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現在的“頸椎”一般說的是“

”,比如“項上人頭”“項背強几几”等,祖國醫學文獻過去雖然無頸項病的專門名詞,但對頸椎病所導致的症狀確有豐富的治療經驗,並從經絡學說理論進行了論述。

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歷代醫家對頸項症狀有不少描述:如《靈樞·五邪篇》說:“邪在腎,則病肩背頸項病。”《素問·厥論》中說:“少陽脈逆,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順。”《素問·至真要大論》述:“諸痙項強皆屬於溼”。因為“寒溼則筋脈凝位,熱溼則筋脈脹,故皆能發痛與項強症”。又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溼腫滿皆屬於“脾”。對《素問·厥論》中“少陽厥,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頂不可以顧”,張隱庵在他的註解中講:“少陽主樞,是以少陽氣厥而機關為之不利,頸項者乃三陽、陽維之會。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故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轉行,項不可以回顧”。

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張隱庵又在“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這一段註解中說:“手太陽所生病者,耳聾,小腸主液,故逆則泣出也,夫心主血脈,小腸主液而為心之表,小腸氣逆則津液不能營養於經脈,是以項不可顧,腰不可俯仰,蓋腰項之間,乃脈絡經俞之大會也”。

另外《靈樞·本藏篇》論述經脈的主要功能時說:“經脈者,所以行氣營(分佈)陰(髒)陽(腑),濡筋骨,利關節也”。經絡運行“氣”與“血”使之“內屬於臟腑,外絡於支節”,通達全身內外,構成整體聯繫。總之,中醫認為頸項腰背的疾病發生與腎虛、氣血虛有關。這裡所說的“氣、血、腎”之虛,泛指近代醫學的內分泌、生殖、泌尿及神經系統等多種功能的失調,這與現代醫學認為頸椎病的發生可能與內分泌障礙、代謝紊亂有關是一致的。

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此外,從經絡的分佈也可以說明對頸項病的關係:手三陽經、足三陽經都分別經過頸項部,對頸項病有影響,其中手三陽均起自相應的手端,手三陰雖不直接通過頸項部,但其路線均出相應指端而交於背側的手三陽經,互為表裡。例如手太陰肺經的一條分,從腕後橈骨莖突的上方分出,沿掌背側走向食指橈側端交於手陽明大腸經,而手厥陰心包經則交於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陰心經交於手太陽小腸經,它的分支通過咽、目系。而且通過十二經別都表裡相合上行頭部,彌補了十二經脈中六陰經脈不上頭面之不足。所以通過對手三陽、手三陰的循環路線以及手指端的起止點和聯繫的臟腑、器官的瞭解和十二經筋的分佈,從它們的表裡關係和絡屬關係,用中醫經絡學說,尤其是經筋篇的有關論述來進行辨證,進一步來探索頸項病的病因機理。

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現代中醫拋除頸椎間盤、骨質增生等,單純用中醫來看症狀證候,頸椎病多是由於胃氣逆亂、脾腎兩虛、膽氣鬱結、風寒溼侵襲等造成的,對症選用適合的中藥內服加外用膏藥在早期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還是很可以的。參照中醫理論的針灸推拿、牽引、刮痧拔罐針對大多數的頸椎病都是首選的保守治療方法。

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按語:多次談起頸椎病,一直強調現在治療頸椎病就是中西醫結合運用的最好案例了,初期參照中醫經絡經筋理論加上西醫解剖診斷,更快辨明病因,對症保守治療起到良好效果。效果不佳的參照中醫臟腑氣血理論,內服中藥觀察觀察。如若還不行,最後只能靠依靠手術治療。頸椎病的康復中自身的鍛鍊活動佔很大一部分,為什麼古代對這個病的記載就非常少,現在得這個病的人就很多呢?因為過去的生活方式跟現在真是大不一樣呀。

淺談中醫學對“頸椎病”的認識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