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花卉乾透澆透見幹見溼怎麼解釋?

用戶2063929048438


我們在養殖花卉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的幾句話澆水方法“不幹不澆澆則澆透”,“見幹見溼,澆透水”。這兩句話雖然簡單幾個字,但是這是“養花澆水,三年功”的經驗體現。新手養花,花卉大多是“死在水裡”。過勤澆水爛根死亡。太久沒澆水枯根死亡,即使不死那也半死不活。下面我們就看看養花中的幾個澆水時間上的判定:

“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意思比較籠統,就是說:“在養護花草的時候,花土乾燥了在澆水,澆水必須澆透水”。但是這句話的幹到底感到什麼程度沒有一個比較好理解的程度。那麼衍生出了兩個詞“見幹見溼”“間幹間溼”。那麼下面就具體看看如何判斷澆水時間:

  • 第一,“見幹見溼”

“見幹見溼”意思就是說:“看見花土,幹或者溼,加以判斷,再給花卉澆水。能看見的土壤乾燥了就可以澆透水。”土壤的表面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內部乾溼情況只能判斷。“見幹見溼,澆透水”比較適合喜歡溼潤的植物。以及一些部分植物在高溫乾燥時間段的澆水方法。

比如:榕樹,梔子花,茉莉花等,喜歡潮溼的環境,花土還要保持“三份溼,七分幹”也就是微有溼氣的狀態。這樣的花卉就可以在表面淺表土乾燥的時候,就澆透水。及時補充水分以免,根系失水乾枯,影響健康,失水枯根。

  • 第二,“間幹間溼”
“間幹間溼”意思就是說:“花土在乾溼標題的時候需要間隔一定的時間,等花土完全乾燥了在澆水”。我對“間幹間溼”的理解就是,根據日照通風等條件下,判定在花土表面乾燥到完全乾燥的時間。然後花土完全乾燥以後,還要間隔上一定的時間。然後在澆透水。
比如:赤松,蘆薈,虎刺梅等。這些耐旱植物,在澆水的時候,一定要等到土壤完全乾燥的時候,相對延長一定時間在澆水。澆水以後土壤的溼潤時間,需要有相應的完全乾燥時間,來平衡根系環境的生長。“間幹間溼”一般需要輔助以噴霧補水的方式,才能保證植物的水分供應。

  • 第三,“澆透水”:

“澆透水”的意思很好理解,簡單說“澆水的時候,需要突然完全吸收到水分,有多餘的水分流出花盆底部,才視作是一次澆透水。”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是最長被忽視的環節了。“越是簡單,越不受重視”。

  • 很多花友澆水的時候,只會簡單用水壺沖水進去土壤。一看到花盆底有水出來,就認為自己已經澆透水了。土壤中的根系生長,有密集區域,有疏散的區域。單一沖水加下,水分在沒有被慢慢吸收的時候,根系的密集部位,每有浸透,水就直接流到疏散的區域,直接流出盆底。

  • 澆水的時候,花灑在花盆的上空要多角度,來來回回轉動幾遍。水流多角度衝擊花土,慢慢流過花土。一般澆水需要水流慢慢流過30到45秒時間。大盆栽最好分為兩次澆水,每次30到45秒時間。

總結:“見幹見溼”適合喜歡溼潤的植物,“間幹間溼”適合喜歡乾旱的植物。但是澆水一定要做到“澆水必透”的原則。

以上是我在養花中對盆栽乾透澆透的理解,對“見幹見溼,澆透水”的方法的理解。希望我的澆水方法可以幫助上花友。交流養花經驗,請留言評論區,謝謝大家。


喧城靜屋園藝館


盆栽花卉,澆水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很多老花農都說“澆水三年功”,足見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學問的,大家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這裡面有一個煉根的技術點,其實在我自己種花的過程中,只要盆土疏鬆透氣,保持盆土溼潤即可,養護花卉基本沒問題。

我們知道,如果花卉在溫室大棚長起來,很容易禁受不住外界的風吹雨打,如果是露天栽種的花卉就皮實很多,其實植物根系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澆水,讓盆土在大幅度的乾溼度之間波動,就能讓根系更加的皮實強壯,那麼植物抗性就好,所以澆水,可以在盆土幹到極大程度、此時植物剛好要萎蔫的時候,此時趕緊澆透(但是澆水要求整盆土完全吸飽水,千萬不要澆水只是澆溼了表層土,土球中間還是乾的),這樣盆土就可以在大幅度的乾溼程度間波動,根系也就鍛鍊的很強壯,這就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

但是上述只是在一個很理想的狀態,如果控制不當,還會引起死苗的風險,所以我們種花,也沒必要完全隨著理論去養花,我自己種花,發現只要是盆土疏鬆透氣、不積水,花盆只要排水沒問題,即便是多澆一點水,水分可以很快從盆底排走,不造成積水,這是完全不用顧慮的,所以我自己配土一般大顆粒物質都比較多。

其實種花,就是多總結經驗,每個種花的高手,都是種死過很多花慢慢練出來的,最怕的就是種死了也不知道為啥,然後在同樣的問題是反覆栽跟斗,就好像有的花友頻繁種死花的原因就是積水爛根一樣。

都是玉痕平時種花的經驗,覺得有用,幫忙點個贊,支持一下唄!


