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CPI“數說”銀城益陽發展歷程

益陽,別稱“銀城”,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長株潭都市區副中心城市,以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中心城市,依託著“益山益水”、宜居宜業的優勢,全面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把加快發展作為全市上下的第一要務,經濟發展在歷史變遷中已“破繭成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恆溫器”,其走勢見證了益陽經濟發展的歷程。

一、建國70年以來益陽CPI走勢由“大起大落”逐步轉變為“溫和平穩”

益陽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於1985年由政府部門開始統計。30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我市價格體制由計劃價格體制走向市場價格體制階段,物價水平也由大幅波動趨於平穩,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供了有力保障。按不同時期的價格走向,益陽市的物價波動可以分為六個階段。

(一)物價走勢的展開階段(1985年至1991年):大起大落,波動明顯。

從1985年到1988年,國家先後採取了三項重大措施:一是放開了除國家定購的糧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少數品種以外的大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實行市場調節;二是工業品生產價格實行“雙軌制”,放開了計劃外生產資料價格;三是繼續放開一部分工業消費品價格。在大步放開價格的同時,適當提高了棉花、烤煙、邊銷茶原料收購價格,並將四種副食品價格補貼由暗補改為明補。由於當時經濟發展還處於摸索階段,政策的突然放開,導致物價水平出現較大波動。與1985年相比,1988年益陽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擴大14.7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同比漲幅擴大14.8個百分點。1988年下半年,中央下定決心開展價格整治行動,重點是建立和改善價格宏觀調控體系。1989年—1991年三年間,益陽市CPI漲幅回落明顯,分別上漲18.2%、3.2%、5.6%。

(二)物價走勢的轉變階段(1992年至1997年):震盪變化,攀至高峰。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誌著價格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改革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以往。數據顯示,在農副產品收購總額中,1992年國家定價比重為93%,比1991年下降11.6個百分點;國家指導價比重為0.7%,比1991年下降6.2%,市場調節價比重為93%,比1991年上升17.8個百分點。在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國家定價佔7.6%,比1991年下降18.1個百分點,國家指導價佔6.8%,比1991年下降12.3個百分點;市場調節價佔85.6%,比1991年上升30.4個百分點。由於前期市場調節價比重的增加,與市場自身運行環境產生了互斥,1992年—1995年期間,CPI價格漲幅逐步擴大,尤其是1994年CPI同比漲幅達到了25.4%,僅次於1988年。後期市場調控逐步成熟,到1996年、1997年,CPI同比漲幅相繼回落,分別比1995年回落13.5、19.2個百分點。

(三)物價走勢的低迷階段(1998年至2002年):震盪調整,首現負值。

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正式頒佈,國家實行並逐步完善宏觀經濟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發揮價格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穩定市場價格總水平。加之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1998年CPI指數迅速回落,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0.9%。隨後4年,僅2000年呈微漲態勢,同比上漲0.7%,其他年份均為負增長,這一階段處於建國以來物價水平的低迷時期。

(四)物價走勢的回升階段(2003年至2011年):小幅波動,震盪回升。

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藉此契機,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期,物價水平隨之逐步回升。2003—2008年,物價水平始終處於穩步上升趨勢,2008年CPI同比上漲6.4%,比2003年漲幅擴大5.4個百分點。但隨著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回落,傳導影響導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快速下跌,2009年CPI同比下降0.3%,為近9年來,唯一一次下跌。2010年-2011年,在“保增長、擴內需”經濟政策的多重影響下,CPI重回漲勢,2011年漲幅達到5.5%。

(五)物價走勢的平穩階段(2012年至今):平穩波動,溫和上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完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價格形成機制,堅決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靈活發揮價格槓桿作用,將價格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目前,我國基本實現了價格管理從直接制定價格水平向建機制、強監管的轉變,物價保持溫和可控。除2012年CPI同比漲幅在2.7%外,其他年份益陽市CPI漲幅均在2.0%以下,處於溫和上漲的合理區間。

壯麗70年 CPI“數說”銀城益陽發展歷程


1985—2018年益陽CPI走勢圖

二、建國70年以來益陽CPI運行特徵

建國70年來,我市價格改革成效顯著,不僅使價格形成機制、價格結構和價格調控體系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對促進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經濟發展穩步推進,CPI與GDP走勢息息相關。

從生產總值來看,以1985年為基準,益陽市GDP從24.943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758.38億元,年均增長13.7%,經濟健康發展成為物價水平穩步波動的有力基石。從發展速度來看,益陽市GDP增速一直在10%左右波動。分階段來看,在展開階段,GDP增速於1986年達到峰值,為13.6%;在轉變階段,GDP增速處於相對高位,尤其是1993年,GDP增速達到12.3%;在低迷階段,益陽市GDP走勢也有所回落,增速在8.5%左右運行。與1997年相比,1998年GDP增速回落3.4個百分點;在回升階段,GDP漲幅也隨之擴大,2003年GDP增速漲幅擴大到9.4%,隨之均保持在10%以上;在平穩階段,黨中央踐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GDP增速穩中有降。

(二)價格改革取得成果,居民收入跑贏物價。

分城鄉居民來看,1985—2018年,益陽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6.0倍,1988—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28.0倍,而CPI價格指數同比漲幅最高峰值都僅為25.6%。從增長速度來看,除個別年份外,城鄉居民收入都跑贏了物價,居民的生活水平、質量有了長足的進步,幸福感與獲得感也得到較大提升。

三、建國70年以來益陽CPI波動啟示

建國70年以來,益陽CPI走勢由“大起大落”逐步轉變為“溫和平穩”。尤其是從近五年CPI價格走勢看,我市物價水平始終穩定在政府提出的3.0%的宏觀調控目標以內,但我們也要認識到當前面臨的困境,中美貿易摩擦始終還未塵埃落定,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於劇烈波動的區間,國內自然災害天氣、非洲豬瘟等不可預期因素時有發生。因此,為確保後階段物價水平仍保持溫和上漲態勢,我市應當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繼續貫徹落實調控措施。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要切實制定和採取相應措施,在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把握好調價政策出臺的時機和力度,暫緩或暫停政策性漲價政策的出臺,控制價格過快上漲,以保持市場物價穩定。

(二)要實時關注國際環境變化。

要密切關注國際市場變化,尤其是要注意我國進口比重較大的國際原油、有色金屬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強對此類重點商品價格變化的監測預警,採取切實措施抑制市場價格過快上漲,建立良好規範的市場價格秩序,確保市場價格穩定。

(三)要遏制生鮮類食品價格漲幅過高。

合理控制生鮮類食品價格,避免或縮小生鮮類食品價格上漲向食品價格的連鎖傳導。做好鮮菜類、瓜果類、肉類的儲備工作,在市場生鮮類食品漲價嚴重影響低收入家庭生活時,對低收入居民提供平價定量供應,避免他們的實際生活明顯下降。

(四)要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扶助措施。

食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生活影響重大,在加強低收入居民就業的基礎上,要落實好價格補貼措施,尤其要加強縣區的價格補貼,使低收入戶和貧困學生生活不因價格上漲而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