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是怎樣建成的?

a741753690


近年來,關於這座樂山大佛有許多神秘的傳說,而歷史上有記載的,就有所謂的“佛光”和“閉眼流淚”事件!

這麼長時間了,一直沒能有人從科學的角度合理解釋為何會出現“佛光”和“閉眼流淚”事件!也許是因為唐代得道高僧海通和尚道法高深,賦予了樂山大佛靈性,樂山大佛承載了一種不可解釋的神秘力量。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

海通是貴州人,結茅於凌雲山中。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

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和尚見此立志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讓水流平緩,減殺水勢,永鎮風濤。於是,海師禪師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

公元713年,唐朝開元元年,四川南岷江凌雲寺旁的樂山大佛正式動土開工,樂山大佛是由當時的得道高僧海通和尚主持建設的。

等到樂山大佛的工程建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高僧海通和尚就圓寂了。

後來樂山大佛建築工程項目中間中斷了好幾次,整個工程一直到唐德宗時期才完成,總共耗時將近一個世紀。

樂山大佛處在大渡河、青衣江和閩江三岔交叉口,可以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雕像。

不管怎樣,樂山大佛建成於我國大唐盛世唐德宗時期(713年),竣工於唐朝貞元19年(803年),單憑這一點,樂山大佛也在我國曆史上被賦予非同凡響的意義。





飛揚視角


傳說古時,凌雲山下是大渡河、泯江、青衣江的匯流地,江水如萬馬奔騰,吼聲震天,常常有船毀人亡。年復一年,人們只能望水興嘆,無可奈何。海通禪師見此情此景,悲痛無比,他日夜沉思,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山岩上臨江鑿一座人世間最大的彌勒佛像,讓他日日夜夜、萬世千載面對浩浩三江,安瀾鎮濤,保佑蒼生,於是,決定修建樂山大佛。

當海通禪師從長江、淮河等地化緣回來時,請來了許多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讓他們一起雕鑿大佛。附近的老百姓聽說海通禪師請人雕鑿大佛,鎮壓三江水怪,也都紛紛來到工地幫忙。春去冬來,歲歲年年,大佛的輪廓越來越清楚,三江匯流處也越來越平靜。

樂山大佛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但經過三代工匠的努力,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據說大佛落成數千年以來,周邊風調雨順,三江風平浪靜。從未再發生過水災,船隻失事竟也少了許多。

所以說,樂山大佛是由一代代的工匠和百姓辛苦鑿刻出來的,為了風調雨順,為了生活不再受到苦難,先人們一刀一刀的刻出了這麼大一尊佛。


玩易齋


  

  傳說唐朝初年,凌雲山上有一座凌雲寺,凌雲寺裡有一個老和尚,叫海通。當時凌雲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深流急,波湧浪翻,經常吞沒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毀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這岩石上刻造佛像,藉著菩薩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來往船隻不再受害。

  於是他請了兩個有名的石匠來商量刻佛像的事。這兩個石匠一個叫石誠,一個叫石虛(一說石匠石青雕刻了樂山大佛)。老和尚對他們說:“我準備在這凌雲山岩上刻造佛像,請你們來商議商議。”

  石虛一聽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裡很高興。他想,這凌雲山十分秀麗,凌雲亭非常宏偉,每年來這兒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許多各式各樣造型的佛像來,我的本事豈不就一下傳揚開來!想到這裡,他就說:“三江水怪,十分兇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鎮住。”這時,老和尚見石誠在旁邊一言不發,就問他:“石誠師傅,你覺得如何?”石誠不慌不忙的說:“我看就刻一尊象這山岩一樣高大的佛像吧。”石虛一聽忙搖頭說:“山岩這樣高,石頭這樣硬,你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誠說:“這岩石硬就能經受風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鎮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見二人爭持不下,就說:“你們二人不要再爭了,乾脆一個刻大佛,一個刻千佛吧。”

  說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緣去了。從此,石誠、石虛兩人就各自選巖構圖,雕琢佛像。石虛選擇了那最顯眼,石頭不太堅硬的沿江一片紅砂岩,開始雕琢起來,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他刻了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觀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羅漢降龍伏虎,又刻了普賢菩薩指點迷途。只聽鑿子響,只見石片飛,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兩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誠呢,卻選擇了一塊又高又難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們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著岩石,開始雕琢大佛。大佛的造像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彌勒佛。

  石虛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誠的大佛連一隻腳也沒有刻完。石虛譏諷的說:“我兩年刻了千尊佛,你兩年還沒刻完大佛的一隻腳。”石誠毫不氣餒的說:“你千尊佛,萬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隻腳。”說完又繼續雕琢起來。