書香庭院的玉痕


養花,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最難的就是澆水,怎樣把握好澆水的"度",卻是個問題,澆多了又容易引起爛根,澆少了又會影響花卉的生長,其實,導致不好掌握澆水這個"度"的主要原因還不在澆水本身,而在於環境的通風狀態以及盆土是否疏鬆排水好,如果忽視通風和盆土這兩個重要因素,只談乾透澆透、見幹見溼等,都很難把握好澆水這個"度",所以澆水的前提是土壤要疏鬆透氣,環境要通風良好。



乾透澆透,乾透則是要求盆土在未乾的情況下,不要澆水,如果澆水,就容易出現澆水過多的問題,澆水過多盆土長期處於潮溼狀態,根系就容易出現缺氧,就會導致黃葉落葉等現象的出現,嚴重時還會造成爛根。澆透則是在澆水時,不要出現半截水,只澆溼盆土表面,盆中或盆底就容易出現缺水現象,怎樣才算澆透,首先是要慢慢澆,水量不要太大,要澆到盆底有水排出,有時我們可以採取連澆兩次的方法,才能保證澆透土壤。


見幹見溼的含義是讓土壤有一個乾溼交替的過程,一旦發現盆土幹了就要立即澆水,不要讓盆土長期處於乾旱缺水的狀態,澆水後要過一段時間,等盆土幹了再澆水,盆土未乾就不能澆水,這種乾溼交替既保證了盆土不會出現長期乾旱,也保證了盆土不積水,同時讓花卉的根系有很好的呼吸。盆土具體要幹到什麼程度才澆水,還得根據花卉的習性來定,如果是三角梅,可以等到盆土完全乾透了,葉子耷拉下垂才澆水,如果是杜鵑花,就不能等到盆土乾透才澆水,那樣會造成杜鵑花落葉,盆土在未乾透還有微微溼潤的時候就要給杜鵑花澆水。



總結:乾透澆透以及見幹見溼,都只是澆水的一些方法,要活學活用,根據具體的花卉習性來確定幹或溼的"度",更重要的是盆土要疏鬆透氣以及環境要通風,才能更好的掌握澆水不多不少的原則。


梅蘭竹菊張三丰


玩盆景、弄花草,在這個圈裡一直流傳有一句話“澆水學三年”,可見,澆水看似簡單,實際上卻並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情。然而,還有一句諺語卻讓人們不得不對澆水更加重視,“是死是活在水,是旺是衰看肥”。

是的,對於盆景植物來說,澆水這件事情貫穿著整個養護的環節,也是它不可或缺的養分之一,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然而,儘管我們不會能學,但是,看到的那些較為專業的術語實在是頭疼,有些不容易理解,就像大家常說的“不幹不澆、乾透澆透、見幹見溼、”等。就此,作為喜歡盆景我,稍微也有些自己的見解,跟大家一起分享。

不幹不澆

看字面其實很容易理解,對於盆景的澆水等待盆土幹了再澆就是,注意,這個“不幹不澆”說的盆土全乾的狀態。

然而,這也是有難點的,難的地方在於這個所謂的“幹”不好分辨,對於盆土來說,表乾和全乾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時候,儘管看似盆土表面已經很乾,其實,它的裡面可能還會是溼潤的狀態。若是這個時候澆水,還會讓根系長期生長在溼潤的環境中。因此,在需要“不幹不澆”的時候,一定要觀察盆土的裡面也全乾才算,可以使用竹棍等物插進壤土中觀察,也可以將盆邊的壤土翻起來看。

乾透澆透

所謂的乾透,和上面的情況一樣,形容的是讓盆土表裡一如的都到了“幹”的狀態,可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觀察。這裡,咱詳細的聊聊澆透,盆景植物的養護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半截水,那樣的狀況不但會影響植物的生長,還會欺騙咱養護者的眼睛。

然而,半截水的出現就是因為沒能澆透。要知道,根系一般都是生長在壤土的底部,在我們澆水的時候,假如水量不夠,那麼,水分在滲透到壤土半中間的時候就已經沒有。看似時澆了水了,其實,生長在底部的根系根本就無法吸收。這就出現了半截水的狀況,因此,在澆水的時候,“澆透”是一定要做的及格線,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要澆到盆的底孔有水流滲出,才代表著水分滲透了全部壤土。

