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前间谍自述:不仅在荧幕中,现实中的间谍也偏爱在餐馆搞事情

伊恩•弗莱明的第一部007系列小说《皇家赌场》中,沉默寡言的军情六处浪子眼神犀利,手段无情,这个后来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间谍的男人沉吟片刻,笑道:"餐馆是最能诱惑人,也是最有故事的地方。"

这部惊悚片从法国一个时髦的海滨小镇展开叙述,餐桌上满是奢华的鱼子酱和香槟,喧闹的纸牌赌桌旁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伏特加酒闪烁着冷光,这些布局无一不引人入胜,令人弥足深陷。

CIA前间谍自述:不仅在荧幕中,现实中的间谍也偏爱在餐馆搞事情

事实上,"邦德迷"已经料到——一片光鲜下的餐馆,充斥着隐秘又冷酷的间谍活动。

"餐馆和咖啡馆在很多时候都是间谍活动的重要场所。"阿玛尔伊利斯·福克斯感慨道。她是个真正的间谍。在本月出版的回忆录《秘密生活:在CIA走向成熟》中,她讲述了自己在2003年至2010年间作为一名秘密CIA特工,穿越16个国家,潜入后911时代的恐怖分子网络的冒险经历。"餐馆为我们提供了与我们最需要的人见面的机会——那些与政府或恐怖组织有联系的人可能会帮助我们预测或防止下一场袭击。有时这些会面是偶然的,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看起来像是个偶遇而已。"书中写道。

另一位前CIA特工琳赛•莫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在2005年出版的回忆录《揭穿我的伪装:我作为CIA间谍的生活》描述了她在马其顿的间谍工作。莫兰称:"在招聘外国线人的'发展'阶段,你通常会和他或她见个面,一起吃饭或喝酒。你得找一个不太可能被目标及其关联人员发现的地方,所以你会选择一家和他工作地点相去甚远的偏僻餐馆。挑餐馆空闲的营业时间,预先找好餐馆中的最佳位置。后门出口附近的座位总是好的。"

CIA前间谍自述:不仅在荧幕中,现实中的间谍也偏爱在餐馆搞事情

在中央情报局(CIA)招募了福克斯和莫兰后,她们被送往一个位于弗吉尼亚的叫做"农场"的秘密基地。她们在那里必须完成一系列极其繁重艰苦的训练,以获得"邦德式技能",包括:如何翻车或撞车;如何使用格洛克手枪;如何用降落伞;如何开快艇;如何忍受折磨;如何用购物袋和管道胶带(常见于影视中用来封住人质嘴巴的银色胶带)包扎被扎破的胸部;以及如何自杀。最平淡无奇但又至关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学会如何勘查餐馆。

甚至在福克斯加入CIA之前,她就已经尝到了在餐馆从事间谍活动的滋味。1999年,她还是一名18岁的学生,就成功地搞到了BBC对缅甸前民主领导人昂山素季秘密采访的录音。当时,昂山素季还在被缅甸军政府软禁。采访之前,福克斯在当地的线人告诉她,与其联络最安全的地方是在仰光(缅甸首都)的ABC咖啡馆。咖啡馆的马桶水箱里藏了一卷录音磁带。福克斯去了咖啡馆,那里"看上去就像一个老式的西方酒吧",外面挂着一幅庆祝圣诞节的图。图的背后藏着指示:进去点炸薯条,有端着筷子和辣酱的人找你。她进去点了炸薯条,而后就看见了她要找的接头人

CIA前间谍自述:不仅在荧幕中,现实中的间谍也偏爱在餐馆搞事情

遭政府三次软禁的缅甸民主运动领导人 昂山素季

餐厅既公共又隐秘,所以相对安全。餐厅的角落位子在平常人眼中不屑一顾,可对间谍来说,却是无价之宝。伟大的间谍作家约翰·勒·卡雷称之为"密谋法则"。餐馆不仅为情报官员提供了一个交换信息的地方(信息往往藏在滑过桌子的信封、公文包开关或者马桶水箱里的录音磁带之中),更是通过吃一顿的时间,给予情报官一个沉着评估其所要招募线人的习惯和脾气的大好机会。

