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在農村,白蒿在正月裡露出嫩芽的時候,往往被採摘回家,作為一道美味的野菜端上餐桌,也有把它曬乾,作為泡茶飲品的。藥食同源在茵陳上體現的很徹底,但是因為季節的限制的,茵陳只有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供大家採摘。再加上茵陳的保健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因此就成了人們眼中的香餑餑。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從來都是物以稀為貴,茵陳也不例外。能不能進行人工種植茵陳獲取暴利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茵陳人工高產栽培技術。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首先,瞭解一下茵陳的生長特性

野地裡面,當地面溫度升高到3-4℃的時候,茵陳開始萌芽生長。它的最適生長溫度為日平均12-19℃。茵陳耐旱,也耐溼,對土壤要求不嚴,畢竟是野草,生命力極強。所以,在野生條件下,生長速度快,當日照時數≥6.5 小時/天、土壤溼度在15%條件下, 茵陳極易木質化,可供藥、食的時段非常有限,這才有了“正月茵陳二月蒿, 三月茵陳當柴燒”的說法。

瞭解了這些特性,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延長茵陳芽苗採摘期,只需要做好生長環境的土溫、土溼及空氣溼度條件, 創造一個適於茵陳芽苗生長的小氣候環境就可以了。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小拱棚人工栽培技術要點

1、 整地做畦

既然茵陳喜歡適宜的小氣候,因此小拱棚栽培顯得比較合適,而且投資也低。茵陳拱棚栽培宜在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的地段。當地玉米收穫後, 可選擇合適田塊, 按3.4~4kg/m2 施入腐熟農家肥, 深翻,使土壤與肥料混合均勻, 耙平後做畦, 畦寬1.5m、長8m左右, 也可按地段長短確定, 但太長不便棚內管理。

2、 採根栽根

畦壟做好後, 隨即選擇野生白蒿的老根。這時野生茵陳莖部多已木質化,且已開花結籽, 但根系仍生長健壯, 尤以潮溼向陽地段生長更壯。選好健壯母株後, 先從地上1cm 處剪去木質化莖枝, 然後完整挖回母株根系。栽根時應隨採隨栽, 栽時先按行距15cm 開溝, 溝深12~15cm, 溝內均勻撒施碳酸氫銨450g/m2 和磷酸二氫鉀110g/m2, 肥料撒後栽埋母株, 株距 10cm。埋根時注意根系自然放入, 剪去過長部分, 並在木質莖茬上覆土1cm 左右, 以蓋住剪口硬茬為宜。為預防野生根感染有害細菌, 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與細土混合均勻, 在覆完土的畦面上薄撒一層, 用藥量為8g/m2。栽完一畦後,即可小水澆灌, 防止根系被衝出土外。如因條件限制, 不能隨採隨栽的母株, 可將其假植在沙中, 到條件具備時再栽, 但時間不能過長, 以免降低成活率和影響元旦上市, 降低經濟效益。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3、適時扣棚

計算好什麼時候把茵陳苗芽上市,在確定扣棚時間。茵陳第1茬採收期約35天, 如果元旦前後上市, 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扣棚。近幾年我們都是在10月上旬按原作畦寬1.5m、高 1m 的規格搭建好拱棚,下旬選擇晴朗無風、氣溫較高的午後( 14∶30 左右) 把棚膜扣好。拱棚膜扣好後, 在壟畦表面覆一層農膜, 農膜保溫保溼。觀測證明, 覆農膜地段比不覆膜的茵陳苗芽要早上市5天左右。搭建拱棚時注意既要堅固( 具有抗風雪和自重能力) , 又要經濟實用。

4、適時揭蓋膜網,這是關鍵技術

當苗芽長到6~8cm 時, 要及時將棚內農膜卷整齊, 放在畦壟的一頭, 以免影響苗芽長高, 每茬採收完澆水施肥後再蓋好。3月底至10月, 將棚內地膜卷放好備用。4月20日前後揭去拱棚膜。留種的地段4月份以後不再採收, 並在畦中間去掉1行, 以促發壯苗。在苗芽採收地段, 為防止夏季苗芽木質化,5月下旬在原拱棚架上搭設銀灰色遮陽網, 網邊用土壓實, 以防大風揭網。遮陽網9月底揭去。實踐證明, 銀灰色遮陽網既可降溫保溼, 又可減輕蚜蟲危害, 從而提高茵陳苗芽商品率。

