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收官 四類退市公司警報響起

截止10月31日,滬深3700多家上市公司三季報已全部披露完畢。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5.83萬億元,同比增長9.58%,實現歸母淨利潤3.19萬億元,同比增長7.34%。但扣除金融類上市公司後盈利約下降3%。

上市公司盈利兩極分化加速。營收和淨利潤同比雙增公司不足半數,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共有57家上市公司營收破千億,比去年同期多6家;而“上市公司營收百強榜”的百家上榜企業,合計營業收入21.44萬億元,佔A股所有上市公司營收的59.84%。前三季“上市公司淨利潤百強榜”的百家上榜企業,合計實現淨利潤2.28萬億元,佔比更高達71.47%。頭部公司對市場盈利的貢獻度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前三季虧損企業443家,比去年同期多出86家,合計虧損1150億元,同比增長62%,均創歷史新高。尾部企業的數量和虧損金額都在不斷擴大。*ST信威(-158.58億元)、樂視網(-101.94億元)、*ST華業(-50.49億元)分列虧損榜前三。

稍稍分析一下淨利潤50強,除了工業富聯(淨利101.85億、列第40位)和海康威視(淨利80.77億、列第47位)以外,不是金融地產就是家電釀酒,以及兩桶油等重化工企業,幾乎沒有高科技企業入圍。看來,頭部企業的結構需要有大變化,否則A股很難跟上時代步伐,當然也不可能迎來大牛市。

筆者最關心的是,在虧損企業家數和虧損金額均創新高之時,哪些公司會面臨退市厄運。

2018 年 11 月出臺的退市新規,新增和變更了七項退市條件。包括淨資產為負;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年度審計報告為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公司暫停上市後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股票累計成交量過低(不適用於僅發行B股上市公司);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於面值(不適用於僅發行B股上市公司);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

三季報數據顯示,四類退市公司警報正在響起,需要引起投資人的高度關注。

第一類,兩年加三季虧損公司:包括*ST信威、樂視網、堅瑞沃能、*ST凱迪、*ST猛獅、*ST南糖、盛運環保等公司,這些公司前三季虧損都在5億元以上,年內只有一個季度很難扭虧,且大股東質押比多在90%以上,重組難度極大。特別是其中的創業板公司,根據創業板的退市規則,若創業板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便會直接觸發退市機制,不會經歷類似主板公司那樣的ST、)*ST等漫長過程,投資者務必對上述個股保持謹慎,以防“踩雷”。

第二類:兩年加三季淨資產為負數公司:包括*ST保千(每股淨資產-1.38、-2.07、-2.20),*ST龍力 ( 每 股 淨 資產-0.58、-5.4、-5.92),*ST皇臺(每股淨資產-0.8、-1.34、-1.42)。對這些每股虧損1-2元,甚至5元多的公司,短短一季很難轉正。而根據有關退市規定,連續三年淨資產為負,必須退市。

第三類,全年營業收入低於1000萬元的公司。*ST毅達去年和今年前三季營收均為0,中房股份營收38.8萬元,*ST仰帆為695萬元,香梨股份為666萬元等,均可能因全年低於1000萬元觸發退市。

第四類,股價低於面值公司。今年以來,已有中弘股份、*ST華信、*ST雛鷹、*ST印紀、*ST大控因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被退市。*ST神城也因20日低於面值,11月1日停牌一天,即將成為第六隻面值退市股。目前,*ST華業已連續14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該公司又是鉅虧+淨資產為負的“雙料貨”,本週五收盤雖然勉強拉昇漲3.26%,但縱然拉至面值之上,也難挽退市噩運,當初*ST大控不是聲稱高管增持,而硬拉到1元的嗎?看看現在,已跌到0.38元了。

此外,筆者注意到,A股還有*ST歐浦、*ST銳電、*ST鵬起、*ST龐大、*ST中安等多隻股票在面值上下徘徊。而截至本週五,2元以下的已達64只,如果加上上述已面值退市的股票,則已超過70家,創下新高。有媒體曾統計,今年3-4月間,當上證指數攀上3000點之時,2元以下的低價股還不足20只,從不足20只增至70只,才用了半年時間,投資人切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源自金融投資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