这种评估是双向的,线人也可以评估招募者。福克斯有一半英国血统,曾就读于牛津大学。英国特务局的一位教授听说福克斯拿到了昂山素季的采访录音,于是邀请她去一家小酒吧,并向她口若悬河地兜售了一堆"和我们一起维护世界安全"之类的大空话。这不但没起作用,还让福克斯反感不已。最后她留下一句"我不相信你那一套鬼把戏,还有,谢谢你的啤酒",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同样对007那种胆大妄为的行径嗤之以鼻。"一次街头追逐,我的身份就暴露无遗了。"她挖苦地写道。日常的间谍活动不是开着跑车到处跑,喝伏特加和马提尼,而是没完没了地在咖啡馆里喝咖啡,搜寻合适的接头地点。但她也认同,间谍小说中所描写的餐馆礼仪的某些方面也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勒•卡雷1993年出版的小说《夜班经理》写道,一位名叫波尔的英国情报官员想要招募一位同名夜班经理做线人。波尔是这样设定他们的接头场所的——"他小心谨慎地提前选好了餐馆,在前一天晚上就仔细侦查过了:那是一家城外湖边的小店。他用自己的工作名'本顿'预定了张角落里的位子,又付了十个约克郡法郎给服务员领班……"

那么,福克斯有"工作名"吗?福克斯给出回答:"我们经常使用化名,我们必须确保行动中的化名是一致的,不能和其他的弄混。我们本能地背靠着墙以掌握全局,确保谈话对象的脸不会被路人看到。基于我们所执行的任务,选定的会面地点通常需要多个出入口,比如隔间或者隐蔽角落的私人座位。许多行动都定在一天中不很寻常的时间段,比如深夜。也许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会面地点的监控摄像头和经常光顾的客户类型。在当地警察常去的地方策划一次秘密行动,或者在一个可能被认出来的地方与一位知名人士会面,都是毫无意义的。"

虽然一些间谍会在美食餐馆碰头,但情况并不总是如此。莫兰指出:"应该注意的是,虽然你可能经常会用美国政府的钱吃到一些高级料理,但也会有一些时候,你得面对某些令人讨厌的人,吃一顿难以下咽的饭。"

熊猫快餐、帕内拉面包、麦当劳和星巴克等连锁店都有标准化的布局,并营业到很晚,是便利的间谍会面场所。福克斯透露了一位CIA教官想出的一个妙招——用星巴克礼品卡作为接头信号,而不是用传统的粉笔记号和拉下百叶窗的方式。

CIA前间谍自述:不仅在荧幕中,现实中的间谍也偏爱在餐馆搞事情

"他给每个人一张礼品卡,告诉他们,'如果你们需要见我,就买杯咖啡'。然后,他每天都会在网吧电脑上查看卡号,如果其中一张的余额用光了,他就知道有活干了,这也省得他每天开车经过一大堆不同的信号点,检查粉笔记号和降下的百叶窗。而且,这些卡号与身份证无关,所以整个流程非常安全。"

尽管福克斯对这种信息化的办法很感兴趣,但年长的教官们却不大喜欢。她写道:"我们很快就能区分出来,那些要求学生们用粉笔做记号的是参与过冷战的老兵,那些喜欢用电子技术和Wi-Fi的则是现代战士。"她在训练结束后被派往东亚某个城市,并很快意识到那里的人并不是很在意是否留下痕迹。每次她从他们身边经过时,街边小吃店或者其他摊贩(他们是该国庞大的情报机构的一部分)都会拿出铅笔和笔记本,记下她的行踪。

餐馆会面有时会引起啼笑皆非的误会。莫兰回忆说,有一次,她的目标人物是一名阿尔巴尼亚商人,她坚持要和他在一个遥远的披萨店见面,结果对方"以为我这么坚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让他的妻子看到我们,他以为我想和他发展一段'婚外恋'。即使我一再解释情况并非如此,他仍然把我们的餐馆会面当成了约会,甚至坚持要帮我切披萨"。

福克斯和莫兰都已离开了间谍世界。福克斯嫁给了罗伯特·肯尼迪三世,和她的家人一起住在旧金山,并在世界各地的活动中就"对话与维和"问题发表演说。莫兰是美国环境调查署的公关主管。她说:"我再也不用外出吃饭了,不过没关系,我过着更简单的生活,却有着更大的目标!"

不过,旧习难改。莫兰笑道:"我的孩子们认为我疯了,因为我总想坐在餐馆里易于开展间谍活动的座位上。他们经常恳求我不要再偷听其他顾客的谈话,不要再分析他们的肢体语言,不要再猜测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几年前,她在华盛顿特区的一家波兰咖啡馆,捧着笔记本电脑平静地工作时,忽然听到了一辆汽车驶过时的枪声。她就着拿笔记本电脑的姿势,毫不犹豫地跳过沙发背,逃到了厨房。

图/网络

【DAILY MEDIA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