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百師名片

胡兆海,男,漢族,1949年生,浙江紹興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紹興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1963年進紹興市第三屆戲曲訓練班學習紹劇二花面,1965年支農後參加農村俱樂部演出蓮花落,1972年因一曲《三支扁擔》唱紅紹興。1973年進入紹興曲藝團成為專業蓮花落演員,1984年為浙江省曲藝蓮花落隊演員,1997年後個人出資興辦紹興市地方曲藝學校。代表作品《回孃家》獲全國曲藝匯演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


百師®人物 | 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紹興蓮花落代表性傳承人——胡兆海



紹興蓮花落,亦稱蓮花樂、蓮花鬧,是浙江省紹興地區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因演唱中間有“哩哩蓮花落”之類的幫唱過門,故名。

或說由唐時“散花樂”變為“蓮花樂”再變為“蓮花落”。因其演唱生動活潑,唱詞通俗易懂,唱腔樸實流暢,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蓮花落為群眾喜聞樂見。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師®人物 | 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紹興蓮花落


人物故事:

我的啟蒙老師是街頭的貨郎

“尺板的篤琴絃起,我一人上場唱臺戲……”如果你喜歡聽紹興蓮花落,對這句開場白一定不會陌生。同樣不會陌生的還有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胡兆海。


百師®人物 | 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胡兆海

“我的啟蒙老師,就是那些街頭小販的吆喝聲。那叫賣功夫太絕了,從小就讓我著迷。”12歲那年,紹興曲藝培訓班招生,胡兆海一聽說就去報名了。小傢伙天真加滑稽的表演引起了大家的鬨堂大笑,但大家笑的只是一個小孩子的爛漫,而他得到的也只是招考老師的一句玩笑話:等你長到高過了球桌,再來考吧!

一直到16歲那年,紹興第三屆戲曲訓練班招生,胡兆海再一次去趕考。當時競爭很激烈,1000多人報考只錄取30多人,但胡兆海還是輕鬆通過了。進入科班的他如魚得水,很快嶄露頭角。這一段的科班經歷,也為他後來從事紹興蓮花落藝術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三根扁擔》救了一個曲種

“天有不測風雲”,胡兆海的藝術道路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

1965年,戲曲訓練班被撤消了,學員全部被解散。當時擺在前面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支農,另一條是回家“啃老骨頭”。但對於胡兆海來說,路只有前面一條。


百師®人物 | 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17歲的胡兆海挑著簡單的鋪蓋來到當時的紹興縣解放公社聯合大隊,也就是現在的蘭亭鎮聯合村,過起了農民的日子。但因為之前在戲訓班早就小有名氣,胡兆海入鄉的第一天晚上,就被村民要求露一手。這一“露”便不可收拾了,四鄰八鄉的村民聽說了,都來請他。而他每到一個村子,方圓十里的“粉絲”都會趕去捧場。

後來“文革”爆發了,胡兆海等人也不敢“頂風作案”了。一直到1972年9月,他終於等來了絕處逢生的機會。得知紹興縣文化館要恢復蓮花落的消息後,胡兆海飛一般地趕了過去。幾經周折,他才以輔導排演“臨時工”的身份留在了那裡。排演的劇目叫《三根扁擔》,當時領導已經決定了,如果這一次排演不成功,就只能讓紹興蓮花落“自然死亡”了。在這種情況下,臨時頂替上臺的胡兆海一上場,居然就一炮打響了。後來《人民日報》刊登了文章:胡兆海一個人救活了一個曲種。


百師®人物 | 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胡兆海



一曲《回孃家》紅了一個胡兆海

在改革開放、文藝復興的春天裡,這位草根藝術家迎來了他的巔峰時刻。他在繼承傳統紹興蓮花落的基礎上,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改掉了原來唱腔音調平、節奏慢、拖等一些缺點,吸收了評彈、越劇、紹劇的表演手法,創作了一批雅俗共賞的新劇目。胡兆海和他的紹興蓮花落,就這樣紅了!

一部《常青指路》,讓紹興蓮花落第一次跨過長江,抵達北京。一部《三笑》,讓人們改變了對紹興蓮花落只是“路頭戲”的傳統觀念。還有不得不提的《回孃家》,1982年,胡兆海帶著自己的這部得意之作趕赴蘇州,參加全國曲藝優秀節目匯演(南方片),與各路高手“華山論劍”。這一次,他再次成為眾星拱月的焦點人物,成功拿下了創作一等獎和表演一等獎,也讓紹興蓮花落紅遍了大半個中國。


百師®人物 | 胡兆海:“紹興蓮花落”的守護者



1988年,胡兆海帶著自己創作的《姑娘上門》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同樣載譽而歸。此後,他還創作了《血淚蕩》、《一夜夫妻》等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好劇目,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紹興蓮花落熱潮。

“一個曲種光靠一個人、兩個人絕對是撐不下去的,必須要後繼有人”這是胡兆海的心事,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唄唄說:

“歲月不饒人,後來嗓子明顯不行了。雖然還是有很多人請我去唱,報酬還不低,但我都推辭了,不能為了錢糊弄觀眾,糟蹋蓮花落。”這是胡兆海對當年淡出江湖的解釋,也是胡兆海看待藝術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