見幹見溼

在我們養護盆景的過程中,植物有個特性可能大家不知道,溼潤的環境利於根系對水分的吸收,能充分供應植株的生長。但是,卻並不利於根系的生髮,因為,溼潤的壤土中空氣含量少,根系的呼吸會受到影響。因此,有些時候,澆水的管理會要求見幹見溼。

這就很容易理解了,乾溼都能見,兩者適當結合的環境,不但不影響植株的生長,還對根系的生髮也起到好的效果。那麼,這在有些時候就有了必要,所謂見幹,其實就是等盆土乾透,再來看見溼,就是應該讓盆土溼潤了,簡單點來理解的話,也就是將水澆透即可。

總結,以上的三點,就是所謂的“不幹不澆、乾透澆透、見幹見溼”了,不知道我這樣說您能否理解,小子水平有限,可能表達的也並不是特別的簡單,但願您能夠包容。

我是大曹,一個在盆景路上越陷越深的小夥,每天分享自己對盆景的一些瞭解,愛盆景、愛生活。我的口號,要平心浮氣躁,盆景老樁很妙。歡迎【關注】,一起交流讓生活更美好

農村大曹


澆水是養花的基本功,也是初學者最難掌握的。大多數初學養花的人都是澆水太多,造成土壤水分含量過高,影響根系呼吸,長期下來就會爛根。其實見幹見溼也是模仿自然狀態,一般情況雨不會一直下,也不會幾個月不下雨,花卉長期適應了這種見幹見溼的環境。大多數花卉都需要見幹見溼,既不能使盆土長期乾燥,也不能使盆土長期過溼。至於怎麼掌握見幹見溼,是要不斷的積累經驗的。一般判斷土壤乾燥情況有幾種方法,可以敲敲盆壁,聽到很脆的聲音就是要澆水了;也可以用手指插進土壤裡,感覺不到溼度了,就要澆水;也可以用乾燥的筷子或木棒插入盆土,抽出後看看有沒有溼氣來判斷是否需要澆水。

見幹見溼也要根據花卉品種的不同靈活掌握,如杜鵑盆土就不能太乾燥,發財樹、沙漠玫瑰、長壽花等就要寧幹勿溼。總之,要不斷觀察和積累經驗。


林者看


敲重點:對於養花新手來說,看養花教程是不錯的選擇,而在看養花教程的時候都會看到養花的重點之一是澆水了,大部分花友養花幾乎都是澆水出問題,澆水學問很大,要根據植物的喜水特點,比如喜水植物荷花,怕水植物多肉等,還有按照季節性,通風性,盆土搭配透水性,生長期需水特點來澆水,所以說,養花澆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對於網友問的,盆栽花卉乾透澆透,見幹見溼怎麼解釋?這句話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些啟發。

乾透澆透

養花常見的澆水口訣是,不幹不澆,乾透澆透,其實是很好理解的,花卉長得好壞和根系有關,根旺才會葉茂花爆盆,所以養根很重要,根系的生長是和盆土和水分是有很大得關係的,澆水太勤,如果盆土一直都是溼潤狀態,這樣一來,根系悶根呼吸減弱,時間一長就會爛根,對根系不利,所以建議不幹不澆。


而很多小夥伴在澆水的時候常澆半截水,所謂的半截水就是盆土上部溼潤下部乾燥,澆半截水的原因有澆水技巧的原因,還有就是盆土板結嚴重,澆半截水以後,底部乾燥,不利於根系擴展,根系不往下部走,而往盆面走,而且易倒伏,根系就越長越弱,所以建議澆水要澆透,一直澆到底部流水為止,如果盆土板結嚴重,可以適當鬆土,然後採用浸盆的方法來澆透水。

見幹見溼

花卉植物都有一個習性,那就是"幹長根,溼長葉",簡單理解就是盆土偏幹利於根旺,盆土偏溼潤利於長葉,而見幹見溼以後,保證根系和葉片達到平衡,得到一個合理的根冠比,讓根系越長越旺,枝葉茂盛而粗壯,葉多了,光合作用越強,那麼營養越足,越有利於花芽分化而開花爆盆滿枝頭。



所以在給花卉植物澆水的時候,不能長期乾燥,也不能長期溼潤,建議讓盆土保持見幹見溼的澆水規律,其實見幹見溼只是一個大的澆水方向,我們要根據花卉的生長習性和生長特點來澆水,比如養蘭花講究的是夏不溼,秋不乾,所以夏季保持盆土偏幹,而秋季要保持盆土微溼潤而不要過於乾燥。

結論:在養花卉植物的時候,不懂得澆水規律的時候,可以按照不幹不澆,乾透澆透,見幹見溼的方法來澆水,起碼不會讓花卉植物出問題,而要想掌握好澆水技巧,應該熟悉植物的生長習性,根據季節特點,生長期需水特點,以及盆土透水性等特點來找到適宜自己的澆水規律,不要過於信奉口訣而失去了澆水應有的靈活性。

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