道路都修不好。由於遠東地區的熱脹冷縮太過於明顯和劇烈,所以往往經過一個冬夏的折騰,原本好好的平整路面都開裂擠壓,甚至有的路前一天還好著呢,第二天就變成石頭路了。硬化道路如此,普通鄉間小路就更不用說了,開春之後很長時間都不好走,即使性能優越的越野車恐怕也難以出來。由此導致該地區的道路維護成本相當高,路都如此就不用說其他了。

遠東地區的常年氣溫在零下40度到零下30度之間,有時候會達到零下10度左右。因此遠東地區的許多土層都是永久被凍的,這種土地能做什麼,一般高產值的經濟作物想都別想了,剩下就只能去搞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豆等作物來種植了,並且單位產能還特別的低。農業是社會的基礎,沒有農業支持也就不會有大量人口的聚集,城鎮什麼也都不會出現。

阿拉斯加是美國緯度最高的一個州,美國人的財力自然不用多說,很高了。但即使到今天,整個阿拉斯加州的人口也不過七十多萬,相當少。其主要原因就是那地方的開發成本太高了,不管是政府還私人財團都不願意投大量資金過去。美國都如此,就更不用說俄羅斯。另外,從歷史到今天來看,俄羅斯人也是更加註重其歐洲部分,對廣大的亞洲領土貌似只有能源開採和軍事戰略的需求。


科羅廖夫


這地方不好開發,環境太惡劣了。

西伯利亞地區大部分土地都是永凍土,氣候嚴寒,能做什麼?常年氣溫在-40度,-30度,到了-10度,那算是開春了。

種地?就算勉強種植,一次寒流就能讓你顆粒無收,經濟作物種不了,就只能種一點什麼土豆,大麥之類的作物,經濟效益很低。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不在西伯利亞開礦,發展輕工業什麼的?

一個是俄羅斯本國人太少,才1億多,俄羅斯即便是靠近歐洲那一塊都算地廣人稀的。

西伯利亞地區還是有季節的,還不是一年四季的冷,到了夏天,凍土會化開,然後修築的平整的路面,就變成了這樣:



實際上這在西伯利亞是正常的,由於熱脹冷縮的效應,修的再平整的地面,也會因為氣候變化裂成一塊塊的,如果你僅僅以為這是公路那你就錯了,幾乎所有的東西,從通信設施到電力設施,都會因為熱脹冷縮的效應造成一定的問題。

因此西伯利亞的基礎設施保養起來特別昂貴,路修好,加上凍融效應,然後第二天就變成了石頭路。

當然可能有人會想,既然硬化路面不好使,那麼哪種普通道路如何呢?

普通道路在冬天下雪以後積冰,到開春以後,大量的冰雪融化,然後西伯利亞就變成了這樣:


就這種道路,越野車都不好使。

開發成本特別高,別說以俄羅斯現在的國力,即便是美國的阿拉斯加也好不到哪去,阿拉斯加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美國很有錢了,但是阿拉斯加州人口才72萬,還不及中國很多小縣城的人口。

開發成本太高的地方就沒人願意去。


李建秋的世界


19世紀中後期,美國曆史上曾經有過著名西進運動,也可以認為美國開發大西部。雖然美國的西進運動伴隨著印第安人的血和淚,但是確實也開發了美國西部。現在美國現在全國經濟非常平衡,美國西部經濟已經不亞於東部,有些州的經濟比東部還要好,位於西部的加州已經成為美國最發達的州。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卻沒有大力發展東部經濟。俄羅斯大部分領土不在歐洲而在亞洲,我們也會發現俄羅斯的主要精力在歐洲而不是亞洲。為什麼俄羅斯寧願在歐洲地區死磕,也願意花更多的精力在遠東?

