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宣揚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同時以不同速度運動,這是科學嗎?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事實上,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不同位置,以不同的速度運動,這正是量子力學所表述的內容,說白了就是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直接體現,具有波動性的微觀粒子當時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不同的位置,這種現象並不是因為中科院宣揚的觀點,而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現在了當時的物理學界!

微觀粒子確實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不同的位置,這種現象在實驗中也能夠體現,比如說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單個電子穿過雙縫之後可以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這正是波動性的直接體現,說明電子也具有波動性,具有波動性就可以同時穿過兩條縫隙然後自我發射干涉形成干涉條紋。

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速度)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而如果我們向確定微觀粒子的狀態,只有通過一種方式:觀測!觀測行為可以導致“波函數坍縮”,由不確定的狀態變成確定狀態(本徵態)。

事實上,不僅僅是微觀粒子,按照德布羅意物質波的概念詮釋,宏觀世界的物體也具有波動性,比如說此時此刻的你就具有波動性。純理論分析,由於你有波動性,你可以身處任何位置,你可能在你家裡玩電腦,也可能在月球上甚至火星上!只不過宏觀世界的波動性太不明顯了,現實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你只表現出了粒子性,而不會表現出波動性!

所以,也不用可以說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這種觀點就是中科院的觀點,這種觀點很早就出現了,甚至是量子力學的基礎,直到今天仍舊適用!


宇宙探索


一群科盲寫的垃圾答案真是看醉了。

一件事物不瞭解不是你的錯,但不瞭解還拍腦袋胡言亂語就是你的蠢。

不是中科院物理所宣稱什麼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而是任何一本量子理論教科書都告訴我們微觀粒子由於波粒二象性,它可以同時處於不同位置!!具體而言,微觀粒子的的波又稱德布羅意波,它的物理意義是由波恩提出的,即粒子在某處發現的概率與該處波函數振幅的平方成正比,這就是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是量子理論框架的基礎理論之一。

記住:這在物理學界是1+1=2的常識,是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無毒的常識,而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謬論。

這個理論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有著百年來無數實驗事實背書的結論,歷史上凡是反對量子力學的人,牛如愛因斯坦也被現實的實驗結果無情打臉,哪怕量子理論看著再荒謬歷史上還未出現一例違背量子力學預言的事情,一例都未發生!

——————————-

有問題可以問,但凡是沒受過系統物理學培訓就上來誇誇其談的民科智障,默認看作狗屎不予理睬。有時候對傻逼說話還真不能客氣。


子hong


用“宣揚”一詞說明你是把對方擺在了貶損的一面,自己先入為主的佔據了話語權!這說明你是有些智商的,但公眾可不全是傻子!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正經地方,一味靠譁眾取寵吸引注意,並且遊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那麼等待你的將會是可悲的結局,可恥的下場!曲昭偉當初是何等的狂妄?把近代物理說的一無是處,把物理大家貶損的一文不值,把公眾看成狗屎不如!結果怎樣?曲昭偉自己既無德又無能,終被網絡拋棄,等待他的將是司法調查!請你好自為之吧!


終極數學


首先微觀粒子運動有自旋運動角動量等,它們非常複雜~微觀粒子自旋運動方向可以向上轉,向下轉,或者向左轉,向右轉等全方位轉。比喻首先地球有自轉還要圍繞太陽轉,太陽還有自轉,太陽還要圍繞銀河系轉等。形像比喻微觀粒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時,可以確定微觀粒子分佈位置的方向,但是不能確定它的速度。如果確定微觀粒子的速度時,就不能確定微觀粒子分佈位置的方向。也就是微觀粒子運動時,它動量和位置不能同時確定。可以根據薛定諤方程式計算出來微觀粒子分佈的概率。


擦肩而過的世界


宏觀宇宙微觀粒子,有主有客,主客輪替加臨,輪替坐莊,樁點環繞,太過不及,‘’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雖然老子默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千萬”函谷關悻悻而去,但不等於岐黃鬼臾區《素問》無解。前有張仲景,後有《易演傷寒論》,量子論,這是幾千年前早有定論的玩意兒,早已在中醫領域開花結果!說‘’牛頓愛因斯坦剽竊之徒爾‘’不是沒有依據!不要欺人太甚!






易演傷寒論作者


我的結論是,這就是科學。

這是我經過慎重考慮得出來的結論。

我們要明白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科學不等於正確。科學是我們這個時代對萬物的認識方法和認知結論。在我們這個時代之前,我們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結論,是宗教和哲學。宗教和哲學在認識世界方面有正確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同理,在我們這個時代過去之後,下一個時代,我們會回顧這段歷史。那個時候我們會看到科學成功的地方也會看到科學霸權的錯誤和對認知萬物的束縛。

第二,當下對於前沿科學和未知,民科甚至沒有發言權,科學才有最終解釋權。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這樣,在宗教時代,宗教擁有最終解釋權,科學那時候只是異端。科學打敗了宗教,現在是他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成王敗寇,我們應該對勝利者保持一段時間的敬畏。

第三,科學掌權之後會瘋狂掠奪人類智慧的結晶,也可以美化為吸收借鑑。但是為了防止上一屆知識霸權的反撲,科學需要將他們的內容改頭換面。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不就是上帝嗎?科學不允許上帝的復活,所以改個名字,稱之為量子力學的某某理論,就很時尚了。這個過程就好比西醫不斷從中醫中吸取養分,甚至把中藥提煉之後就稱之為西藥。把中藥的配伍改個名字叫雞尾酒療法,變成西醫療法。但是絕對不能承認中醫是科學。

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思想實驗。我們拿著一個玻璃容器,裡面有很多玻璃珠,其中只有一粒是可見的玻璃珠,我們抖動這個玻璃容器就能看到這個可見的玻璃珠無規則的運動。這就是量子力學。如果容器裡面的玻璃珠全是不可見的,那麼,這就是量子力學的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量子力學裡面充滿了悖論。比如量子的運動軌道。如果量子的運動沒有軌道,只有出現的概率分佈。那麼我們就要問兩個簡單的問題,第一個,遙遠的恆星發出來的光子一類的量子信息,我們是按規律接收到還是按概率接收到?第二個,比如類似單電子雙縫實驗,實驗中的量子微粒,是按照順序從起點到達終點?還是按概率有可能直接到達終點,然後再出現在通過雙縫的過程當中?

