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確權證上面的土地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應該怎麼辦?

用戶3983311024899


1

這個問題早都解決了,是這樣的,在確權證裡,在面積這一欄,有兩個小欄,一是承包面積。一是實際面積,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以後依據不同用途,可以互為參考,總之,不叫承包戶吃虧。

2

1984年,在是家庭聯產承包制初期,年初我到5個村去督導工作,對農村耕地數量有比較深入地瞭解,並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今天把一些情況在說一次,請大家參考。

3

在山區,耕地分佈零散,多出的面積比較多,大概是帳面面積的21%到25%左右,都多沒有少的。下面是燕山深處一個村情況,全村1010口人,269戶,七個小組,5個自然村。帳面上的面積是850畝,但實際是1051畝,多出201畝。這是我親自仗量的畝數。在山區都有這帳外地,這是事實。

4

在平原區,我也做過仔細的調查,帳外地大概在7%到11%之間,比山區要少。這也是事實。

5

有人說,承包畝數不夠,不與實際相符,我走過這麼多農村,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在網上炒的比較激烈,我認為,我說話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無中生有。

6

總之,這個問題早已經預料到了,都基本解決了。



英莫問667


我是農村土地確權的工作人員,關於農村土地方面的問題,我有較多經驗~!

農村土地確權證上面的土地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應該怎麼辦?

其實像這樣的問題,之前我也回答了不少,大家可以點下關注,以後我再答題的時候,你在關注裡面就能看得到。

此次的土地確權,是以現有土地承包合同、經營權證或二輪承包登記簿(臺帳)為依據,查清發包方、承包方的名稱,發包方負責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地址、承包方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屬等信息。查清承包地塊的名稱、面積、四至、空間位置和土地用途等信息。

一、土地確權的面積從哪來的?

土地確權採用實測和圖解法獲取面積,實測法是測量人員帶著測量設備和地塊指界人一同前往實地進行測量採點,回去後將點連成線,就成了農戶的地塊。圖解法是在1:2000的正射影像圖上現場指界,然後用電腦軟件加載影像圖,在圖上直接繪畫成地塊。兩種方法繪出的地塊均有座標值,面積可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數。

二、以前的面積怎麼來的?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詢問得知,村裡當初分地時,拉皮尺是常用的測量方法,其次還有腳步丈量、木棍、扔石頭等等各種五花八門的分地方式。另外還有“人情地”“找補地”等,比如大家都是1畝地,但是你的這塊地比較低窪容易聚水,那麼為了補償你,就在另外一個地方再給你0.5畝的地,但你的分地面積還是1畝。

三、確權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應該怎麼辦?

如果面積相差很大,認定是與實際面積不符的,先向村委反映,讓村委會聯繫測繪公司進行修改。不過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確權工作已經結束,測繪公司也可能撤回。這個時候可以走流程修改,先找村委開證明,然後再向鄉鎮土地管理部分提交審核,等審核通過後,才能開始修改,並補發新的土地確權證書,具體的修改流程,請諮詢當地鄉鎮的土地管理部門。


農九


農村土地確權證上面的土地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應該怎麼辦?

2018年土地確權之後,確權證件上註冊的面積和實際種植面積不相符,有的比承包合同多點,有的比承包合同少點,據我瞭解還是少點的居多。

2018年的土地確權是以二輪土地打包合同底賬、衛星航拍或者人工測量為基礎進行的。也就是說,二輪土地發包的底賬只是參考的一個方面,主要以實測面積為主。


之所以要以實測面積面積為主就是因為現在的測繪技術發達,誤差可以忽略不計。遠比二輪土地發包時使用的測量分配技術要精確許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承包的土地種植農作物較為自由,有的種水田、有的種旱田,、還有的使用平播技術,這樣一來對於土地界限的辨別也有一定的誤差;最後就是二輪土地發包之後在承包地周圍開墾的荒地並未計入確權面積。這也是為什麼確權面積大部分都是比二輪土地發包合同面積少一點的原因,這也是比較正常的。而且,測繪完成之後是需要農戶簽字認可的。如果您對測繪面積有異議,可以不簽字的。

