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5000、4000、3000元的退休金,在一二三線城市生活差距大嗎?

要看生活水平,我們還是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吧。

首先,看全國水平:

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其中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617元。

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5829元,約佔總收入的56.1%;經營性收入4852元,人均財產淨收入2379元,人均轉移淨收入5168元。其實養老金就屬於人均轉移淨收入的。

每月5000、4000、3000元的退休金,在一二三線城市生活差距大嗎?

2018年全國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城鎮人均消費支出26112元,農村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

每月5000、4000、3000元的退休金,在一二三線城市生活差距大嗎?

其實不要太驚訝,我們是典型的城鄉二元文化生活體系,兩個生活環境的收入和消費水平相差很大。不過我們國家確實也在快速城市化,2018年全國共有人口13.95億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比上一年度增加1790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6401萬人,比上一年度減少1260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達到了59.58%。

實際上除了城鄉二元化體系以外,各個城市之間的生活水平也差異很大。

第二,看北京,一線城市的水平。

201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61元。其中,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90元,北京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90元。

從國家劃分的四項收入構成來看,北京市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37687元,人均經營淨收入1201元,人均財產淨收入10612元,人均轉移淨收入12861元。

人均經營淨收入指住戶或住戶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淨收入,一般是指個體工商戶或者農村居民,相對於一線城市這一比例會比較低一些。

2018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84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2926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95元。

如果有每月5000元的養老金,超過了北京市人均養老金水平的4157元,也能夠超出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但是趕不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每月5000元,大約是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6.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2%,是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1.5倍,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1.4倍。

第三,二線城市——青島

2018年,青島市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019元,其中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081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82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值是2.44:1。

青島市2018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7316元,恩格爾係數為2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890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885元。

每月4000元,大約是青島市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4%,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4%,是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1.75倍,是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1.46倍,相對收入水平比北京市更高一些。

每月5000、4000、3000元的退休金,在一二三線城市生活差距大嗎?

第四,三線城市——濰坊市

2018年濰坊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42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9元,增長7.4%。

2018年濰坊市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4417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2.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6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1.3平方米。城鎮的人均建築面積居然比農村更多一些。

看濰坊市的人均收入和消費水平情況,已經跟全國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了,五六線偏遠城市可能收入和支出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一些了。

每月3000元的養老金收入,大約是濰坊市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9%,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2%,是城鎮人均消費支出的1.47倍。

由此可見,相對於人們的平均收支水平,確實5000元、4000元、3000元對一、二、三線城市差不多。可是,消費水平雖然如此,但是大家購買的能力可是不一樣的,比如一線城市跑三線城市去旅遊,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