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作:分析課文《珍珠鳥》,學習5個寫作知識點

陸生作:讀《珍珠鳥》

因為課文大家都學過了,所以簡單講五個知識點。

第1個是開頭第1句。

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是一個簡單的開頭,看起來沒有多少好的地方。但其實它很妙,情感都滿出來了,作者的狀態也在裡面了。

這句話裡面,有喜悅之情。朋友送東西給他,開心,禮尚往來。他又喜歡珍珠鳥,當然有喜愛之情。這些在真好這兩個字裡面能夠體現出來,這是由心而發的感受,它講的是情感。

我們讀書,要從文字看到文字的背後,背後有感受,有感悟。

一定是你心裡面有一個情感,你才會這樣把它表達出來。

我記得好像還有一篇課文,開頭是:打開門,跟春風撞了個滿懷……

陸生作:分析課文《珍珠鳥》,學習5個寫作知識點

第2點是反義詞思維。

這個怕跟不怕,剛好是一對反義詞。

反義詞就是變化,《珍珠鳥》就是寫變化的一篇文章,寫珍珠鳥從害怕到不害怕。

它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

時間順序對你們來講,是一個簡單的東西了,太陽東昇西落就是時間,春夏秋冬也是時間,一個人生老病死,這也是時間。

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反義詞思維。怕到不怕,不怕到怕,都可以講出故事來。

比如說,我以前一點都不害怕狗,家裡養一條狗,會抱它,摸摸它,逗它玩,很可愛。有一天它發瘋了,咬了我一口,害得我上醫院連續打針好多天,屁股都扎花了。從此以後,我就開始怕狗了,我知道再怎麼馴養,本性難改。

從怕到不怕或者從不怕到怕,中間肯定發生了一個事情,中間肯定有一個變化,把它寫出來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像民間故事裡面講,很久以前魚是有腳的,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現在魚沒有腳了。至於它是怎麼沒有腳的,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課文是珍珠鳥,是從怕到不怕。我舉得例子是狗,從不怕到怕。由此要明白一點,這個反義詞是可逆的。這很關鍵,思路就是這麼拓展開去的。東西可以從有到無,也可以從無到有;東西可以得到,也可以失去,失去了又可以重新得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都是可以的。

它既可以是可逆的,也是可以連續的。得失,失得,這是可逆的。如果把得失得失連在一起,這就是連續的。這東西我得到了,然後又失去了,又得到了,又失去了……可以一直寫下去。

陸生作:分析課文《珍珠鳥》,學習5個寫作知識點

第3點是事理結構。

作者講述了養珍珠鳥的一些事情,他寫這些事情的目的是為了最後講一個道理:信賴往往能夠創造出美好。

最關鍵的就是最後那句話,它是理,是核心。

事與理之間是一個證明關係,因果關係。理是從事情當中得出來的。

比如說,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吃冷飲對身體不好。這是我想表達的一個觀點,但是當我這樣直截了當告訴你的時候,它沒有力量。我得舉一個例子——張三昨天晚上吃了根冰激凌,連夜發燒、肚子痛,去醫院吊水去了。這就有一個具體的例子了。

我們這樣去寫文章,容易把文章寫得比較深刻一些,哪怕是一件平凡小事情,事情裡面也能夠講出一個到裡來。其實道理無處不在,以前有一個大家叫莊子,他說道在屎尿。你們可以去看看他寫的故事。

陸生作:分析課文《珍珠鳥》,學習5個寫作知識點

第4個是今天的重點,也是以前一直在講的一生多。

課文寫的是珍珠鳥,寫珍珠鳥它通過兩個方面來寫,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

寫靜態的,我們看第7自然段,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整個身子好肥。寫這些東西的時候,這隻珍珠鳥在動嗎?沒有動,只是畫了一幅畫,我們想象不出珍珠鳥在哪裡,它的背景是一片空白。

除了寫靜,又要寫動,比如第8自然段就是寫動的,一會兒飛到這裡,一會兒飛到那裡。

我們只有把動靜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的體現出我們要寫的一個東西。講到底,寫作文不是寫動的東西,就是寫靜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在大街上走,房子在動嗎?人在動。樹在動不動看情況,有風吹就動,風不吹就不動。

所以從這些方面去思考哈。

陸生作:分析課文《珍珠鳥》,學習5個寫作知識點

第5點是敘述者的變化。

我們要理解一點,作文裡面的我不一定是作者。一直在跟你們強調,我只是第一人稱。

我們看第8自然段: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

這是第三人稱。

我可以把它改成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的時候,它是一篇散文。如果改成第一人稱,它就變成了一篇童話。只要改幾個字就可以了。——起先,我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

敘述者的變化,會引起作文很大的變化。當你去寫一篇作文的時候,請你選擇好,你這篇作文的敘述者是誰?這個非常重要。敘述者可以是你自己,可以是裡面的人物,可以是上帝天神……

敘述者不同,視角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寫出來的作文便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