有一些國家比較有意思,大部分國土卻一直宣稱自己是歐洲國家。土耳其絕大部分領土在亞洲,連首都也在亞洲,卻處處往歐洲靠。有些國家甚至全部國土都在亞洲卻一直想往歐洲靠。塞浦路斯一個純亞洲國家卻加入了歐盟。以色列也是一個純亞洲國家,許多比賽或者經濟聯繫反而和歐洲更加緊密。甚至遠離歐洲的日本還曾經提出脫亞入歐,前面實行西化。這些亞洲國家有這樣的舉動非常容易理解。近代以來,歐洲在各個方面比亞洲要好。現在亞洲雖然發展也非常快,但是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是歐洲明顯高於亞洲。雖然歐洲比起二戰前相對衰落,但是歐洲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所以許多國家認為如果能和歐洲搭上界,經濟發展就有希望。所以有些國家便拼命往歐洲靠,即使靠不了西歐,往東歐靠也可以。俄羅斯把主要精力放在歐洲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俄羅斯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領土在歐洲,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歐洲國家。俄羅斯自建國開始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歐洲國家。俄羅斯建國之後的精力和重點一直都在歐洲,亞洲部分歷來都不是俄羅斯的重點。俄羅斯進入近代以後的主要精力更是放在了歐洲,歐洲近現代的重要國際事務幾乎都離不開俄羅斯的身影。近代歐洲曾經長時間是國際事務的中心,俄羅斯如果想在國際事務發揮重要作用,則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歐洲。現在雖然歐洲已經衰落,但是歐洲依然在國際事務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俄羅斯若想保持一定影響力,就必須保持自己在歐洲的活躍度,就必須保證歐洲部分的實力。

在俄羅斯看來遠東的戰略地位遠遠沒有歐洲高。俄羅斯的這種思維方式不是現在才有,而是長時間的既定思維。俄羅斯的戰略思維一直都是立足於歐洲,保證自己在歐洲的競爭力,亞洲部分只是俄羅斯的戰略大後方。現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地位比起以前已經有了很大提高,隨著中國崛起、日本重新回到強國之列、朝鮮半島問題、以及美國涉足,遠東的戰略將會越來越重要。但是就俄羅斯目前的表現來看,雖然已經意識到遠東戰略地位提升,但他們還是把戰略重心放在歐洲。這其中既有俄羅斯的戰略慣性思維影響,也有俄羅斯現實方面的考慮。

俄羅斯只有大約四分之一處於歐洲部分,俄羅斯人文化認同和西歐各國也略有不同,但是俄羅斯的文化認同卻是歐洲人的文化認同。俄羅斯信奉的宗教也是屬於西方基督教的東正教派。俄羅斯人屬於斯拉夫人,屬於典型歐洲人種。俄羅斯人在長相上也是歐洲的長相。俄羅斯的文化帶有明顯的歐洲特徵,屬於歐洲文化的一部分。俄羅斯人價值觀方式,雖然和西歐各國有所不同,但是和亞洲更不一樣,俄羅斯的價值觀仍然屬於歐洲的價值觀。俄羅斯人無論從外表還是內在都是典型的歐洲人。他們對歐洲有歸屬感,他們認為歐洲才是他們的根。他們對遠東地區則沒有這種感情。

俄羅斯歐洲部分雖然在國土面積上只佔到俄羅斯的四分之一,只有426.8萬平方千米。但是歐洲部分卻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中心。俄羅斯的重要城市,比如首都莫斯科、北方之都彼得格勒, 葉卡捷琳堡、摩爾曼斯克等大多位於歐洲部分。俄羅斯著名的大學如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大學等眾多高校也大多位於歐洲部分。俄羅斯共有人口1.44億,但是歐洲部分佔到了四分之三。俄羅斯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俄羅斯共有四大工業區中最重要的莫斯科工業區和聖彼得堡工業區都位於歐洲部分,烏拉爾工業區位於歐亞交匯處。歐洲部分是俄羅斯絕對的工業中心。俄羅斯的農業更是集中在歐洲。俄羅斯整體的緯度偏高,氣候比較冷,歐洲部分相對來說比較溫和,也有利於發展農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絕對是本國的糧倉。俄羅斯的金融中心也處於歐洲部分。俄羅斯的大銀行,比如俄羅斯儲蓄銀行、首都儲蓄銀行、俄羅斯外貿銀行等總部都集中在歐洲部分。俄羅斯的外貿也主要集中在歐洲。俄羅斯雖然緯度偏高但是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俄羅斯歐洲部分有一些優良的終年不凍港。這些優良港口可以用於發展對外貿易。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在歐洲部分,歐洲經濟發達、也有利於俄羅斯就近發展對外貿易。俄羅斯歐洲部分經濟相對發達,加上地勢相對平坦,人口相對較多,所以俄羅斯的交通也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地理環境要遠遠比亞洲部分優越。歐洲部分位於歐洲大平原,地勢平坦。南部地區維度也相對偏低,光照和熱量也相對充足,有利於發展經濟。歐洲地區也有充足水資源以及經濟發展的其他資源。俄羅斯利用這些有利條件,使得歐洲地區經濟相對比較發達。

