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首條磁懸浮列車下線測試,時速1000Km/h、技術自成一體,這說明了什麼?

遍地黃金888


磁懸浮列車原理最初是1922年德國專家赫爾曼發現並申請專利,是一種現代化高科技軌道交通工具。美國,德國,日本等相繼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中國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磁懸浮列車進行研究,其間取得一些進展,於2015年在長沙試行成功。2019年5月23日,中國首列時速高達6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在青島下線。到2020年,我國還將成功運行時速高達10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中國的磁懸浮技術採用高溫超導磁體,不同於德日美技術,屬於自成一派,所需能量更低,成本也更低,並且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極少,牽引力更大。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國在磁懸浮這一領域所掌控的技術已日浙成熟和完善,取得的巨大成就已完全超越了日本、德國和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我們相信,未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面對日漸發展壯大的中國,只有仰天長嘆,扼腕嘆息的份兒。


喬希軍


我國的磁懸浮列車,自己研發在先,並且試車成功,其間,逐步體驗了磁懸浮的運用,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大批相關人才,為以後的研發準備了人才條件。

後來引進德國技術,在上海建成一條短距離的運行線,長期的UI體會,領悟,一則是技術問題,二則是我國當時的科研,工業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只能一步步追趕,只能與國家發展同步。三則磁懸浮成本較高,和高速火車比較沒有成本的優勢,難以被當時的國家所接受,使得高鐵獲得一個迅猛發展的天賜良機,終於成了氣候。

高鐵的發展,反而使得磁懸浮研發沒有了壓力,從容不迫的按照自有規律發展。

任何降下成本,超導體的運行溫度是關鍵。磁懸浮雖然大大減小了摩擦,但是設置低溫環境,以供磁懸浮運用,低溫與常溫的巨大差距,就是能量的巨大差距,已經把摩擦小的優勢完全淹沒了。這條路肯定走不通,發達國家可以有財力,但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們,必須另闢蹊徑,即提高超導體運行的溫度。路線雖然明確,技術的進步卻不可能飛躍,只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來。所以,自從引進,自從被高鐵搶了風頭,磁懸浮厚積薄發,終於大有進步,中國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現在,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是時候該亮相了,是該拉出來溜溜了!向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致敬!


青山不掩


第一這不是我國第一條磁懸浮列車。上海05年就已經商用了磁懸浮(這是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只能說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實驗性磁懸浮。這是有很大區別的。第二磁懸浮造價昂貴,假如現在正常的高鐵都覺得貴的人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價格。就以上海磁懸浮為例子50元單程票價30公里,平均1.6元一公里,京滬高鐵平均只有0.4元一公里。關鍵上海磁懸浮速度最高只有450。速度越快技術難度越高說白了費用越高。


黑化小牛


中國的磁懸浮超導技術在世界上確實處於領先的地位,這事是不假。但是我覺得,你說的這事兒,還是等到你所說的時速100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真正下線了以後再說吧!


幸運老辣椒


我不看好時速一千公里的高速列車同航空運輸爭搶市場!沒有消費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