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旅遊界中,有這樣一類“被遊客拉黑”的景點,它們均是外地遊客在目的地城市一定會去到的景點,可在那之後,遊客們絕不會再去第二次。

每座城市都有這樣一條街,上海城隍廟、成都寬窄巷子等均被網友們放入這份名單。在南京,這個地方叫做夫子廟。

歷代風光無限的夫子廟與秦淮河十里花街早已不再讓南京人引以為傲。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不久前,網易旅遊基於我國258家5A景區的全網口碑輿情,對2019年1月至今的全國所有5A級景區的旅遊口碑進行排名,沒想到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竟然排到了第五名。

當“被遊客拉黑”與“最讓遊客滿意”這兩種矛盾的前綴放到一起,夫子廟到底能給遊客帶來什麼?

與眾不同的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核心區域,是“中國四大文廟”之一的夫子廟,1600多年來,這裡由外向裡形成了孔廟、學宮與貢院的格局。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南宋以來,江南貢院便成為了中國當時最大的考場,學子們抱著破釜沉舟之心自各地趕來,希望有朝一日高中,既報效國家,又光耀門楣。遠的有文天祥、施耐庵和唐伯虎,近的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陳獨秀等。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因孔廟、學宮和貢院同處一地的緣故,夫子廟這塊區域成為當地最大的文化交易市場,筆墨紙硯樣樣齊全,你能想到與文人有關的任何東西,都能在夫子廟前的集市買到。

往來學子多起來後,美食文化也逐漸繁盛,被稱為“秦淮八絕”的16道名點,成為了南京乃至江浙小吃的代表。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更有趣的是,自夫子廟乘著畫舫向下走,燈紅酒綠的秦淮河在當年還是讓人沉迷的“溫柔鄉”,琵琶一彈,江南小調一唱,不知引得多少世家公子流連。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從規模和內容豐富程度上看,擁有瞻園、中國科舉博物館、烏衣巷、李香君樓和南京“8大小吃館”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絕非普通的文化旅遊街區和古鎮所能比擬;從服務來看,這裡也確實做到了讓遊客賓至如歸。

正因如此,它才在千篇一律的文化街區中顯得與眾不同。

當夫子廟失去南京人

如今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不再是萬千考生齊聚的“中國第一考場”,秦淮河畔的鶯歌燕舞也早在新中國成立後銷聲匿跡。可即便如此,憑藉“秦淮八絕”那16道美食,這裡足夠在一眾文化街區中一騎絕塵,為什麼南京人和遊客都把它“拉黑”了呢?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評價文化老街,人們常常提到“商業化”這個詞。與其說是商業化,倒不如說是大雞排、劣質玩具和那些既不“秦淮”也不“文廟”的產品改變了當地千百年來形成的業態。

業態變差了,價格卻漲了,夫子廟秦淮小吃作為“中國四大小吃”之一,被當地人奉為“最平民”的鴨血粉絲湯賣到近20元一碗。若是狠下心將傳說中那80餘種小吃嚐個遍,怕是要花上一筆鉅款。

南京人很快找到了新的替代者,於是夫子廟從此失去了南京人。所謂“譭譽參半”,“毀”的大概是這個。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少了當地人,憑藉遊客們帶著“調味劑”的舌頭可嘗不出來“秦淮八絕”的水平究竟是升是降,鴨油酥燒餅也好,蟹殼黃燒餅也好,自然都不是以前的味道了。

除了長沙火宮殿依舊擁有著大量當地粉絲,南京夫子廟、蘇州玄妙觀和上海城隍廟都面臨失去當地人的尷尬處境。

這是個極有趣的問題:究竟是南京人失去了夫子廟,還是夫子廟失去了南京人?

屢遭詬病,又成“遊客最滿意”景區,南京夫子廟為何如此矛盾?

來到南京旅行,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依舊是外地人的最佳選擇,傍晚時分逛一逛夫子廟、瞻園,到了夜幕降臨之時,乘坐一艘畫舫泛舟秦淮河。

看看夜色,聽一聽當年這裡發生的故事與傳奇。

“遊客滿意”誇的是這裡優質的體驗和豐富的景點,“屢遭詬病”批的是下降的品質和瘋漲的價格。不知道這處越來越不“南京”的夫子廟,究竟還會繁榮多久?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