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尤其是遠東地區有許多不足,使得俄羅斯不願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在這一地區。

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面積非常大,達到了621.59萬平方千米。但遠東地區的人口卻非常少,遠東地區只有六七百萬人,人口不到俄羅斯的二十分之一。遠東地區的經濟總量也就是大約560億美元,也就是和我國一些地級市差不多。遠東地區的人口、經濟等在整個俄羅斯的佔有比非常小。整個遠東地區對於俄羅斯的經濟、政治的貢獻度也不是特別大。所以俄羅斯不願意把重點放在遠東。有人可能要說了,正是由於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好,所以才要經營遠東。關鍵是俄羅斯沒有經營遠東的條件。但是俄羅斯發展遠東的時候卻有諸多不便。首先遠東地區人口太少。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方,人口都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沒有充足的人口,發展相對來說會比較困難,更何況如此遼闊的遠東,只有區區600多萬人。其次,遠東地區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俄羅斯的歷來的重心都在歐洲,遠東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比較落後。這種情況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俄羅斯在遠東的經濟實力在俄羅斯內算是比較落後。再次,遠東地區的自然條件非常差。惡劣的自然環境是俄羅斯不願意發展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原因。遠東地區的人口稀少,經濟基礎薄弱,追根溯源是這一地的自然條件太過惡劣。遠東地區屬於高寒地帶,有些地方甚至常年冰凍,遠東地區很多地方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也不適合人類發展。這一地區的發展潛力並不大,俄羅斯開發這一地區的成本太高,俄羅斯與其把精力花在遠東不如發展歐洲部分。

由於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無法發展起來,所以俄羅斯在整個遠東國際中有一定的話語權並不佔優勢。反過來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在遠東國際上給俄羅斯帶來的壓力也遠遠沒有在歐洲的壓力大。韓國和日本在遠東地區也難以對俄國形成實質性的威脅。俄羅斯感覺遠東的壓力沒有歐洲大。俄羅斯經營遠東的迫切度也遠遠沒有歐洲高。所以俄羅斯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只能在歐洲花費大功夫。

此外,俄羅斯自身力量衰退也十分嚴重,俄羅斯目前很難做到面面俱到。俄羅斯只能把有限的精力和實力用在刀刃上,歐洲就是俄羅斯的刀刃。兩者權衡,俄羅斯在歐洲和遠東之間最好的選擇自然是歐洲。如果俄羅斯可以方面的都兼顧的話,俄羅斯一定會兩手抓。


依稀說史


不是說俄羅斯不想發展遠東地區,而是現階段真的不具備這個發展條件啊。首先對於任何一個地區的發展來說,經濟發展是最為核心的,只要經濟發展上去了,那麼這個地區就會逐漸成為大都市。但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在於人,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服務於人,可以說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圍繞著人展開的,但是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來說,最缺的反而是人口數量,所以沒人也就導致遠東地區一直得不到發展。