  老和尚化緣回來還請了許多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讓他們和石誠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聽說老和尚請人雕琢大佛鎮壓三江水怪,也紛紛趕來幫忙。有的燒茶,有的送飯,一時之間,凌雲巖上人來人往,錘聲如雷,巖片似雨。

  住在巖下深潭裡的水怪,每天被巖上的石塊打得膽戰心驚,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湧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們從巖上捲到水裡淹死。石工們眼看怪物湧起水來,就紛紛揀起巖上的石塊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樣,不一會兒,就把水怪埋葬在亂石堆裡。從此大佛巖下,風平浪靜,而大佛的樣子也一天天顯露出來。

  這時,嘉州有個官吏,愛財如命。他聽說老和尚從外地化了許多銀兩,便打起了壞主意。有一天,他帶著幾個官兵來到凌雲寺,對老和尚說:“膽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報官立案,目無王法,罰你銀兩一萬兩,限三天交齊。”老和尚說:“大人,修建大佛是為了鎮壓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難,這銀子是我化緣來修建大佛的,不能動啊!”那官吏見老和尚不答應,就恐嚇說:“要是不交錢,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銀子。誰知話剛說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說:“我寧願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動修建大佛的錢!”說完,就自己剜去雙眼,端在盤子裡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見老和尚真的剜去雙眼,嚇得不停後退。誰想一時忘了身後是懸崖,一下子摔死了。

  這時,那一對眼睛又飛回老和尚的眼眶裡。那些貪官汙吏見了,再也不敢去敲詐老和尚的錢了。

  後來,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還沒有完工。他把幾個弟子和石工們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後,你們一定要繼續造大佛。”說完,他就嚥氣了。老和尚死後,他的徒弟就領著大家繼續建造大佛。不久,石誠也死了,他的徒弟們仍舊在雕琢大佛。就這樣一代接著一代,經過了90年,大佛終於建成了。

  因為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們就叫它大佛,又叫樂山大佛。大佛旁邊的那座凌雲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如今的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1051個,耳長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彙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

  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開鑿的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通道——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後,曾建有七層樓閣覆蓋(一說九層或十三層),時稱“大佛閣”、“大像閣”;宋時稱“凌雲閣”、“天寧閣”;元代稱“寶鴻閣”;明代俗稱“佛棚”、清代俗稱“佛亭”,最終廢毀……至今,仍舊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多處孔穴和屋簷痕跡,專家證實,這些正是歷代建造或維修樓閣時,安置樑柱和屋簷的地方。

  如今,樑柱和屋簷早已不見蹤影,而雄偉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看護著在滾滾紅塵中依然保有迴歸正念的芸芸眾生。

  樂山大佛是誰建造的

  開鑿樂山大佛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他當時結茅於凌雲山上,他見三江(即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江水匯聚山下,驚濤裂岸,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於是他發宏誓願,逢巖開鑿彌勒大佛,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從此,海通曆盡艱辛到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於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經三代工匠精心雕刻,至公元803年曆時90年時間才完工。

  樂山大佛比例勻稱,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肩寬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彌勒石刻大佛。1989年一位廣東遊客在大佛附近發現了一尊巨型睡佛,且樂山大佛端坐於睡佛的心胸中,這是大自然無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設的奇蹟,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鑿成。


conquer96154768


選址

選完整立式巖體

丈量勘探

組織團隊

畫坐佛

圖畫『設計圖』上做標識,對應立式巖體做標記。

巖體周圍開始工場

搭建毛竹棚架

團隊分組:

1,分雕刻區間小組,兩人或以上一組。

2,運輸組,負責運送雕刻砸下的石頭。

3,支援組,負責服務雕刻組,傳遞信息給總工組。

4,總工組『施工管理組』,負責總設計,施工區域分配,施工進度管理,現場總指揮,後勤調度。

5,後勤組,負責生活方面。做飯,運輸,清倒,扛水,維修工具,採購日用品等等。

6,外事組,負責與地方政府溝通,負責向鄉紳拉贊助,負責僱傭民工,負責安撫死傷民工家屬等等。

具備以上,開始施工,時間不是問題前赴後繼。


路過man


樂山大佛是世界上現存的尺度最大的石刻坐佛像,全身通高70.8 米,肩寬24 米。樂山大佛位於今四川省樂山市東面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交匯處的棲鸞峰下,依凌雲山山崖開鑿而成。713年,由貴州籍名僧海通募款動工,海通逝世後,由劍南四川節度使韋皋舍俸錢50萬繼續興建,歷時90年完工。803年,樂山大佛造成。樂山大佛高大無比,在極遠處,人們便可見其隱沒在雲山霧海之中。它可遠眺峨眉山,近瞰樂山市,作為世界上現存的最大一尊摩崖石像,它擁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樂山大佛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佛雕藝術。


新文化傳播社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死後,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築。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 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形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範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桃源天馬行空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

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

在歷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