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出土的鷹形金冠

1973年,在杭錦旗紅巴拉和阿魯柴登發現春秋晚期和戰國晚期的匈奴墓葬,出土有以各種動物紋為特徵的金銀裝飾品和鐵器。

鷹形金冠有“草原瑰寶”之譽,是迄今所發現的唯一的匈奴王金冠飾,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出土的鷹形金冠

金冠由冠項和額圈組成。冠頂高7.3釐米,冠帶長30釐米,周長60釐米,共重1394克。冠頂做半球形,花瓣狀,浮雕四組狼吃羊圖案,上面傲立一隻展翅待飛的雄鷹,用綠松石作鷹頭和頸,尾部可以活動。額圈由三條半圓形的繩索式金帶併合而成,帶頭分別浮雕伏虎,臥羊,臥馬。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出土的鷹形金冠

與其一起同土的還有,黃金長方形牌飾4件,上面刻著虎、牛爭鬥圖。牛居中間,四肢平伸,身體平臥。4只猛虎咬住牛的頸部及腹部,牛雖然被捕殺,但依然頑強不屈,用牛角刺穿了虎的耳朵。此物造型逼真,極為少見。

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出土的鷹形金冠

據資料記載,從戰國時期起,活躍在這一帶的匈奴有林胡王和白羊王兩支,這兩支匈奴一直在此地活躍,長達百年之久。

是否是他們的某一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