一:遠東地區發展優勢不足

首先用數據來說,俄遠東地區的面積相當於俄整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但是整個地區的人口數量卻只有600多萬人,等於只佔俄羅斯全國人口總數的1/20,所以想要將遠東地區發展起來的難度很大,畢竟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基礎建設都需要人的參與。而對於俄遠東地區來說,這個地區雖然礦產、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是其氣候很是惡劣,開發難度極大,所以這同樣限制了該地區的發展,而且其緯度較高,冬季漫長嚴寒,夏季較短而溫暖,降水較少,光是從人口居住條件來說就不是什麼好地方。如果遠東地區的氣候沒有那麼惡劣,像當年的舊金山一樣的話,可能早在蘇聯時期就已經發展起來了。

二:俄羅斯現在的重心夠用了

首先從剛需來說,俄遠東地區除了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豐富外,惡劣的氣候環境真的並不適合人類長久居住,所以也就沒人願意去住到這種什麼時候都冷的要命的地區了。其次從國家發展路線來說,俄羅斯現在的居住環境更好,要不然在俄國發展幾百年的歷史中,怎麼從大公國開始就一直在這個地區盤旋呢?從軍事用途來說,雖然近幾年北約不斷在俄周邊積壓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並沒有到被逼的沒有出路的那天。比如前幾年俄羅斯為什麼主動吞併原本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並出兵烏克蘭呢?其實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烏克蘭計劃加入歐盟和北約,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烏克蘭這個計劃成功,那等於是俄大門將向整個北約敞開,因為靠近烏克蘭的烏拉爾山地區可是俄羅斯的經濟、軍事發展中心,等於是俄羅斯的發展中心在此。所以這也是為了避免自家核心城市暴露在敵人炮火之下,俄羅斯迫不得已出兵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的原因所在。

再一個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近幾年因為美國的圍攻之下,其黑海艦隊出海的難度更大了,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並沒有被完全堵死,因為在靠近瑞典的地區,早在葉皇時期其就將這個靠近瑞典的出海口收入麾下,這個出海口相比其他靠近北冰洋的出海口而言,由於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其完全可以成為俄羅斯賴以依靠的不凍港,而且其更為靠近歐洲,所以對俄羅斯來說,完全可以藉助這個港口吸收歐洲的經濟勢力和對整個歐洲地區形成控制。

三:經濟發展不允許

其實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就一直很不好,雖然在普京接手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沒好幾年,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出兵烏克蘭後,俄羅斯遭到了美國和歐盟的經濟制裁,對於俄羅斯賴以發展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形成了很大的俄限制,所以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又變得不好了,這一點光是從這幾年明面上已經遭到圍攻,卻計劃在未來五年降低軍費支出,發展基礎建設就可以看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形勢。所以在這種極度缺錢的經濟發展模式下,哪還有閒錢發展遠東地區呢?畢竟發展遠東地區可不是一年兩年、幾十億美元就可以搞定的,而是需要至少十幾年、幾百萬億美元的長期投資。

四:情懷主義之下的歐洲人血統

俄羅斯早在最早的莫斯科公國時期就是典型的歐洲人血統,雖然經過彼得大帝和葉皇的吞併,俄國的國土面積擴大了很多,包括現在的遠東地區也是當年俄國吞併而來的。但是從彼得大帝時代開始就建都於聖彼得堡,這座城市經過幾百年的人文發展,承載著俄羅斯的歷史榮耀與民族情感,所以對於本身沙文主義情懷濃厚的俄羅斯人來說,其一向以歐洲貴族血統自稱,根本看不起亞洲,所以怎麼可能遷址到更靠近亞洲的遠東地區呢。

五:國際形勢下的現實

現階段亞洲地區的國家發展都很不錯,特別是還有東方大國的崛起,如果俄羅斯貿然的將重心遷都到遠東地區,那麼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國家外交形勢緊張,特別是得罪了東方盟友的話,俄羅斯不光在遠東地區站不住腳跟,而且其前腳走後腳東歐就會失守,所以這種得不償失的做法也不支持俄羅斯重心發展遠東地區。


