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史凡爾賽播下的劫難惡種

20世

二戰史凡爾賽播下的劫難惡種

紀被稱作“流血的世紀”,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近五百年來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人們被它空前的殘酷所震驚,開始對戰爭深惡痛絕。殊不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恰恰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地方。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都是德國。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小國林立的鬆散聯邦。19世紀中期,普魯士國王發起了德意志統一戰爭。統一戰爭期間,普魯士與歐洲大陸的霸主法國發生衝突,爆發了普法戰爭。戰爭由法國發動,但最後普魯士大獲全勝,普魯士也將戰爭由自衛戰爭轉化為侵略戰爭,侵入法國。法國戰敗後,被迫接受苛刻的條款: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而普魯士則借勢統一德國,建立起德意志第二帝國。

統一後的德國工業化進程十分迅猛,很快就超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工業國之一。20世紀初期,德國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對英法等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越來越來不滿,希望重新瓜分世界。這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當德國政府於1914年8月宣戰時,德國人民欣喜若狂,包括阿道夫•希特勒在內的德國士兵尤其興奮。德皇甚至驕傲地宣稱德國國內的黨派鬥爭已經結束,“我不再認識黨派,我只認識德國人民”。大多數德國人被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所鼓動,認為戰爭爆發後就可以愉快地告別沉悶的市民生活,他們希望戰爭在聖誕節前完美結束。

然而,勝利並沒有像德國人想象的那樣順利到來,相反,戰爭變成令人絕望的拉鋸式的消耗戰。最終戰火從歐洲戰爭擴展城世界大戰,參戰國達到33個,遍及五大洲,波及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據統計,“一戰”期間各交戰國總共動員了7400萬人走上前線,使用了各種最新型的殺人武器,結果導致約1000萬人陣亡,2000萬人受傷,500萬人失蹤。

大戰的頭兩年裡,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互有攻守,各有勝負。但1917年,美國向德國宣戰,極大地改變了局勢。一戰爆發後,美國一直以中立為名,向交戰雙方出售軍火,大發戰爭橫財。在雙方筋疲力盡之時,美國決定插手,於是在1917年4月6日藉口德國潛艇攻擊美國商船,向德國宣戰。美國強大的生產能力,決定了德國的戰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1918年11月11日德國簽署《貢比涅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戰事結束後,戰勝國便開始磋商召開締結對德和約會議問題。會議地點最後定在法國巴黎。1919年1月18日,和平會議在著名的巴黎凡爾賽宮鏡廳正式開幕,即為巴黎和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