但是,如果面積差距比較大的話,就需要找村委會重新查詢底賬、申請再次確權測繪了,以減少自己的損失。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土地確權證上面的土地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應該怎麼辦?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在2013年的時候,確權的工作就已經在農村中開展起來,計劃在2018年年底結束,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結束這項工作,如今依舊在繼續中。不過那些已經完成確權的農民,如今也領取了土地的確權證書。

此次的確權是對土地的二次登記,並不是對土地的面積進行調整,也不會改變原有的承包地分佈狀態。而在此次的確權中,採用的是更科學化的評測方法,依靠著衛星遙感技術,對土地進行著精準的測量。

而在確權之後的證書上有兩個欄目,一個欄目是登記合同的面積,一個是登記著實際測量的面積,很多農民發現兩者的面積並不相同,差別還是很大的。其實這很正常,畢竟在90年代進行土地調整的時候,通常是按照人工的方式進行測量,這樣一來難免會有不準確的現象產生。

就我們村來看,一般確權後的面積會更多一些,像我們家裡就多出了1畝地,三叔家裡多出了1畝多,很少會有家庭的土地面積少的。不過這種情況下,國家也規定了,要以實際的測量結果為基準。在農業補貼的發放時,也會根據大家的實測面積為結果進行補貼。

不過有一些家庭,實測結果和合同面積相差很大,此時大家就要尋找村幹部弄個明白,看看是否少測量了土地,或者將別人家的地測量到了自家名下。如果發現出錯了要及時的改正過來,這樣才能維護自身的權益。

總得來說,只要確權沒有出錯,那就不需要擔心多出來的面積會被回收,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目前最新一輪的土地確權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基礎上進行的,總體的原則是尊重歷史,面對現實。這次確權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第一是衛星測量,第二是人工測量。

這一輪土地確權不是推倒重來,打亂重分,必須以第二輪承包為基礎,以承包臺賬,合同和權屬證書為依據。也可以說這次確權是對原先比較粗糙的確權進行精細化數據化升級,對農村土地權屬,地類,界限進行核實,準確登記土地信息,承包地信息和檔案信息。新的土地確權以後,四至更為清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地界糾紛更少。

如果發現土地確認證書與實際面積不符的情況,可以向當地的村集體以及土地管理部門進行申請複測。如果實際面積少於土地確權證書上的面積,農村有多餘耕地的,可以要求進行填補。如果沒有多餘耕地的話,那隻能按照現有的實際面積進行確權。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粗淺認識。如果您有什麼不同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看法。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歡迎點贊關注,謝謝。


止茶


農村土地確權證上的土地面積與實際面積不符,該咋辦?以四川渠縣為例:

1、從2017年開始,農村土地再次確權,也是第三次確權。但這次確權並不是改變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性質,而是因為有些田地被承包商承包下來,做規模化種植或養殖。由於搞種養模式,就不可避免要改變田地原來的形狀等,但這又涉及到家家戶戶的田地,為避免將來承租雙方在田地面積大小認識上的麻煩,就需要對田地再次確權;

2、再次確權用了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採用衛星測量,雖然選擇了高科技,但衛星測量有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各個田地的界限由於被雜草覆蓋,衛星基本無法識別和區分,就可能直接導致這家的田地被劃分到鄰家去了,結果下來一定就是,這家的田地面積與自己田地確權證書上的面積不一致;

第二種是採用人工測量,由於衛星測量的不準確性,於是由政府指派一些專業大學生對家家戶戶的田地進行比較細緻、全面的測量,由於人工測量比較準確,承租雙方都傾向於對人工測量結果的認可!

以上就是本人的回答,如有錯誤,請多包涵!謝謝🙏


燕嶺葉


這次土地確權用先進技朮測繪,數據比較準確,和一前二次承包面積不符是正常現象,應該怎麼辦哪要看國家政策。

我地屬於乾旱出區,以前的承包面積各村不同少的人均七畝,多的二十餘畝。過去有農業稅,由於窮,面積壓縮到人均四畝左右。各組都有實際畝數承包合同。這次土地測繪很精準,但鄉村沒有統一領導參予確權,多數由農民自己勾填,圈山亂佔現象嚴重,是對集體資源的大瓜分。就我地而言和二次承包時上報畝數形成很大差距,也製造了土地荒山徵用過程不公正現象,是集體利益受損嚴重。