當然,對這些問題科學都能給出科學的解釋,因為他們擁有最終解釋權。


nqeebxyooj


如果真是中科院的行為,他們的探索方向正確,應該對得起他們的工資。為什麼?

現代對微觀粒子的概念很多,如果不限定是某類粒子,本題中的中科院宣揚就是對的,並且是科學的,當然是否是科學必須有可觀測自然現象,推理邏輯,可供他人重複驗證。

本題中微觀粒子可同時處於多個位置,提問者沒限定位置距離,沒限定參照系,也未提出中科院宣揚的粒子是什麼微觀粒子,作用距離範圍等等,以電子為例,以觀測者及其工具的環境作為參照系來描述,電子是微觀粒子,一粒電孑同時就處於多種狀態,電子的運動型態由環境動態確定,根據是熱漲冷縮自然現象得出,不同方位的冷熱傳導同時作用於一粒電子,電子能同時轉移傳導,如果對每一個方位進行觀測,電子展現的動態型態各不相同,並且都有進動行為的不同位置。用不同頻段的光不同方位的光進行,也有同樣的觀測結果,這是位置不同的科學性。速度不同的根源是傳導過程中的發射源產生的對環境動態空間的壓強不等,很自然壓強傳導速度存在差別,光有光壓,水有水壓,光速恆定的前提是動態等勢面,離開等勢面光速是變速運動,因為光速是天體大環境的動態平衡運動,隨平衡度規而改變,度就是量,規就是區域區間。對這些結論,有不服氣者可自我去驗證。

現代還有一大誤區,就是光傳導現象的壓強平衡位移形為誤認為是有型粒子形為,這是讓大眾不能理解不能認可的結點。例如在衛星上發出電子型變動態,也就是光動態,當傳導於地球不同區域時,由於光的壓強等勢傳遞性,在等勢面上任意位上,被傳導發生型變的電子在直線連線方向上觀測,獲得動態的電子具有相同動態量形為,這裡的誤區就是將發射光的光源,用有型粒子概念來替代了壓強平衡態,有型粒子自身很難離開環境而產生隔位位移,自然界中一切隔位運動的所謂粒子都是壓強平衡態作用於有型粒子時刻產生的壓強平衡型變反映,這是神秘的糾纏超距作用產生的內在原因,現代整個科學界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今天就送給關心科學探索的讀者。(本文原創,個人研究結論供參考)


宇宙譜


世界本無物,何處惹塵埃。其實世界從無到有,是能量場的作用。由最初的能量聚集形成基本粒子。也就是我們觀測到的基本粒子是一種我們還無法破解的能量表現。再往小了可能就沒有更小的粒子了。

所以能量就會有缺失和補償,即在不同的位置可能會瞬間形成新的微觀粒子,和缺失能量又隱失的粒子。由於在一定的範圍內只是一個能量場,所以它可以存在於B點,也可以存在於A點。或者同時存在a和b兩個互相關聯的粒子。及是能量場的波動性。

由於我們無法確切去定義我們所觀測到的粒子在不同時刻是不是同一個粒子,我們只能在一定範圍內觀測到它,所以我們認為它就是它,但是能量場是會振動的,所以這個粒子可能已經見過無數次的能量的聚集轉移轉變。也就是它已經出了100招變身無數次了,而我們看到的還是原來那個粒子。

所以它既可以以我們無法察覺的速度出現在能量場範圍內的任何地方而無法確定,還可以同時出現在能量場裡不同地方。


HIFI音響科技大咖秀


我堅信,也十分確定:中科院物理所絕對不會認為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且以不同速度運動。題目的提問者一定是沒弄懂中科院物理所關於圍觀粒子量子行為的描述,所以才由此一個錯誤的提問。


中科院物理所肯定是說微觀粒子的運動是不確定的,其軌跡並不是一個確定的路徑,而是以概率的方式,隨機出現在一個區域的某個位置。就像是我們下跳起一樣,微觀粒子就是跳棋,跳棋下一步出現在什麼地方完全是隨機的,是由骰子的點數決定。所以,我們要描述跳棋的運動規律,只能夠使用概率來描述,以概率表示每個地方跳棋出現的概率。


就比如電子雲,它就是電子出現的概率雲,電子下一步出現在哪裡完全是不確定的,我們只能夠知道電子出現在各處的概率。概率大的地方出現的可能性大,但概率小的地方並不是意味這電子不會出現,只不過出現的次數少了點而已。


還有就是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微觀粒子同時具有波的性質,也具有粒子性。而波的性質可以使得粒子發生很多奇特屬性呢。比如發生干涉,即便是一個一個發射粒子,它在通過狹縫時也會發生干涉條紋,就好在粒子同時通過了兩個狹縫。

總之,量子力學中會有很多有趣實實驗,讓你覺得妙不可言,讓你覺得不可思議,讓你覺得完全違反常識。


科學探秘頻道


微觀粒子處於多個地方可以理解,近乎光速的運動,時間差近乎為零,測量儀器精度達不到很容易出現這種結果吧,老子在描述道的時候,確實如此。不過不同速度,不敢亂下結論,我覺得更像是以光速在狹小的空間中運動。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的老子新解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