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順心的人,大多有這樣的特點.....


事事順心的人,大多有這樣的特點.....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命運。有的人黴運連連,好事見他繞道走,而有的人心想事成,遇事如有神助。生活中,你如果會觀察,就會發現事事順利的人,都有以下的共性:

第一,做人有愛心。

處事待人接物,都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有這樣的態度非常好。為什麼?慢慢的,把自我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師長一直說,念念為人著想。

第二, 對人寬心。

人家做得不妥當的地方,不要計較。“先人不善,不識道德”,文化已經斷了好幾代了,大家現在不是很懂這些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人告訴他,我們不應該去責怪別人。我們應該想:孔子、孟子等古聖先賢的教誨,有沒有入我們的心?入了我們的心,我們就在道中,沒有入心叫知識。積累的知識越多,但沒去改心,沒有轉變心態,沒去力行,那會像《弟子規》說的,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第三,幫人耐心。

幫助人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得要設身處地,你得要善巧方便,以他能接受的方法來協助他。

第四, 說話細心。

像《常禮舉要》裡面有提到的,說話以前要能夠感覺到周圍的人事狀況,“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最近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結果我們還在那裡“哎呀,我最近好得不得了啊”,講著講著, 人家就很難受了。這個心柔不柔軟可以感覺得到。

第五, 做事專心。

專注,才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定力。不能坐在椅子上做事情的時候,腦子都在想其他的事,這個就是沒有盡忠職守。我們應該做事的時候心都定不下來,這就對不起領導啊,對不起工作了。

第六,逆境要忍心。

逆來順受,也是考驗人肚量要大。

第七,煩惱要清心。

遇見煩惱,先要讓自己的心清淨下來。

第八,修學要有恆心。

修學絕非一蹴可就、一日之功,最忌急躁、急於求成。所以修學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去學。而且用心要在當下,人一想還要多久、還要多久,他那個煩惱、恐懼就起來了。就像爬山,今天你去爬九華山,怎麼爬?大家去爬過九華山沒有?山很高哦。假如你一看,哇, 這麼高,你腳就軟了。你假如只看著前面這一臺階,是吧,你都不去煩惱“哇,怎麼這麼高,怎麼這麼多”,你都不去想這個,安住在當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分鐘,走好每一步。可能當你走到的時候,“啊,怎麼到了, 怎麼一點都不累?”因為你就沒想累,它就不累嘛。你一直想“好累哦, 好累哦”,它就累給你看嘛。所以有恆心,“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 不怕千萬事。”

第九,時時要觀心。

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在道中。都有這樣的心境觀照自己,事事是好事,都是來成就我的;人人是好人,都是來幫助我, 都是來給我發考卷,讓我能知道自己的狀況。那你就感謝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那就沒有壞事了。

這樣,“ 事事”就能“順心”了。


摘自《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後裔的》(蔡禮旭著)


事事順心的人,大多有這樣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