5、保溫防寒並適度通風

扣棚和每次採收後未出苗前, 可暫不通風, 也不揭畦面農膜, 以保持棚內較高的溫度與溼度。但當苗芽長出 3~5cm、晴天棚內溫度升至 24℃ 時需要及時放氣通風, 防止高溫灼傷苗芽。通風時捲去內膜, 外膜兩頭棚門開放, 16∶30~17∶00時重新蓋好。為保證苗芽正常生長, 陰雨、雪及5級以上大風天氣不放風。夜間棚內農膜下溫度低於3.8℃時可在外膜上加蓋草簾等防寒物。

6、適時澆水施肥

澆水宜在採收後第3天進行。 最好是晴天的中午, 用小水澆灌,灌水前撒施尿素30~40g/m2 或隨水追肥, 以促苗芽健壯生長。澆後棚內溼度較大, 內膜3~5 天內要白天捲起、晚上蓋好。棚膜可根據天氣和棚內溫、溼度情況, 適度開兩頭棚門通風, 晚上重新蓋好。

7 、及時清除雜草

茵陳拱棚內雜草主要有藜科植物灰菜、莧科野草、十字花科薺菜、旋花科打碗花、禾本科狗尾草、稗草、野燕麥、看麥娘、多花黑麥草及菊科植物小薊等, 生長時段內幾乎長年不斷。 清理雜草一是結合鬆土淺鋤; 二是平時注意人工拔除; 三是栽苗時不帶入雜草種子或根系; 四是不要在一塊地裡連續栽植茵陳, 以防雜草連續繁衍。

8、病蟲防治

野生的基本上不見病蟲害,只要是人工栽培,總會生點病蟲害。茵陳常見的病蟲害有斑點病、白粉病; 蟲害有蚜蟲、紅蜘蛛、蠐螬、金針蟲、小地老虎。 斑點病與白粉病多發生在7~9 月, 尤其是連陰雨天氣、積水久溼、晝夜溫差大時容易發作。斑點病發病時從貼地面基部葉片 向上蔓延, 葉片出現3~10mm 圓形或橢圓形斑點, 從而危害葉片。白粉病感染時菌絲產生於葉片背面, 形成一層粉霜。斑點病、白粉病均為細菌感染, 可在發病前後用 50%甲基託布津 1 000 倍液或 50%多菌靈 500 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從4月下旬至10月, 嚴重危害茵陳苗芽上部嫩葉。紅蜘蛛多在5~6月空氣溼度較小時發生, 潛伏於葉背, 刺吸汁液, 造成葉片枯黃。蚜蟲、紅蜘蛛均可用 40%樂果乳油 1 000~1 500 倍液噴霧防治。蠐螬、金針蟲、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主要危害當年春季種子繁殖的獨根秧苗, 常咬斷主根或嫩莖, 造成缺苗。發現有地下害蟲危害時可用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灌根。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9、 預防氣象災害

在棚膜覆蓋期間, 主要的氣象災害是冬季寒潮降溫導致的低溫凍害、大雪壓棚和大風揭膜(主要在3~4 月) 、高溫灼傷苗芽等, 揭膜後主要有乾旱、暴雨、大風( 6~8 月)、秋季連陰雨等。 為保證質量和產量, 種植戶要隨時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天氣預報, 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 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對於暴雨、積水、大雪壓棚等也應在災後第一時間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補救。

10 、適時採收

幾年來市場銷售證明, 鮮嫩茵陳苗市銷一直看好, 幾乎是一進市場即被搶購。可一旦苗芽老化, 市民多會挑剔。所以, 適時採收、隨採、隨包裝、隨上市、保持鮮嫩是採收的重要環節。 當苗芽長到10~12cm時, 葉面露水晾乾後即可採收。扣棚後至採收第1茬需35天左右, 以後每隔15天左右收1茬。採收時留茬要低而整齊, 採收的苗芽要隨手用皮筋捆紮, 裝入塑料袋內, 以防失水, 降低商品率; 運輸途中要防止日曬、重壓、堆積, 以免引起葉片發熱發黃。 不能鮮售的, 可在自然陽光下乾燥, 交售中藥收購部門, 也可有較好效益。

作為熱門的野菜,反正投資也不大,要不試試?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割了當柴燒”,人工栽培鼓腰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