魑魅涅槃


1.因為俄羅斯歐洲部分有北大西洋暖流,而遠東部分卻沒有北大西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給歐洲帶來溫暖的洋流、暖氣,整個歐洲的氣候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等地區的氣候有明顯增溫增溼作用。暖流每年向西歐與北歐每公里海岸輸送相當於燃燒6000萬噸煤釋放的熱量。使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海洋性氣候,並且一直延續到極圈內。1月份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亞洲與北美洲的東海岸高出15~20℃,從而使北歐盛長混交林及針葉林,巴倫支海西南部終年不封凍。簡單說,北大西洋暖流的結果就是讓位於北極圈以內的摩爾曼斯克竟然是冬季不凍港!

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是一馬平川的東歐平原,再加上中歐和西歐地區也是平原,這就讓北大西洋暖流的暖氣可以從歐洲西北海岸一直吹到烏拉爾山以西,讓俄羅斯本土部分氣溫要比同緯度的亞洲、北美地區高出15到20個攝氏度。而且因為歐洲周邊海洋麵積廣大,平原廣佈,西風在歐洲地區佔據統治地位,形成了面積廣大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大西洋水汽被盛行西風源源不斷地帶到歐洲大陸,洋流水汽深入烏拉爾山以西地區。所以,雖然俄羅斯本土因位置原因靠東,海洋性氣候遠遠不及西歐地區明顯,但是相比於烏拉山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這裡的氣候和降水量都非常豐富,可以與我國的黃河流域媲美,可以說是非常宜人。因此雖然俄羅斯歐洲本土的國土面積只佔俄羅斯的1/4,但卻聚集了俄羅斯超過3/4的人口。

俄羅斯本土(歐洲部分)的氣溫與我國黃河流域是同一級別的,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氣溫則跟我國黑龍江地區一模一樣,因為都是黑龍江流域。我們都知道黑龍江地區要比我國河南河北冷得多,所以同理,俄羅斯遠東地區要比俄羅斯歐洲寒冷得多。

2.俄羅斯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都在歐洲

俄羅斯的歷史文化、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都位於歐洲,俄羅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基輔羅斯時代,然後成為蒙古帝國的欽察汗國,之後獨立為莫斯科大公國,最後就是沙皇俄國、蘇維埃俄國、蘇聯、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歷史上的國都不是莫斯科,就是聖彼得堡,都位於歐洲部分,所以俄羅斯的文化、經濟、政治都源自於歐洲部分。俄羅斯遠東地區只是在沙俄侵佔我國東北之後才成為俄羅斯的領土,俄羅斯人佔據遠東地區的時間短暫,文化底蘊不足,在俄羅斯遠東與歐洲部分中間充當銜接部分的西伯利亞則比遠東地區還要地廣人稀,這就更不利於俄羅斯人從歐洲向亞洲遠東地區移民。所以,歐洲部分是俄羅斯的命脈,而且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目前也還是地廣人稀,人口密度遠低於中歐、西歐地區,也就是說俄羅斯歐洲地區也沒有發展起來,因此怎麼可能會移民遠東呢?


城北


俄羅斯整個遠東加上遼闊的西伯利亞總人口才800多萬,分散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何開發?遠東最大的城市"海參崴"才幾十萬人,冬季嚴寒,投資成本很高!俄羅斯的各種官方手續極為複雜繁瑣,還是買資源活著吧!!!


WEZ-1


俄國的政治中心一直在歐洲地區加上遠東太過遙遠且絕大部分是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當然不會大力經營。


卡比獸papa


不是俄羅斯自己要死磕,政策一直向遠東傾斜。但是人不願往遠東跑而已。人往高處走是人之本性。咱們西部有那麼多傾斜政策,但孔雀東南飛攔不住呀!


北漂叔叔


俄羅斯大部分人口在歐洲,歷史上和歐洲發生的關係最多,當然以歐洲為主了,這是俄羅斯的心臟所在。

遠東歸屬俄羅斯沒多少年,大多沒開發,人口稀少。

如同中國,以東部為主,西部各方面要差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