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狗狗驅蟲不當一回事


別把狗狗驅蟲不當一回事


寄生蟲會嚴重影響寵物的健康,是臨床上較為重要的一種疾病,它們不僅影響幼年寵物的生長髮育,降低飼養效率,而且還會給其它病原體的侵入創造條件,從而引起寵物各種問題,更為嚴重的是,寵物的某些絛蟲、蛔蟲等會侵害到主人,特別是幼年兒童。

別把狗狗驅蟲不當一回事


如何判斷寵物是否感染體內寄生蟲?

感染了體內寄生蟲的狗會日漸消瘦,還可能伴有嘔吐、便秘、拉肚子等消化道不適的現象,另外有的寄生蟲還可能導致發熱、咳嗽、皮膚髮癢以及毛無光澤等現象。有少數有神經症狀,肢體麻痺;嚴重感染時,會發生死亡。

初步判斷方法:寵物糞便,寵物的健康狀況以及寵物的眼睛。


別把狗狗驅蟲不當一回事

寵主們普遍存在的誤區

誤區一:我家狗很乾淨,我家狗狗也不出門,所以不會有寄生蟲。

答:不出門,但主人肯定是要出門的,寄生蟲卵可能附著在主人的鞋或是衣物上,寵物和主人接觸時舔舐可能將寄生蟲卵吞食。

誤區二:我家寵物每次噗噗後,都沒發現有蟲,沒必要做體內驅蟲。

答:很多寄生蟲,比如球蟲、滴蟲,肉眼是看不到他們的存在的,必須通過專業的檢查才能檢測到。

誤區三:驅蟲藥副作用太大,寵物吃了嘔吐,精神不振。

答:這其實是驅蟲藥的藥物反應,屬於正常現象。狗狗藥物反應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可給狗狗餵食一些谷登益生菌。

誤區四:家裡成年寵物很健康,也沒有消瘦的症狀,所以不用驅蟲。

答:成年寵物的寄生蟲感染一般呈隱形,所以即使沒有在糞便中發現蟲體,也應該按時驅腸道寄生蟲。

誤區五:懷孕期間,寵物發現寄生蟲也不能進行驅蟲。

答:寵物懷孕時如果發現有體內寄生蟲也應該及時驅蟲,大部分寵物幼崽有腸道寄生蟲,都是由媽媽經胎盤或乳汁感染,所以懷孕期間也應該驅蟲,但是得服用孕期專用驅蟲藥。

狗常見體內寄生蟲有哪些?

蛔蟲、絛蟲、鉤蟲、球蟲、滴蟲和心絲蟲等。

別把狗狗驅蟲不當一回事


狗體內驅蟲的注意事項:

1.狗幼犬應在出生後20~30天進行第一次驅蟲,然後每個月再進行驅蟲;

2.成年狗應每半年(六個月)驅蟲一次;

3.給狗狗喂驅蟲藥最好選在狗狗吃過東西兩個小時以後,因為這個時間狗狗肚肚裡的東西已經消化了大部分了,腸胃既不是滿負荷也不是完全排空的狀態,這個時候藥可以比較好的混在食物中被消化。此時驅蟲效果最佳,且可以減少嘔吐的次數;

4.寵物抱養回家沒多久的話,一般建議等寵物在家裡生活一兩個星期,確定寵物身體情況良好,沒有出現任何不適(拉稀、感冒等)症狀,即可驅蟲;

5.寵物驅蟲時,驅蟲藥的劑量一定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服用,不同重量的寵物服用的劑量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