這是地方政府對土地確權不夠重視,管理不到位,失職造成的。如何化解,解決農村土地不均衡,有人無地,和有地無人現象,和麵積不一致只能侍國家出臺相關政策。


嫉惡如仇37


我們那裡是每人一畝一分土地,而現在有的一個人就有三畝五畝的。原來剩下的地都叫內里人分了,領了多少年佔地使用款了,說了沒用,也沒人管。


勝三口


這個問題可能全國都有。當時承包土地時的小隊長,會計。還有小隊領導班子內的人,實際面積都多。還有一部分當時生產隊留出的機動地,後來都被這幫人佔為己有。所以在土地確權他們的實際面積都多出。這也正是為什麼自承包以後很多地方土地沒有變動的原因。


清風明月14630


朋友,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在2017年土地確權後出現的新問題,而且帶有普遍性,農民急切找到合理的解決渠道,合理的辦法,的確值得基層政權組織關注。

我們這裡土地第一輪承包,時間是責任制初期的1984年,那時農村大包乾實行聯產計酬政策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於1984年把田地下放到戶,經過土地丈量、登記、發證,終於完成了土地承包改革任務,這次就叫土地第一輪承包,第一次土地承包期限為20年,到2004年滿期。

2005年初,黨中央為了讓農民承包土地吃上“定心丸”,再一次制定了土地二輪延包政策,就是在第一輪土地承包面積不變的基礎上,再讓農民延長承包期20年。為了讓農民放心承包土地,2005年再一次給農民頒發了土地二輪延包土地證書。

時間到了2015年,國家對農民承包的土地進行衛星定位,測繪,定界,經過兩年的緊張工作,於2016年底全面完成了土地再一次確權的前期工作,於2017年初給農民再一次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在這次確權過程中,群眾普遍反應確權面積大於二輪土地延包面積的問題,有的人還反映這次確權面積比二輪土地延包面積大很多。

為什麼存在這個問題呢?本人這次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認為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一是衛星定位測繪比人工丈量土地面積大的原因。

原來1984年第一次土地承包前,丈量土地面積是人工用皮尺丈量出來的,畢竟人工丈量土地面積,不是那麼準確,而2015~2016年土地確權丈量土地面積,是採取人到現場,用JPS定位記錄數據後,根據農戶自己確認的地塊四界,然後由測繪人員在地圖上操作,就會自動生成土地面積。科技測繪土地面積,只要地塊四界準確,那麼土地面積就十分準確,所以衛星定位測繪出來的土地面積,肯定會比原來人工丈量的面積大,這是毋容置疑的。

二是衛星定位測繪土地面積比人工丈量土地面積過大的因素。

假如你原來的土地面積登記的是一畝,這次衛星定位測繪面積為2畝,這樣就懸殊太大了,就說明有問題。那麼,這個問題來自於哪裡呢?經過調查發現,原來在地圖上用筆圈四界時,不是農戶指界隨意,就是測繪人員筆誤所導致測繪面積比人工丈量的面積過大的主要原因。

三是土地測繪數據錄入誤差。

土地測繪數據,一般以全縣為單位,集中起來錄入,由於數據龐大,錄入人員由於繁忙所導致的數據錄入錯誤。

四是草圖數據記錄不清。

一般錄入人員在草圖上記載的數據書寫不清,隨意改動,是導致錄入時錄入錯誤的主要原因。

那麼,測繪數據比人工丈量的面積大的問題怎麼解決呢?

一,農民朋友,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人工丈量的面積肯定沒有衛星定位測繪面積準確,衛星定位測繪面積比人工丈量的面積大一點是正常的,不要大驚小怪,不要硬性要求更改數據。但是,如果衛星定位測繪面積的確比人工丈量的面積大很多,超出了正常範圍,那就可以自己帶上戶口本、二輪土地延包土地證、這次新頒發的土地證,交與村委會,由村委會申請後,鄉鎮政府申請測繪單位派人到地塊再進行補確認,然後進行補發更正後的土地證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個人調查研究的一點看法,不代表政府機構和測繪單位的意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