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斧頭湖

斧頭湖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鄂東南北部,在江夏區境西南部,與咸寧市的咸安區、嘉魚縣交界,是金水河水系中最大且處於中心位置的湖泊。它由江夏區的三個涉湖、嘉魚縣的東湖以及咸寧市的向陽湖、泉水湖和關陽湖等 13個湖泊組成,是江漢湖群中較大的淺水湖泊。據最新數據統計,斧頭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總面積有 126 平方千米。它地跨武漢市江夏區、咸寧市咸安區、嘉魚縣,沿湖有7 個鄉鎮和兩個國營農場,人口近7 萬人。

斧頭湖流域屬鄂東南低山丘陵區向江漢平原東部邊緣過度區域,地勢南高北低,嶺谷平行相間,山丘盆地參差,沿江濱湖交接。東南邊緣屬幕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延綿,海拔1 千米左右。

最美斧頭湖

斧頭湖流域英才輩出,有“三元及第”的馮京,漢劇表演藝術大師餘

洪元,“紅色教授錢亦石,作曲家洗星海的妻子、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錢韻鈴,共和國首任監察部長錢瑛,全國政協聶鴻釣等。

斧頭湖,古時也稱“西梁湖”“西浮湖”“梓山湖”等,發源於咸寧市的塗水(也稱淦河、西河)穿湖而過,因此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斧頭湖水系。古時,斧頭湖與長江相連,宋朝初,江洲淤積,長江北徙,形成西梁湖,後來長江古道形成金水河,西梁湖一分為二,赤壁境內的水體仍稱西梁湖”“西涼湖”,

在嘉魚、江夏境內的水體則稱“斧頭湖”。據清同治八年《江夏縣誌·山川》載:“東梁子湖在縣東南九十里,省脈自興國桃花尖來,數百折至賀勝橋界水分焉,西為西樑子,東為東樑子。”這段記載清楚地說明,以賀勝橋為界為西梁子湖、東梁子湖。東樑子即現今的“梁子湖”,賀勝橋以西即今天的斧頭湖範圍為“西梁子湖”,後來演變為“西涼湖”。《江夏縣誌·山川》載:“斧頭湖在縣西南約八十里,匯嘉魚、咸寧諸縣水入江

說起斧頭湖的得名,民間有很多版本的傳說。第一種傳說和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楊么有關。據說楊么兵敗被圍時,遂將手中的宣花大金斧丟入了湖中。頓時,斧頭落水的地方長出了一座山,遠遠望去就像一把插在湖裡的斧頭,後

來人們把這座山取名斧頭山,山下的湖面亦形狀似斧,被稱之為“斧頭湖。也有的說,因湖邊有大片梓杉林,因此又稱“梓山湖”。關於“梓山湖的得名由來,當地也有一段優美的傳說:古時江夏縣民生多艱,常有邪瘴疾病禍連百姓,受神農氏指引,王母娘娘親率仙女於長江流域遍採良藥,

最美斧頭湖

救民間疾苦,到達江夏縣時,眾人皆疲憊不堪,於是王母用瑤池蓮花的一滴雨露在當地化出一片湖泊,眾人臨水浣紗拭汗,清洗藥材,治病救人。由於是瑤池雨露化身,又因王母清洗藥材之故,後來該湖泊就被當地百姓認為具備了一定的治病功效,故常年飲用湖水,食用湖裡的魚蝦、蓮藕等水產,民眾皆無疾病。由於王母等人將登山採藥的手杖仍在了湖邊,湖畔周圍生成了萬畝梓杉林,加之“梓木”為萬木之首的緣故,百姓皆稱此湖為 “梓山湖”。

在斧頭湖畔有一塊凸進湖水的綠洲,名叫做“牛頭嘴”,據說是曾有一頭神牛在此歇息而得名。“神牛”後來走了,但給世間卻留下了一個永久性的紀念。

斧頭湖裡魚類極為豐富,有鯉魚、青魚、草魚、鰱魚、胖頭魚、鯿魚(武昌魚)、鯽魚、黃顙魚、銀魚、鱖魚、紅尾魚、烏魚、圓吻鯝等 53種,是武昌魚、青蝦、中華鱉、圓吻鯝等魚類的重要保護基地,也是四大家魚、鱖魚、銀魚、中華絨蟹等的重要生產基地。這裡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3種(粗梗水蕨、野菱、蓮藕);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水鳥多種,如中華秋沙鴨、西伯利亞紅嘴鷗、環頸雉、大雁等。

今天的斧頭湖流域是湖北省重要的糧、棉、油、漁、蔬菜生產基地,鄂南經濟發展重要區域。2012 年斧頭湖流域工農業總產值達 408.47 億元,全流域總人口 5941 萬人。進入 21 世紀,斧頭湖流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定為湖北省“兩圈一帶”及“兩型社會”改革試驗區。

最美斧頭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